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妮
中圖分類號:G724.8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6-110-02
摘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與一般意義上的就業指導相比較,又有著其自身的特殊性。因為高校畢業生作為學有專長的人,是高素質的勞動力,在某種程度上,屬于稀缺資源。如何使其學以致用、人盡其才,使高校學生不僅有業,而且能敬業、樂業、創業,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就業;思路;方法
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尤其是高校規模的擴大,加上長期以來形成的大學生“優勢”心態,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這也使得大學就業指導工作日顯重要。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與思想政治工作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它不是大學生畢業前的工作,而是一項經常的需要專門化的工作。本文就本院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經驗和認識,探討大學生就業指導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一、增強耐心和責任心
受地域市場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傳統的畢業生計劃分配體制等的影響,以至于一些高校對就業指導工作看作是無關緊要的事情,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就貴州省而言,部分高校的有關學生就業的工作主要掛靠在學生處等管理部門,沒有專職的就業工作人員,從而導致大量畢業生缺乏必要的求職知識和訓練,當他們面臨畢業求職時不知所措。
實踐證明,就業指導工作就像紐帶、橋梁一樣,將學校、學生、社會緊密地聯系起來。全國各地的很多高校尤其經濟和教育發達省份的高校都先后建立了畢業生就業指導機構,積極開展就業指導工作,在學生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過去銅仁職院也時常在畢業生實習期間或離校前進行一些就業培訓,但效果都不明顯,學生們自認為是滿腹經綸,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結果在應聘時,都是空手來到現場,面對聘方的提問啞口無言,甚至緊張得連名字也說不出來。學生的能力不僅表現在專業能力上,同樣也表現在與人溝通的能力上。畢業生求職是他們人生的新起點,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前途。面對越來越激烈的人才競爭,就業形勢更加嚴峻,學校在加強學生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同時,有必要加強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目前,我院已從一年級新生開始開設就業指導課和求職培訓,正式把就業指導納入教學計劃。同時我們也開設了多種形式的就業專欄,把單位來的每條信息都貼到學校的信息欄上以及發到學院網站。通常,會不斷有學生前來咨詢:單位是干什么的?單位福利怎么樣?有的學生甚至還會問“老師我要不要報名”等。這時,從事職業指導工作的老師和領導,應不厭其煩地對學生進行講解,處在學生的位置考慮問題,把耐心地指導學生當作自己的責任。就業指導工作就像圍著一個球不停地轉圈,一個問題對于老師來說回答了一百遍,但對于學生來說則是第一次,耐心和友善是必要的,這既能讓學生感到學校的關心和愛護,也能增強學生求職的信心。在這方面,我院走在了全省的前例。我院對畢業生開展了跟蹤調查,走到畢業生就業單位去了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一些大型企業的領導深有感觸地說:“我們接收了無數學院的學生,只有你們會不遠千里來這里看望他們,真正做到了為學生服務”。我們對學生提出了“終身服務”的口號,永遠把學生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幫助大學生樹立自信心
大學生求職擇業,參加面試幾乎是必須經過的一關,并決定求職的成敗。我們曾組織過無數次的學生面試,面試是雙方面對面的交談,有些同學各方面的條件并不差,卻往往因為不能留給招聘考官良好的“第一印象”而敗下陣來。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是缺乏應對面試的經驗從而缺乏自信心。因此,給學生介紹面試經驗,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情況下,要求學生在面試時注意以下方面問題。第一,語言運用恰當。面試時的語言表達其實就是標志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的表現。為此,在面試中學生要注意談話的方式和技巧。說話要口齒清晰,語言流利,文雅大方;語氣平和,語調恰當,音量適中,能通過談話表現出良好的人文素養。語言要含蓄、機智、幽默。當遇到難以回答的問題時,機智幽默的語言會顯示自己的聰明智慧,有助于化險為夷。根據招聘者的反應適當調整自己的言語活動。求職面試不同于演講,而更接近于交談。當聽者心不在焉時,可能表示他對這段話沒有興趣;側耳傾聽,可能是由于自己音量過小使對方難以聽清;皺眉、擺頭則可能是自己的言語有不當之處。根據對方的這些反應,你要適時調整自己的表述內容、語調、語氣、音量和修辭。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面試效果。
第二,回答問題要具體。說話不能漫無邊際地侃侃而談,要把握重點,條理清楚,有理有據,簡潔明了。一般情況下,回答問題要結論在先,議論在后,即先將自己的中心意思表達清楚,然后再做敘述和論證。面試時間有限,話太多,容易走題,反而會將主題沖淡或漏掉。講話具體,避免抽象。主試官提問總是想了解一些應試者的具體情況,不能簡單地僅以“是”“否”給予回答,應針對主試官所提問題的不同,有時需要解釋原因,有時需要說明程度。過于抽象的回答,往往不會給主試者留下具體印象。確認提問內容,切忌答非所問。如果對主試人提出的問題不知從何答起或難以理解對方的總體含義時,可將問題復述一遍,并先談自己對這一問題的理解,請教對方以確定內容。對不太明確的一定要搞清楚。這樣才會有的放矢,不致答非所問。回答問題要有個人見解,個人特色。主試官可能會對多個應試者提出相同的問題,只有具有個人獨到的見解和個人特色的回答,才會引起對方的注意和興趣。
第三,面試中不要緊張。面試成功是每個求職者的目的。而期望值過高容易使人產生緊張情緒,過度緊張則會導致面試失敗。為了消除過度緊張的情緒,面試前可翻閱一些輕松活潑有趣的雜志、書刊,以轉移注意力,穩定情緒,克服面試時怯場心理。面試過程中要控制談話節奏。進入試場致禮落座后若感到緊張,先不要急于回答,待整理好思緒,再從容應答。一般來說人們精神緊張時講話速度會不自覺的加快,語速過快既不利于對方聽清講話內容,又會給人一種慌張的感覺,而且容易出錯,甚至張口結舌,使自己更加緊張,導致思維混亂。當然,講話速度過慢,缺乏激情,氣氛沉悶,也會使人生厭。為了避免這一點,一般開始談話時可以有意識地放慢講話速度,等自己進入狀態后再適當增加語速。這樣,既可以穩定自己的情緒,又可以扭轉面試的沉悶氣氛。
最后,還應正確對待面試中的失誤,面試交談中難免因緊張而出現失誤,此時,且不可以一時的失誤而喪氣。有的學生面試過后就對我說“老師,我這次肯定面試不上,面試人員說我自己對自己都沒有信心”。要記住,一時失誤不等于面試的失敗,重要的是要戰勝自己,不要輕易地放棄機會。我院曾經就有一名畢業生,在學校組織的面試過程中并未通過,后來返校后又作了充分準備,第二天一個人前往應聘單位單獨面試,經過努力,終于成功。即使面試沒有成功,也要分析原因,總結經驗,以新的姿態迎接下一次的面試。要讓他們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
三、幫助學生找好自己的定位
這里所說的位是指自己在找工作時處在什么位置,適合什么職業。當代社會要求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強,能成為社會的一線人才。去一線工作比較辛苦,而學生們往往找不準自己的位置,希望自己一步就能成為管理者。在與畢業生的接觸中,許多同學直到臨近畢業了還在問:“我不知道自己適合干什么工作?”“我究竟應該與哪一個用人單位簽約?”很多學生面對幾種選擇猶豫不決,從而錯失良機;有的則期望值居高不下,導致到處碰壁受挫。這些現象的發生,均與畢業生未能正確地給自己定位、確立適當的擇業目標有關。
為了正確確立擇業目標,首先要全面了解社會的需求信息。社會需求信息是畢業生確立擇業目標的前提條件。需求信息越多、越全面、越可靠翔實,越有利于你的取舍和選擇。因此,要通過多種渠道,全面了解社會的需求信息和就業市場的“行情”。主要包括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就業政策是影響就業市場供求關系和個人職業選擇的重要因素,因而也是就業指導的一個重要方面。近幾年,我國就業政策及勞動人事制度,隨著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而變化比較迅速,為此,職業指導工作應及時、準確地向大學生宣傳有關新的就業政策,幫助其正確理解并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就業制度和就業方式,以順利就業。②了解社會職業和要求。了解職業是大學生擇業的關鍵,也是就業指導的重要工作之一。學校應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具體職業的性質、資格要求(包括年齡要求、性別限制、專業及教育程度、身體條件及其他特殊能力等)、報酬、晉升機會,以及該職業對社會的貢獻及其重要性;了解職業頒的不平衡性;了解國家和本地區國民經濟的發展趨勢和宏觀經濟政策及對行業更新的影響、職業的種類及其分類特點,以及現代職業的發展趨勢等。
其次,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是確立擇業目標的基礎。正確認識自己,要求學生明確本人求職意向,了解家人的期望,從而明確自己究竟想干什么?想到什么地方去工作?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知道自己適合哪類工作?自己在就業競爭中的實力情況怎樣等。如學習成績在專業中的排名、專業課的學習情況和實際動手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水平、職業級能證書的情況、社會活動能力、工作經驗等。
此外,要分清主次,合理取舍。許多畢業生在確立擇業目標時,往往刻意追求十全十美的理想結果,最終導致事與愿違。我們學院就曾有一批畢業生,在前往用人單位三天后全部返校,學生返校的原因是受到用人單位冷落。事實上,是由于用人單位剛剛建立不久,所有工作還處于籌備階段,讓同學們打掃了二天衛生而已。畢業生確定擇業目標時所考慮的因素諸如單位性質、工作條件、工作地點、生活福利和晉升機會等,不可能樣樣隨心所愿,這方面的條件如愿了,那方面條件就可能差些。各種條件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因此,要在確定擇業目標時要分析利弊,分清主次,合理取舍。同時,要調整自己的擇業心態,避免脫離自身特點、能力和社會需求,一味地“趕時髦”“追熱潮”和盲目攀比。
當前,大學畢業生世界觀、價值觀標準總體來說還沒有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面臨就業的選擇,普遍存在思想準備不足,不知所措,甚至有惶恐感。對于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僅停留在職業知識介紹的水平上,而是要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滲透到就業指導工作中,落實到擇業標準、求職道德和成才道路等方面,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態度和高尚的擇業動機,正確地認識自我,放下“天之驕子”的優越心態,用普通勞動者的平常心去選擇的職業,并能夠在平凡的工作中為社會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