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廣文 胡軍衛
中圖分類號:F76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6-067-01
電子信息產業是以電子信息產品為主要商品的產業。但是隨著山寨之風在我國的盛行,山寨產品也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帶來很大程度上的影響,我們不得不重新看待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那么什么是山寨產品?我們認為現在的山寨產品定義已被“泛化”,非主流產品即山寨,早就不是當初千夫所指的“非法產品”那樣狹隘的定義了,如今的手機、MP3 MP4,還有從手機和MP3 MP4陣營中衍生出的所謂山寨上網本、山寨電視機、山寨數碼相機等消費電子產業都可以稱為山寨產品。我們往前追溯,80年代中期誕生的幾百家程控交換機廠商才是真正的山寨產業始創者,而華為和中興則是其中成功并成長起來的山寨鼻祖。經過近20年的努力,華為與中興已走出山寨成為世界名牌,這一歷史會不會在消費電子市場重演呢?我們拭目以待!
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闞凱力稱:山寨現象是一種技術發展趨勢,通過幾十年的發展,一個必然的一個現象,第二個就是咱們國家的產業基礎,咱們國家現在已經被很多人稱之為世界工廠,全世界的電子產品,大量的主要都是在中國生產。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山寨機產業撐起半邊天,養活珠三角300萬人”。另據調查,至去年底,深圳最少有一萬家以上的山寨企業,年產山寨電子產品9000萬部以上,占據了深圳市場1 3,全國產量的1 6,而從事山寨產業的人員達到180萬人以上,加上深圳周邊產業鏈的配套人員,至少有300萬人以上。山寨產業已經成為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僅僅是電子產品被大量山寨化,戴爾、IBM等國際知名品牌電腦的配件也在被山寨,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地電子產品賣場的耗材銷售區,隨處可以看到,被高仿的世界知名的筆記本電腦的鼠標、鍵盤、電源線和電池等配件。北京君正集成電路有限公司CEO劉強說“山寨產業成就了中國電子業的輝煌,它是中國IC公司的希望。”可見山寨產品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之大。
當然,山寨產品對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山寨產品為了降低成本,就會犧牲很多質量標準,比如它們沒有經過入網測試、省卻了對諸多零部件的安全檢測,還存在維修難,手機輻射安全隱患等諸多問題。這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2008年全球電子業的蕭條也影響了中國山寨電子市場,該市場開始萎靡不振,加上某些山寨電子產品質量問題帶來很多負面,其前景令人擔憂。激烈的競爭、越來越低的利潤、對前景的迷茫,山寨產業將何去何從,是我們每個人都很關注的。那么如何更好的引導山寨產品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將是一個難點,也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關鍵。 在今年2月底的深圳市政協大會開幕式上,市政協常委、市社科院院長樂正在大會發言中提到了一個時下非常火暴的詞:“山寨”。樂正呼吁,深圳在建設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基地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山寨”電子產品的作用。“山寨”一詞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有政協委員力挺,也有人大代表反對。代表委員觀點針鋒相對……不管現今社會上人們對山寨的看法如何,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面對這一種突起的山寨產業,我們該如何更好的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筆者從政府、企業、社會和消費者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以期對山寨產品向正確方向進行引導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以更好把我國建設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第一,從政府層面上看:總的來說“對‘山寨產品要一分為二地看。對假冒機要堅決打擊,絕對不能姑息縱容;但對那些因競爭激烈生存不下去,又有自有品牌的“山寨機”,應該予以支持和引導:一是要引導支持山寨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創新投入,通過國際技術合作、國際技術貿易、企業收購等策略,利用價格方面的優勢,支持他們培育自己的品牌。支持他們利用性價比高、技術更新快的優勢,與“洋品牌”搶占國內市場。支持他們申報發明專利,走上升級轉型、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二是政府下放相關的審批、準入權,為山寨產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賦予山寨企業平等的市場權,通過市場對山寨企業優勝劣汰。三是政府設立公共技術平臺,配備專門的研發人員;針對“山寨機”融資困難的問題,予以貸款方面的支持;大力促銷,組織下鄉產品。
第二,從企業(山寨生產商)方面看:企業和“山寨主”應該明白,在國外,很多行業中的佼佼者也都曾經歷了由最初的仿造,到逐漸消化吸收技術,最后再到做大做強,創造自主品牌的這樣一條道路。1984年的時候,邁克·戴爾也只是在宿舍里攢著“山寨機”。山寨企業自身要意識到從山寨產品到正規門派,路途遙遠而艱辛。但可以肯定的是,面對市場的多變性競爭的殘酷,想要蛻變,光靠仿造和低價格,已不再是山寨機繼續存活下去的手段,而只有開發更具創新性的技術和產品,山寨機才能在新一輪競爭中出頭,也才有希望成功轉型。
所以山寨生產商要創立自己的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并且海外市場和國內市場并重。生產商們可以借鑒山寨手機的經驗,取其精華,去其糟糠,將性價筆高的產品帶給大眾。
第三,從社會和消費者層面上看:“山寨”是中性詞,沒有褒貶義,只是一種狀態。華為、康佳、神州電腦都是靠“山寨”起家的,是做得最成功的“山寨產品”。放眼國際,還有一個國家電子信息平民化戰略令人關注。如印度的“百元電腦”戰略,這一由印度IT精英推出的新產品,正在重塑行業新格局。據了解,印度對此項目扶持巨大,政府下屬的人力資源開發部和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商聯合開發10美元的筆記本電腦。
我們知道中國46%的城市人口消費80%的產品,54%的農村人口消費20%的產品。一臺“山寨機”的價格幾百元,農民兄弟完全消費得起。可見中國農村對于“山寨機”而言是個潛力無窮的廣袤市場,而鄉村市場的“槍聲”仍未打響。比如目前市場上的筆記本,動輒上萬元的筆記本對于老百姓來說并不是輕易就可以下決定購買的,而山寨本的出現,將以跌破眼鏡的價格來吸引消費者,特別對于學生族來說,人人擁有筆記本也就不再是夢想。我們社會上應該對山寨有信心,我們要看到“山寨機”物美價廉有賣點。我們應該堅信山寨產品能促進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
我們期待著山寨產品能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也期待著山寨產品成為國際品牌。
參考文獻:
[1] 蔡志軍 方勤.《深圳政協委員:政府應引導扶持山寨產品》.深圳晚報
[2] 方南.《山寨機產業撐起半邊天 養活珠三角300萬人》.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