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秀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992(2009)06-126-01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信息科學和信息傳播手段的日益發展,人類擁有的知識量在短時間內猛增,知識更新的速度更快,人類必將進入學習化的社會。為使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小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提升人格教育
在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學生中的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相當一部分人,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日趨膨脹,對集體、社會、國家的責任感漸漸淡薄。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一些學生因一些小事給父母、朋友造成嚴重的傷害或跳樓自殺。這說明一個人的人格比知識和能力都重要。所以,在培養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必須把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
要讓學生心靈無塵埃、無污穢,成為高尚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在學生心靈里播種高尚的種子、進取的種子。教學中要根據學科特點,結合時代要求,培養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具有強烈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具有赤誠的愛心。
在人格教育的過程中,教師的人格力量是十分重要的。雖然它是無形的,但它卻又無處不在。它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作用,對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的建設起著直接的示范和向導作用。所以,在提高學生人格的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在教學實踐中用自己的高尚品德熏陶感染學生的品德,用自己的智慧去啟迪學生的智慧,用自己的人格去提升學生的人格,用自己的靈魂去喚醒學生的的靈魂。家庭是培養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是每個家長的職責和義務。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要講究科學合理的方法,讓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整個社會也要營造人格教育的良好環境和氛圍,為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做有力的保障。學校、家庭、社會要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學生高尚人格的形成。
二、開發心智,讓學生學會學習
面對知識成指數激增的時代,面對信息浩如煙海的網絡時代,不會學習的人無異于茫茫人海中的一葉小舟,迷失方向,或被大海吞沒,無數個呼喚匯成時代的強音——學會學習。
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提高自身素質必須學習,求知探索、進行思維創造必須學習。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創造的快樂。
讓學生學會學習,要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中把學生放到學習的中心地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先讓學生去學,去探索、去實踐,同時,教師要全面的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解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中的疑問。通過生動的實踐、豐富的體驗、大膽的懷疑、無拘無束的展示和創造,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喚醒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創造潛能。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了,學會了學習。
讓學生學會學習,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創設一定的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標新立異、與眾不同。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體驗中去感悟,在感悟中創新,在創新中成長。
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豐富的基礎知識,自主的學習能力,和靈敏的問題意識,學生才可能持續的發展,教學中要真正做到開發學生心智,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促進心理健康,讓學生體驗樂觀向上的人生
心理素質決定人一生的幸福,決定事業的成功。一個心理健康的人,他的人生將是快樂、幸福的,事業會有所成就;一個心里不健康的人,將來也很難成為出眾的人才,很難挑起重大的責任。所以要促進學生心理健康,讓學生幸福、快樂。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生活中的許多事不是難以做到,人們才失去信心;而是人們失去信心,許多事難以做到。作為教育者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就顯得尤為重要。教育中對學生做的每一件工作都要給予殷切的期望,相信學生有能力做到。如:“老師相信你一定行,才把這件事交給你。”當學生完成任務后,要用贊賞的語氣告訴學生:“你真行,老師沒看錯人。”由于某種原因未完成任務,要心平氣和地說:“你已經盡力了,下次你一定行。”教師要善于從豐富多彩的活動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在活動中讓學生學會競爭、學會賞識自己、評價自己,樹立自信心。
2.要幫助學生樹立戰勝挫折和困難的勇氣。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挫折和困難的存在是必然的。每個人隨時會遇到種種困難,遭受種種挫折。其實,有挫折情境才使生活跌宕起伏,豐富多彩,而不再是平平淡淡,沒有新意。再說挫折也具有兩重性,一方面挫折使我們焦慮痛苦,情緒不安,行為失措;但另一方面挫折也能給人以磨煉,人們可以從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增長解決問題的能力,變得更聰明、堅強、成熟,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俗話說“自古英雄多磨難”,只有多經滄桑的人,才能磨煉出堅強的意志,成就大業。
3.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態度決定人的一生,對待學習上,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孩子們以不同態度對待學習,學習效果截然不同。孩子的人生態度是孩子一生生活狀態的基礎。有一個積極的人生態度,孩子一生的生活就會充實快樂。否則,生活的諸多問題會使他們的一生充滿煩惱,甚至出現心理障礙。所以教育學生要始終保持樂觀的心態,只有樂觀,才能熱愛生活,才能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一切。要始終保持上進心,才能努力進取,在學習上、事業上不斷取得進步,不斷實現人生的輝煌。如果凡事都能從積極方面去考慮,那么生活就到處充滿歡樂。
四、培養良好習慣,讓學生走向成功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知識的掌握、生活的常識、為人處事、個人的習慣都極不完善,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所以要從小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為學生走向成功奠定基礎。
1.幫助學生養成文明守信的習慣。文明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從日常生活中點滴的小事中讓學生懂得哪些是禮貌用語,怎樣使用禮貌用語,怎么做是守信用等。讓學生從小養成說文明話,做文明事,做事要誠實守信的好習慣。
2.幫助學生養成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好習慣。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們對它過度的索取、任意的污染,已使地球傷痕累累。現在已出現能源資源不足、環境污染、生態退化、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保護環境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我們要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樹立環境保護的意識。養成隨手撿起地上的垃圾、不隨地吐痰、愛護花草樹木、不亂扔果皮紙屑等良好習慣,只要人人努力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人類將擁有美好的人間。
3.幫助學生養成勤學好思的習慣。今后的社會將是學習化的社會,不會學習、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趕不上社會前進的步伐,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因此,我們要開發孩子的學習潛能,激發孩子的求知和探索欲望,訓練孩子遇事多動腦筋,多問幾個為什么,從不同角度考慮解答方案等習慣。學生一旦養成勤學好思的習慣,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由“學海無涯苦作舟”變成“學海無涯趣作舟”。
有人說,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思想,便會收獲行為,播種行為,便會收獲習慣,播種習慣,便會收獲品德,播種品德,便會收獲命運。從小養成好習慣,將會受益終身。
總之,小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自主的學習能力,健康的心理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一生的幸福成功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