汪玉波
中圖分類號:F11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5-047-02
摘要: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二十一世紀是國際經濟合作的世紀。本文闡述了國際經濟合作的內涵,分析了二十一世紀國際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原因,探討了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經濟合作呈現出的新特點。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合作;科學技術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它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廣泛而又深遠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際經濟合作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國際經濟合作日益成為各國之間經濟交往的主要內容之一,國際經濟合作的內容不斷豐富,方式越來越靈活多樣,有力地促進了參與合作國家國民經濟的增長和推動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國際經濟合作日益受到國家政府和國際機構的普遍重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經濟合作也呈現出新的特點。
一、國際經濟合作的概念
國際經濟合作是指國際間不同經濟行為主體(不同主權國家政府、國際經濟組織和超越國家界限的自然人與法人)為了實現生產要素的移動與重新組合配置而進行的較長期的經濟協作活動。國際經濟合作是超越于國家或地區界限的各種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所形成的一種較長期的國際經濟協作活動,是一種以生產領域為主的綜合性的國際經濟關系。國家間的經濟政策協調也是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
二、二十一世紀國際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原因
1.國際經濟活動物質內容的巨大變化是戰后國際經濟合作迅速發展的基本原因。
戰后國際經濟活動物質內容的巨大變化突出地表現在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劇烈變動上。從初級產品向工業制成品,從初級工業制成品向高級工業制成品的發展,構成了戰后國際貿易商品結構變化的基本特征。國際經濟活動物質內容的巨大變化還突出地表現在戰后世界技術貿易的迅速發展。在當今,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更加迅速,各國之間的經濟技術聯系和交往更加密切。各國之間的科學技術交流,在商業的基礎上,便形成為國際間的技術貿易。
2.國家間的協調行動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國家間在政策方面進行協調,發展區域合作和跨區域合作是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特征之一。國家間在經濟上的協調包括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國家間的協調,區域性經濟組織、跨區域性經濟組織以及世界范圍所進行的協調等多種形式。西方七國首腦會議是典型意義上的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國家間的經濟協調。不結盟運動和七十七國集團是發展中國家協調自己立場的全球性機構。歐洲經濟共同體是最有影響的區域性經濟組織。聯合國經濟特別會議在協調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目標,加強南北合作方而也做出了貢獻。總之,在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在各類經濟組織和機構的協調下,世界經濟呈現出國際合作的趨勢。
3.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為國際經濟合作的大規模開展提供了條件。
生產要素賴以流動的重要條件是高效率、低成本的通訊、運輸等設施,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特別是近年來計算機、通信等信息技術領域的革命性突破,為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組合與配置鋪平了道路。在這些新科技的支持下,國際經濟合作開始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即通過先進的信息網絡進行國際信息合作來實現,借助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跨國公司成為推動經濟全球化的主導力量。
三、二十一世紀的國際經濟合作的特點
1.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寬
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隨著世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應用,社會生產力得以迅速高漲,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專業化和多樣化發展,致使生產國際化也不斷向各個領域延伸。國際經濟合作在勞務合作領域、設備流通領域、資本流通領域、技術貿易領域、科技開發項目等領域進一步深入和發展。
2.國際財政合作向更深層次發展 從未來發展看,財政一體化將是更深層次的財政合作形式。國家主權的支配性地位決定了財政主權的完整性,各種不同的適應各國國情的財政制度將共處于經濟日益相互依賴的世界中,在這種財政合作形式下,各成員國財政政策目標的制定和手段的管理,都是由財政一體化所形成的財政共同體當局的事務,并要求各成員國統一財政制度。
3.國際金融合作逐步加強
如前所述,世界各國經濟相互依賴意味著一國的行動和政策會影響另一國的經濟成就;同樣,一國的金融政策和金融行為也會對另一國產生很大的影響。現在各國都面對著一些共同的世界性重大難題,這些難題困擾著世界經濟,威脅著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與發展,所以各國如何穩定金融,建立良好的國際貨幣秩序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4.區域經濟合作向全球經濟合作推進
在二十一世紀,各大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除了進行自身的深化和擴展外,還將不可避免地出現交叉和融合:歐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本身就包含著美洲和東亞兩大經濟區的經濟合作,而“亞歐會議”的定期舉行,將有可能促使歐盟和東亞的經濟合作出現新的發展。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在二十一世紀的交叉融合、縱橫捭闔將會把全球經濟合作推進到一個更高的階段。
5.合作的形式出現多樣化的趨勢
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在二十一世紀將結出豐碩的果實,并將對國際經濟合作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新科技革命的主導技術是微電子技術、信息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宇航工程、海洋工程等,其特點是向更廣闊的宏觀領域和更細致的微觀領域兩個方向發展。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深遠影響,國際合作的科技含量顯著提高。國際信息合作異軍突起,信息技術的發展使網絡和電子商務日益成為國際合作的新的重要形式,它們將不斷向傳統的合作形式滲透,對傳統的合作形式加以改造。在跨國公司之間,跨國戰略聯盟正日益成為全球合作的重要形式;在資本移動領域,機構投資之間的合作也日益成為重要特征;各種金融衍生工具上升為國際金融合作的重要手段。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真正的國際經濟合作的世紀已經來臨,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是國際經濟合作,每一個國家要想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必然要投身于這一趨勢中去,在合作中共同發展,共同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鄧宗豪.二十一世紀:國際經濟合作的世紀[J].經濟體制改革,1999.4
[2]汪堯田.國際經濟合作[M].中國經濟出版社,1990
[3]王世浚,李駿.經濟全球化與國際經濟合作[J].國際經濟合作,1999.6
[4]王世浚.21世紀的國際經濟合作[J].南亞研究季刊,1997.4
[5]王勇.談未來國際經濟合作的新格局[J].河南金融國立干部學院學報,1999.2
[6]房杜.當代國際經濟合作的趨勢及特點[J OL].www.zuowenw.com2007.4
[7]華謙生.論建立全球性國際經濟合作管理機構[J].四川大學學報.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