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繼紅
中圖分類號:F239.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6-049-01
當前,效益審計是審計水平發展的方向,是現代審計的主流,固定資產投資領域決策失誤、重復建設、效益低下、損失浪費等制約經濟發展的深層次問題,急需效益審計予以揭示和糾正。近年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視“效益審計”,《審計署2006至2010年審計工作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今后五年固定資產投資審計以效益審計為主,加強對國計民生的國家重點投資項目的審計,促進加強項目管理,提高投資效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強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已成為審計工作的重要戰略選擇。
一、認清形勢、把握方向,深刻理解效益審計內涵
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是審計部門依照國家相關法規和標準,運用審計程序和方法,審查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各項資源的使用和管理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核實各項經濟資源是否合理、節約,檢查計劃目標與實際情況是否存在差異,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分析發生差異的原因,通過對投資效果的評價進一步挖掘提高效益、效果的各種潛力并提出具體的措施和建議的綜合性經濟監督活動。
簡而言之,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的主要目標是以促進改善宏觀管理、完善相關管理法規和管理制度為出發點,揭露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效益、效果和效率的體制性、機智性和管理性問題,促進管理,規范秩序。按照劉家義副審計長的意見,效益審計要圍繞“揭露問題、規范管理、促進改革、完善法制、制約權力、提高效益”這個目標開展工作。
二、關口前移,預防為主,提高投資效益
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一般投入資金數額較大,涉及環節多,影響面廣。一旦出現差錯,就會造成無法估量的巨大經濟損失和難以彌補的惡劣影響。由于當前我國的宏觀投資管理體制還不完善,投資規模、投資結構、投資效益一直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約束,投資結構不合理,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投資效益低下等現象層出不窮,浪費社會資源、貽害無窮。
三、確立“深層次揭示、多層次服務、高層次分析評價”的指導思想
長期以來,我國財政基建投資管理中普遍存在預算約束軟化、項目投資失控、盲目建設、資源浪費、資金運行效率低下等問題。
我們應針對固定資產投資的特點,確立“深層次揭示、多層次服務、高層次分析評價的指導思想,從財政資金源頭開始,沿著資金走向,全過程進行跟蹤審計監督,審查項目論證是否科學和切實可行、資金的審批程序以及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否規范合理。若存在問題,及時找準原因,明確責任,提出加強投資建設管理的意見建議,促進修改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實現效益審計的根本目的。
四、全面與重點相結合,創建審計模式
(一)全面與重點相結合,全過程跟蹤審計與財務審計、專項資金審計調查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不失為進行固定資產效益審計的有效方法。
隨著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化,財政性資金逐漸從——般競爭性領域退出,政府直接投資將主要集中投向純公益性的公共工程領域,建設資金只能全部由財政資金或財政性投融資方式解決。因此,以財政性資金為主線,以專項建設資金審計為主導,將專項資金審計作為有力的切入點,以資金使用為重點,通過財務審計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效益審計已成為一種有效方式。
我們可通過對重點工程項目和重點建設資金的跟蹤審計,堅持懲防并舉、側重預防的方針,做到邊審計,邊整改,及時發現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違規違紀問題,及時予以糾正,最終達到固定資產投資審計核減額逐步減少、審減率不斷降低、項目質量和管理效率顯著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穩步上升的良好局面和形勢。
重點建設資金的跟蹤審計是從資金來源渠道入手順藤摸瓜查專項資金的性質、主管部門、規模、構成、用途,圍繞資金流向對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審計,審查是否按照指標、計劃、進度、程序,及時、足額、規范地撥付資金,有無滯留、截留、擠占、挪用、損失浪費等現象,通過評價資金使用效益,優化支出結構,提高概預算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專項資金審計能提高工作效率、縮短現場審計時間,具有“準、穩、快”的特點,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審計效果。
(二)投資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相結合,強化責任人的效益觀念和責任感。
經濟責任審計作為對領導干部權利進行有效制約與監督的重要環節和機制,已在全國普遍開展,受到各級黨委、政府、人大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據統計,目前大部分基層審計機關的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量已經占到全部審計工作量的40%左右,成為加強領導干部的監督管理、促進其認真負責地履行相關職責的重要措施之一。
固定資產投資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均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兩者的結合應主要圍繞投資決策、項目管理、目標實現情況三方面進行重點審計,將投資效益情況納入綜合評價考核體系,為黨委政府全而考核和正確使用、提拔干部提供科學和客觀公正的參考依據。實際操作中主要考核兩方面指標:一是規范性考核,二是業績考核。規范性考核側重審查決策依據是行真實、合理;決策論證是否嚴謹、科學;投資立項程序是否規范有效;項目管理是否符合規定要求;投資建設項目管理制度的落實情況;有無責任不明確、抽逃資本金、非法轉包分包等現象;是否存在因管理手段和方式不當造成不可避免的經濟損失和質量隱患等問題。業績考核則側重審查項目建成投入使用后運行情況和資金使用效益:是否達到計劃目標;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如何等問題。
通過投資審計與經濟責任審計有機結合,審查投資建設項目在決策、管理和工程質量等方面的情況,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地評價有關單位和個人在固定資產投資過程中的經濟責任,提出審計建議,進行相應懲罰和獎勵,約束權利的濫用,防止職位犯罪,有效遏制因追求政績而只關心投資數量和規模的多少、忽視投資效益等不良現象的發生,強化責任人的效益觀念和責任感,從而有效保障固定資產投資效益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