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祥 苗茂 王建允
[摘 要]就業是民生之本。應該通過梳理國家近些年出臺的一系列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優惠政策,針對高校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提出的要求,闡述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進展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自治區高校今后要在轉變就業創業工作模式、加大創業教育扶持力度、發揮就業政策效應等方面深挖潛力,加快建設步伐,搭建更加完善、更加合理的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新體系。
[關鍵詞]內蒙古;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6)09-0034-03
自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全國高校畢業生從2002年的145萬人,增加到2015年的749萬人,結構性“就業難”的問題隨之產生。對此,2004年,教育部前部長周濟提出要構建一個“全程化、專業化、全員化、信息化”的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就業指導服務水平。[1]
2008年,教育部提倡所有普通高校開設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并作為公共課納入教學計劃,貫穿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2]要求高校要切實落實“一把手”工程,把畢業生就業納入學校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明確職能部門和院(系)的目標責任,加強人員配備和條件保障。[3]2009年,進一步要求各高校都要建立就業指導機構,就業指導專職人員要達到l:500的師生比,就業經費要占到學費的1%,全面實現就業指導機構、人員、經費“三到位”。[4]2015年5月,國務院提出面向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5]
內蒙古自治區作為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省份之一,高校畢業生就業關系到自治區的和諧穩定與健康發展。于是,深入了解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進展,發現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切實加快建設步伐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就業工作基本概況
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截至2015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共有高校53所。其中,本科院校17所,高職高專院校36所。[6]成立于1998年的內蒙古自治區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承擔著全區畢業生就業指導與就業管理的統籌協調工作。據該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區共計畢業生113675人,應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5.93%。[7]
2009年,內蒙古科技大學首批入選“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內蒙古工業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先后入選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內蒙古財經大學、錫林郭勒職業學院兩所院校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普通高校示范性就業指導中心”稱號。
二、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進展
(一)重視程度逐年提高,工作機構比較健全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各高校普遍重視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列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大多數高校、院系均已成立大學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協調校、院(系)兩級的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率、就業質量“雙指標”作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招生計劃制訂、學科建設發展的重要參考依據。
在機構建設方面,多數高校成立了招生就業處,部分學校設立了獨立的就業指導處或就業指導中心,極個別高校將就業工作劃歸學生工作處,處內分別設置就業信息科、市場拓展(校企合作)科、就業指導教研室等不同科室,就業工作逐步向精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資金扶持力度加大,軟硬件設施趨于完備
隨著重視程度的逐年提高,內蒙古自治區很多高校設立就業工作專項經費,專款專用,基本保證學校在市場開拓、畢業生推薦、就業洽談、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資金需求。在場地建設方面,學校開辟了畢業生專用的就業洽談室、信息查閱室、檔案室等必要的場地。各高校均建立了各自的就業信息網站,并搭建了QQ群、微信、手機APP等新媒體發布平臺,暢通就業信息發布渠道。據資料顯示,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現有就業工作人員1694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高素質、專業化、職業化的就業工作隊伍,就業工作整體向“全程化、專業化、全員化、信息化”方向發展。[8]
但是,我們也應看到,由于經費投入及編制限額等要求,很多高校就業經費還不能達到教育部要求的“要占到學費的1%”的要求。就業指導工作人員配備還未滿足“就業指導專職人員要達到l:500的師生比”條件。
(三)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加快,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斷提高
據統計,所有高校均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相關課程。其中,56%的高校以必修課的形式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學時數為36~38學時,分不同階段進行授課。[9]
為了更好地組織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各高校先后成立就業指導教研室,負責就業指導課教學的計劃、組織、管理和實施以及考核等。教研室主要掛靠在學校就業處或就業指導中心,承擔教學任務的教師主要來自就業專職人員及院系分管就業的副書記或輔導員。各高校按照自身學校的專業特點、發展水平,組織校內外就業創業專家編寫了本土教材,以適應就業指導課程體系的建設要求。
(四)創業教育剛剛起步,發展空間巨大
2014年1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社廳、教育廳等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開展大學生萬人創業行動的實施意見》,首次明確將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建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要求高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教學研究,不斷豐富創業教育形式,開展靈活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
按照文件要求,內蒙古自治區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正在整合校內外資源,利用學校初期開展的創業工作基礎,大力發展創業創新教育。內蒙古科技大學、內蒙古工業大學等高校已先期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及創業實訓基地,制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內蒙古醫科大學、內蒙古財經大學等學校在內蒙古大學生創業園設立了創業孵化基地。不足之處是,大多數高校還只是將創業教育納入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進行講授,還未形成獨立完整的教學體系,缺乏創業教育實踐實訓場地。
三、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政策落實不到位,監督力度不夠強
自2002年起,國家及內蒙古自治區陸續出臺了許多促進畢業生就業的相關政策,但真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可操作的措施還顯不足,就業政策落實還存在諸多障礙。同時,在就業創業管理上,組織、人社、教育、團委等部門和高等院校缺乏有機銜接,沒有形成合力,尚未建立協調一致、相互配合的工作機制,對離校后未就業畢業生的指導服務及“基層就業項目生”的二次就業情況知之甚少。此外,各上級部門在制定就業政策時,未考慮到各高校專業和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使有些高校在就業優惠政策落實的執行力度上大打折扣。上級部門對就業政策措施的協調落實和監督力度不大,使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長效機制尚未建立起來。
(二)專業化水平不高,人員流動性較強
就業工作作為一項系統、復雜的民生工程,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學校的發展、家庭的幸福及學生價值的體現。組建一支水平專業、人員穩定、結構合理的就業工作隊伍是這項工作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調研結果顯示,目前我區高校就業指導課教師在資歷和教學水平上參差不齊,職業咨詢的能力更是普遍性短板,特別是涉及不同專業從業的基本模式和成長軌跡,教師的個人職業經驗就顯得微不足道,就業指導力不從心。[9]同時,由于各高校崗位輪換及人員自身職業發展需求,導致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更換頻繁,流動性較大。
(三)教研室教學管理“尷尬”,課程建設發展不平衡
現階段,就業指導教研室大多掛靠到就業指導處等行政機構,與其他教學單位相比,先天缺乏教學組織能力與教學管理經驗。另一方面,教師大多由從事就業工作或學院從事學生工作的領導和輔導員兼職,教研室對教師的管理存在“尷尬”的兩難境地。兼職教師大多半路改行,且忙于日常事務,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關注度及職業發展理論研究甚少,且缺乏系統的培訓,導致教師在教學方法、理論研究、教學技藝等方面顯得力不從心,很難保證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質量。
另外,學校之間由于整體定位、專業特點、發展水平、歷史積淀等的不同,在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及資源整合方面存在巨大差異。一些獨立學院和民辦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課程體系及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甚至沒有固定的代課教師,教學內容也僅限于就業政策、就業擇業技巧的講解等短期教育,很難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就業價值觀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創業教育起步晚,創新意識不強
內蒙古自治區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目前還未完全將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中,還未引起高校領導的足夠重視,教育形式主要還停留在舉辦創業講座、創業比賽的初級階段。開展創業教育還存在很多困難,主要表現在:一是教學體系尚未形成。創業教育涉及教學的系統改革,目前內蒙古自治區高校創業教學體系的搭建與國家提出的“建設依次遞進、有機銜接、科學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群”的要求相比,路程還很漫長。二是教師經驗匱乏。眾所周知,創業教育是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而大多數高校教師根本沒有創業的經歷和體會,在授課過程中只能是“紙上談兵”,講授的內容也局限在創業精神、創業素質、創業意義等理論知識點,實操性內容缺乏說服力,對學生不具備吸引力。三是創業教育基礎薄弱、資金缺乏。創業教育實踐性強,需要提供足夠的場地、空間以建設創業實訓基地。同時,創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作為創業教育的主體,單靠內蒙古自治區各高校是很難滿足創業教育的這兩項基本需求的。
四、今后的發展思路
(一)轉變就業創業工作模式,實現高質量就業
2015年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總數約為11.6萬人,應屆高校畢業生總量還在繼續小幅上升。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畢業生總量進一步增大和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的基本狀態下,做好全區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唯一途徑勢必為由單純強調就業向就業創業并重、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模式轉變,由強調初次就業率向追求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版本升級。各高校要緊緊圍繞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和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進一步優化學科專業結構,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完善實踐教學體系,以增強畢業生就業創業和職業轉換的能力,實現培養與就業的無縫對接,深度融合;強化就業質量報告反饋機制及招生、培養、就業聯動機制,推動高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二)發揮大學生創業優勢,加大創業教育支持力度
大學生創業問題越來越受到密切關注,大學生與其他群體相比,具備創業者必備的“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創新精神,有著“用智力換資本”的創業優勢。通過成功創業,大學生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證明自己的價值,進而最大可能發揮創新創業對就業的倍增效應和帶動作用。
目前,我區促進創業的政策框架已基本形成,也涌現出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成功“創客”。但是總體上與發達省份相比,我區的大學生創業率還相對偏低,僅為畢業生總數的千分之二左右。[8]因此,各高校要充分認識鼓勵和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極端重要性,繼續花大力氣加強畢業生創業指導服務的工作力度。
一是要積極營造創業氛圍。促進高校畢業生創業,離不開良好的創新創業文化熏陶。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論壇、社區等新媒體優勢,加大宣傳力度,既要宣傳“高大上”的創業典型人物,更要宣傳“小而美”的創業典型事跡,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理性創業,努力營造全社會褒獎成功、寬容失敗,關心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濃厚氛圍。
二是強化創業教育和創業實踐。各高校要切實將創業教育納入教學計劃,開好上好創業課程,特別是邀請創業成功人士、企業家擔任創業導師,以突破創業師資匱乏的瓶頸;認真解決好大學生創業與學業的矛盾,為大學生創業提供較寬松的成長空間;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培訓等各類創業實踐活動,多渠道、多方式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
三是要實施好新一輪創業引領計劃。各高校要主動加強與政府、社會各方的協作,進一步推動高校創業基地建設,為大學生提供低成本的生產經營場所和企業孵化服務。
(三)充分發揮政策效應,切實推進就業困難畢業生實現就業
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已經出臺了多項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目前,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貫徹好、落實好這些政策,讓學生能切實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懷,讓就業政策產生出最大的效應。各高校要運用多種手段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把現行政策講清楚、講透徹,還要確保每一位畢業生都知曉政策,用好政策,充分發揮政策的引領作用,鼓勵更多的畢業生參與到自主創業、基層就業、入伍預征等就業項目中來。
各高校要把就業確有困難的畢業生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以釘釘子的精神強化“一對一”幫扶力度;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加強對蒙古語授課畢業生就業的分類指導和服務工作;持續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服務工作,對這部分畢業生要關心到底、重點推薦、跟蹤服務,為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及時提供崗位信息和求職指導,切實做到“離校不離心”。
[ 注 釋 ]
[1] 周濟部長在200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 / OL].http://www.edu.cn / 20040116 / 3097698.shtml,2003-11-07 / 2015-09-05.
[2] 關于積極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EB / OL].http://www.ncss.org.cn / zx / zcfg / qg / 10002877.shtml,2007-11-16 / 2015-09-05.
[3] 周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全力以赴做好200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EB / OL].http://www.ncss.org.cn / zx / zcfg / qg / 10002888.shtml,2008-12-01 / 2015-09-05.
[4] 教育部推出六大舉措力促大學生就業[EB / OL].http://edu.sina.com.cn / j / 2009-02-20 / 1400165412.shtml,2009-02-20 / 2015-09-05.
[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 / OL].http://www.moe.gov.cn / jyb_xxgk / moe_1777 / moe_1778 / 201505 / t20150514_188069.html,2015-05-04 / 2015-09-05.
[6] 2015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EB / OL].http://www.moe.gov.cn / srcsite / A03 / moe_634 / 201505 / t20150521_189479.html,2015-05-21 / 2015-09-05.
[7]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分析報告(2014)[R]內蒙古: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2015(2).
[8] 董方成.凝心聚力 求真務實 做好新常態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EB / OL].http://www.imufe.edu.cn / jyxxw / tzgg / 201504 / t20150415_103562.html,2015-04-08 / 2015-09-05.
[9] 侯佳.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現狀調查與思考-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4).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