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三江源古文明之草原古國:吐谷渾

2009-09-28 09:55:36許新國
柴達木開發研究 2009年4期

許新國 立 山 楊 林

墓冢綿延的谷地

周安指著山腳下一個個隆起的小山包告訴我們:“那些都是古墓。”作為都蘭縣文物派出所的工作人員,周安已經和這些古墓打了7年交道了。他和3個同事的任務就是看守這些古墓,以防盜墓分子盜掘。

都蘭地處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的東南面,隸屬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這里在古代是羌、吐谷渾和吐蕃等民族的聚居之地,分布著眾多的古遺址、古城址和古墓葬。上世紀50年代,青海省文物普查時曾經調查過都蘭縣的古墓群,并將其中的英德爾羊場、科肖圖大墓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于當時認識不足,有關部門認為這些古墓是盜掘后的漢墓,并未引起重視。

20多年之后,1982年5月初的一天,青海省文物考古所的許新國、蘇生秀、劉小何一起拾乘長途汽車,到都蘭調查巖畫。現在擔任青海省文物考古所所長的許新國當時30來歲,剛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沒幾年。許新國回憶說:“那天晚上7時左右我們到達了魯絲溝。這里屬于察漢烏蘇鄉西臺村的牧場,一位叫達洛的藏族牧民邀我們留宿。第二天,達洛引導我們找到了巖刻畫,有兩匹浮雕的馬、一組三尊的坐佛像和一組三尊的立佛像。對這些巖刻圖像,我們用了一上午的時間進行繪圖和照相。達洛告訴我們,前面察漢烏蘇河的對面有許多古墓葬,這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

察漢烏蘇是蒙古語“白色的水”之意,但許多人稱之為“熱水”,因為這條河的源頭是數十眼溫泉。24年前那個5月的中午,當許新國一行渡過察漢烏蘇河,穿過山口之后,屬于熱水鄉扎馬日村的血渭草原就展現在他們面前。只見一座座圓形的墳堆散布在山腳和兩山之間,有的墳堆高五六米,直徑20米;有的已經被盜墓者挖開,盜洞周圍散布著大大小小的石塊。在距離4.5公里的地方,聳立著一座巨大的古墓,高30米,底部基座寬160米,整體呈平面梯形,封土外形像兩個疊在一起的“斗”。這座墓葬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在其周圍還散布著幾十座大小不等的墓葬。第一次見到規模如此之大的墓葬,許新國驚呆了。

“我們登上了這座當地藏族稱之為‘九層妖樓的大墓,從墓頂和東面的兩個盜洞觀察;墓葬封土有明顯的夯層,夯層之間還整齊地平鋪著一層柏木;頂部有明顯的礫石堆積。這種類型的墓葬與青海東南部的漢代和魏晉時代的磚石墓、土坑墓有很大的差異,它究竟是什么時代的?屬于哪一個民族的墓?”許新國和同事們被亢奮和一連串的問題包圍了,決定立即申請一筆經費,在此進行試掘。

從1982年7月開始,一直到1985年11月,青海省考古所在血渭草原連續發掘了4年。這期間的工作主要是對前述之編號為“血渭M1”的大墓的上層封土及其墓前的陪葬遺跡、陪葬的小墓進行發掘。

M1大墓為梯形雙層封土。大墓的北部與自然山巖相連,南部凸出山外,南寬北窄,依山面水,坐北朝南。上層封土疊壓在下層封土之上,呈等腰梯形,南北長58米,南面寬65米,北面寬55米,高12米。封土由黃土、灰沙石、礫石、巨石等堆積而成,揭露出來的遺跡由穿木、混凝夯筑圍墻、石砌圍墻、圍墻外房基、動物陪葬墓、十字形陪葬墓等組成。大墓南面的平地上還有殉馬溝、殉牛坑、殉狗坑等組成的組合陪葬遺跡。

此后,考古隊又先后在都蘭境內發掘了多處古墓,至1999年,17年的時間,發掘古墓數量達80余座,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絲織品、金銀器、銅器、漆器、木器、古藏文木簡牘、裝飾品等珍貴文物。

但這些發現可能只是其中極小的一部分,周安指給我們看的墓葬有許多從未發掘過,而它們早已被盜墓者盯上很久了。至于在都蘭到底有多少座這樣的古墓,周安不假思索地告訴我們:“上千座。”

那么,這些數量巨大的古墓葬到底屬于什么時代和哪一個民族呢?

許新國說,經過十幾年的發掘和研究,可以確認這些墓群歸屬于吐蕃文化,是吐蕃統治下的吐谷渾邦國的遺存。

公元663年,吐蕃攻滅吐谷渾,吐谷渾“故地皆入吐蕃”。但國滅不等于部族的消亡,在《舊唐書》《新唐書》《通典》《資治通鑒》《敦煌吐蕃歷史文書》等古籍中,零散記載了滅國后吐谷渾人的活動情況。據文獻記載,這部分吐谷渾人雖然被吐蕃人所統治,但仍有自身的建制、自己的可汗和自己活動的特定區域,并以部落為單位,保持著自己民族的組織機構。留在故地的吐谷渾人作為吐蕃的邦國臣民,他們要向吐蕃稱臣朝貢、繳納賦稅,還要為吐蕃提供物資、當兵打仗。對于這部分吐谷渾人,文獻上雖有記載,但他們的遺跡卻前所未見,其準確的活動地域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要點。許新國認為,都蘭的考古發現“使我們有理由認為,吐蕃統治下的吐谷渾邦國的活動區域主要是在青海柴達木盆地,而其國的政治中心應在都蘭縣”。理由如下。

從空間上看,都蘭墓葬的分布范圍與文獻中記載的吐谷渾活動區域,在地望上相合。根據調查和發掘,這部分墓葬主要分布在夏日哈河、察漢烏蘇河、柴達木河流域,目前已發現近千座。這一帶正是吐谷渾人活動的中心地帶。

從時間上看,墓葬中出土文物所跨越的歷史時代,與吐谷渾國活動的時代一致。例如,出土文物中北朝晚期至初唐時期流行的絲綢數量較多,而這一時期柴達木盆地尚在吐谷渾國的有效控制之下,絲綢的持有者只能是吐谷渾人。

從文物本身反映出的漢文化水平看,與文獻記載相合。史載吐谷渾人使用漢字,漢化程度極深,這一點在都蘭出土文物中得到印證。例如夏日哈出土了一件“鴛鴦棲花錦”,背后墨書“薛安”二字;熱水出土的一件殘漆器底上也刻有漢字。

從殉狗習俗考察,都蘭墓葬所保留的殉狗習俗與文獻所記載的東胡鮮卑人生前畜犬、死后殉犬的習俗完全一致。熱水血渭一號墓即殉完整狗8只,符合“肥養一犬……,使護死者神靈歸赤山”的鮮卑舊俗……

種種跡象都顯示,這些古墓葬是吐谷渾人的遺跡,而如此恢弘龐大的氣勢和規模也在向我們昭示著一個曾經顯赫一時的草原王國。

遠道而來的民族

吐谷渾的來歷并不復雜,中國歷代史籍的記載大致相同。

吐谷渾原是一個人名,是遼東鮮卑慕容部首領涉歸的庶長子。《晉書》卷九七《吐谷渾傳》記載:“吐谷渾,慕容■之庶長兄也,其父涉歸分部落一千七百農以隸之。”

慕容■是涉歸的嫡次子。晉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涉歸死后,部眾擁立慕容■為可汗。吐谷渾的傳奇歷史也就此開始,而這個開始僅僅因為一場在游牧部落中十分常見的馬斗—-吐谷渾和慕容■兩部的馬在一處草場上嘶咬起來,這引起慕容■的惱怒。按照《晉書·吐谷渾傳》記載,慕容■認為這場馬斗是吐谷渾蓄意為之,他派人指責吐谷渾說:“父汗在時早已分給你牛羊,你為何不走得遠遠的呢?那樣馬還會打起來嗎?”吐谷渾答說:“馬是牲畜,好斗是其天性,為何要遷怒于人呢?既然你要我走,我便去一個萬里之外的地方吧。”

萬里之外是何處?相信吐谷渾當時并沒有明確的概念,而是一氣之下隨口說出的。但他的1700戶部眾和眾多的牛羊此時已經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西遷之路。這條路線,后來的史學家們認為是由老哈河至陰山,再經隴山至甘肅,最后到達青海。

事實上,就在吐谷渾部動身不久,慕容■已經開始后悔,他派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前去追趕吐谷渾,并力勸其留下。吐谷渾沒有明確表態是走還是留,而表示要順從天意:“請君試驅馬令東,馬若還東,我當隨去。”(《北史》卷九六《吐谷渾傳》)但是天意此時似乎站在吐谷渾這邊,馬群被向東驅趕了十幾次,又全都嘶鳴著掉頭返回。長老們見狀,開道讓路,任吐谷渾向西而去。《北史》的這段記載,毫無疑問有神異傳說的因素在,但這段插曲卻從側面反映出吐谷渾對當時形勢的認識十分透徹。周偉洲先生在《吐谷渾史》一書中說,“當時居于遼東、遼西的鮮卑各部之間,隨著游牧經濟的發展,相互爭奪人口、牲畜和牧場的斗爭是十分激烈的。當時慕容部還比較弱小,占有的牲畜、牧場十分有限。而吐谷渾與慕容■二部之間的馬斗,正反映了因牧場狹小而引起的深刻矛盾,這是促使吐谷渾最后遠徙的根本原因。”慕容■之所以后悔,除了念及手足之情外,更多的是擔心吐谷渾一走,會削弱慕容鮮卑的整體實力。但吐谷渾早已認識到了問題的本質,而且他又不甘心久居人下,所以他非走不可。從《北史·吐谷渾傳》中所載吐谷渾對其部眾發表的慷慨激昂的講話也可看出,這次西遷,正是他實現雄心壯志的開始。

吐谷渾西遷的第一站是陰山,即今內蒙古河套北的陰山山脈,時在晉太康四年至十年間。這里原是匈奴故地,水草豐美,在吐谷渾遷此之前,從東北呼倫池遷來的拓跋鮮卑早已在這里游牧多年。與拓跋鮮卑相比,吐谷渾的1700戶是一個較小的部落集團,處于相對的劣勢。

吐谷渾和他的部落在陰山一帶游牧了20多年后,中原地區開始了長達16年的“八王之亂”。這場內亂使無數百姓流離失所,掀起了少數民族與漢人的移民高潮。此時,吐谷渾已經70多歲了,但他毅然決定再度遷徙,為自己的部落尋找一個新的、更美好的家園。這一次,他選擇向南,南下隴山,西渡洮水,最后到達■罕(今甘肅臨夏),時在永嘉之末(公元313年)。但此時的■罕是前涼的管轄區域,隨之又先后被前秦和西秦占據,戰亂不休,吐谷渾的部落顯然無法在這里安心放牧,于是很快又向南和向西擴展。

晉元帝建武元年(公元317年),也就是由陰山遷徙后約4年,吐谷渾走完了他雄心勃勃但又歷盡艱辛的人生之旅。他終于停下自己坐騎的腳步,不必忙于遷徙了。《晉書·吐谷渾傳》記載:“吐谷渾年七十二卒,有子六十人,長曰吐延,嗣。”正是這個吐延繼承了吐谷渾的汗位,并在此后的十多年里,不斷開疆拓土,把勢力范圍擴大到現在的四川西北、青海和甘肅南部。

吐延在位13年,勇猛異常,《晉書·吐谷渾傳》稱其“身長七尺八寸,雄姿魁杰,羌虜憚之,號曰項羽。”公元329年,由于對當地羌族的殘酷征服最終引起了羌人的反抗,吐延被昴城羌酋姜聰刺殺,年僅35歲。這一年,吐延的長子葉延繼承了汗位,這個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可汗,按照中原王朝的習慣,“以王祖字為氏”“亦為國號”,改姓吐谷渾,正式建立了吐谷渾國,并把活動中心由甘肅轉移到了青海。

從此,青海遼闊的大地容納了遠道而來的東部民族吐谷渾,他們在高山草原之間縱馬奔馳,為青海歷史書寫了濃墨重彩的激情篇章。

絲路上的富貴之國

吐谷渾從正式建國到最終覆亡,共存在了350年之久。在最初的100年間,經過樹洛干、阿豺等幾代的國君努力開拓和苦心經營,吐谷渾逐步成為西部地區的一個小強國。為了求得自身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在四周強鄰環伺的情況下,吐谷渾整體上采取了與其他國家和平交往的策略,不斷接受各個強國的各種封賜,同時長期向它們朝貢。可以說,吐谷渾是一個在夾縫中努力做到左右逢源的國家。

吐谷渾在中國歷史上最為光彩的一頁是他們在經濟活動和東西方文化交流上所起的作用,也因為這一點,許新國先生認為,傳統史學對絲綢之路的認識不夠全面,因為他們忽略了絲綢之路青海道的巨大作用。

開辟于先秦時期的絲綢之路青海道曾經一度冷清,到了吐谷渾時期,開始被重新利用起來,成為當時交通和貿易的重要通道。由于青海道橫貫吐谷渾國境,所以也被后人稱之為“吐谷渾道”。當時的吐谷渾道可謂四通八達:向東可達北朝的北魏以及后來的北周;向南可以沿黃河南岸到達洮河上游地區,并經由此地到達建康(今南京);向西可達西域;向北可以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柔然、東魏和北齊。

吐谷渾人在這條路上首先充當了外國使節和商人的翻譯和向導。中亞和西亞的一些國家的使臣來南朝時,都是由吐谷渾人帶領,經過吐谷渾道到達中國的。除去穿梭來往的使節,在這條路上絡繹不絕的還有東西方各國的商人,以及去西天取經的和尚和東來傳法的印度僧侶。

東西南北各色人等的往來交通,使自漢代以來的中西文化交流得以延續,同時也對吐谷渾自身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例如,吐谷渾人原本并不信奉佛教,但在慕利延統治后期,佛教開始在吐谷渾流行,原因便是佛教經由吐谷渾道從西域和南朝傳入。我們在都蘭魯絲溝見到的佛像巖刻,許新國先生便認為它們是吐谷渾時代的作品,這也說明了吐谷渾道對吐谷渾的文化和宗教的深刻影響。

當然,吐谷渾人在這條路上從事的最主要的活動是和外國商人進行中轉貿易,并由此介入國際貿易;同時,他們還與南朝和北朝從事“以獻為名,通貿市買”的商業活動。在這種大規模的國際貿易中,吐谷渾靠著“中介”的地位,賺取了豐厚的利潤,許多富商大賈腰纏萬貫,“潑天富貴”,以至于國家的財政支出由這些人承擔。西魏廢帝二年(公元553年),吐谷渾可汗夸呂派使團到北齊去朝貢,西魏涼州刺史史寧探知使團返回的消息后,率兵襲擊,俘獲跟隨使團的商人240多人,奪得駱駝、騾子共計600多頭,各種絲綢彩絹上萬匹,其貿易規模之大即便在今天看來,也令人驚訝不已。

1983年以后,許新國在都蘭縣的吐蕃墓葬中陸續發掘出大量的絲織物,品種有錦、綾、羅、緙絲等,幾乎包括了目前已知的唐代所有的絲織品種,以及中亞粟特人的“波斯錦”,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圖案之美、技藝之精、時間跨度之大,都實屬罕見。這些絲織品以及其他大量的出土文物,為青海絲綢之路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充分證明了這條路線的重要性。

在青海省文物考古所,我們見到了這些絲織物中的一部分。漫長的時間雖然使它們顯得有些殘破,但那些精美的花紋和精湛的技術仍然向觀者提示著一個繁盛一時的時代。這些來自遙遠年代的絲織品似乎讓我們聽到了吐谷渾人的語言和呼吸。

絲織品實際上都是蛋白質,因此不易保存。從墓中發掘出來之后,許多織品都逐漸褪色了,從悅目的金黃變為暗黃。負責文物保管的崔兆年女士說,看著心疼,因為每一片都是國寶,都可以用“價值連城”來形容。

但令我們驚訝的是,在青海省會西寧的黑市上,販賣吐蕃大墓文物的活動十分猖獗,攝影師鄭云峰先生在和一些小販的偶然交談中,就發現他們手中有多件吐蕃時期的絲織品。后經崔女士暗地辨認,其中一些確系真品。許新國推測,市場上偷賣的某些都蘭吐蕃大墓文物可能比正式發掘出的還要珍貴許多。而在十幾年前,許多珍貴的絲織品就已經流失到海外了。

遙遠時代的吐谷渾人肯定無法想像,他們苦心經營和偽裝的墓葬居然如此輕而易舉地遭到瘋狂盜掘。在都蘭血渭草原上,周安指著一個個盜洞無奈地說:“沒辦法,我們人太少,顧不過來。盜墓賊的工具比考古隊的還先進,而且他們有槍。”

至于為什么不再繼續發掘,許新國所長和崔兆年女士的說法十分一致:缺乏資金。沒有錢,就無法挖掘,保護的力度自然也不大。周安告訴我們,為了加大保護力度,他們雇用了一個藏族牧民格力多杰,負責夜間守衛吐蕃墓葬,“工資是每月100元”。

“‘絲綢之路上最后一塊處女地,正在遭受巨大災難。”許新國強調說,“這是文化上的災難。”

馬背上的生存圖景

都蘭是吐谷渾亡國后最主要的活動區域,而在他們最強盛的時期,其疆域東起今甘肅南部、四川西北,南抵今青海南部,西及新疆的若羌、且末,北隔祁連山與河西走廊相接。在這片遼闊的大地上,吐谷渾人不僅在經濟領域長袖善舞,而且也形成了自己民族獨特的生活景觀。

作為一個游牧民族,馬對吐谷渾的意義,就像草原對于馬的意義一樣,是一種根基性的存在。《魏書·吐谷渾傳》載:“其(指吐谷渾)刑罰:殺人及盜馬者死……”將盜馬與殺人等同而視,而且處以死罪,可見吐谷渾對馬匹的重視。如此嚴苛的刑律在中國古代游牧民族中并不多見。

在這種情況下,吐谷渾“多善馬”“出良馬”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善馬”,被當時人稱為“龍種”和“青海驄”,這些馬都產自青海湖一帶。《北史·吐谷渾傳》記載,吐谷渾人把當地的優良種馬與波斯母馬進行雜交,所生的就是“青海驄”,據說這種馬可日行千里。而“龍種”的產生則帶有神話的色彩:每到冬季,青海湖結冰之后,吐谷渾人就把良種母馬送到海心山上,到來年春天,馬有孕,所產的馬駒即為“龍種”。

在青海,我們一直試圖找到與“青海驄”有關的出土文物或者畫像之類,但始終未能如愿。后來在周偉洲先生所著《吐谷渾史》一書中,看到了相關論述。周先生認為,“青海驄”與1969年在甘肅武威雷臺東漢墓出土的藝術珍品——“馬踏飛燕”中的銅奔馬體型相似,具有一脈相承的血緣關系。這種馬外貌俊美、品質優良、挽乘結合、力速兼備,最大的特點是善走對側步的步法。“青海驄”也因此成為吐谷渾向內地政權進貢的珍貴禮品。

“青海驄”之外,吐谷渾還盛產“舞馬”,史籍中就多次提到吐谷渾向南朝、西魏進貢“舞馬”之事。能把馬訓練得在音樂聲中翩翩起舞,這不僅是一種類似今天“馬戲”的技藝,也說明吐谷渾人在養馬馴馬方面已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一個終日與馬廝守在一起的民族,他們的精神生活必然與馬緊緊聯系在一起。魯絲溝巖刻上馬的形象,就說明了吐谷渾人已經把馬當作了神靈。在鮮卑民族中,馬是瑞獸和神獸的象征,其墓葬中也常常用馬殉葬,馬所具有的神性無可置疑。

這個騎在馬背上千里迢迢遷徙而來的民族,在到達青海的初期,過的是一種純粹的游牧生活。在他們的領地上,即便有原來羌、漢等民族遺留下來的城郭和居室,他們也不愿意去居住,似乎他們與生俱來只適合逐水草而居。但到后來,情況慢慢發生了變化,吐谷渾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城郭和居室。見于史籍記載的城鎮就有西強城、澆河城、曼頭城、洪和城、伏俟城、吐谷渾城、樹敦城、賀真城等。當然,這些城鎮里居住的大都是吐谷渾的王公貴族,廣大的人民仍然住在穹廬和帳篷里,過著千百年來一以貫之的游牧生活。

如今,吐谷渾人建筑的這些城鎮大多城湮人散,只在史書中還留有淡淡的一筆。但也有一些仍殘留著些許痕跡,供懷古者憑吊,比如吐谷渾國后期的政治中心伏俟城。此城自吐谷渾夸呂可汗之后,一直是吐谷渾國的首都,其遺址早在1949年前就已被發現,位置在今青海共和縣境內鐵卜卡古城,東距青海湖7公里。此城雖為首都,是當時控制青海至西域的重要交通樞紐,但由于城里居住的只是王公貴族,所以其規模遠不能與內地城鎮相比。

2006年8月,我們駕車行駛在當年吐谷渾的廣闊領土之上,企圖搜尋到吐谷渾人生活的蛛絲馬跡。但我們能看到的除了被盜掘得一片狼藉的墓葬和一些出土的絲織品和器物之外,就只有刻在巖石上的巖畫了。盡管這些巖畫大多已風化得漫漶不清,但它們畢竟還可以看到,可以觸摸。相比之下,廣闊的草原卻幾乎什么也沒有告訴我們,只有不盡的長風吹息。也許,草原是把在它懷抱中生活過的吐谷渾人記在心里了—-他們的縱橫捭闔、生息繁衍,他們的委曲求全、掙扎和奮斗,還有他們的強盛、衰落以至最后的滅亡。

王朝的覆滅

吐谷渾最終的覆亡是與其內部諸王爭權割據而日益衰弱,以及與周圍強大政權的關系有關。

事實上,在盛唐之前,吐谷渾與周邊國家以及中原政權的關系,就是一種并不可靠的微妙平衡。一方面,吐谷渾接受各個強鄰對它的封賜,并不斷向它們朝貢;另一方面,吐谷渾又不斷地騷擾一些國家的邊境,掠奪人民和牛羊。比如隋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吐谷渾趁隋朝剛建國、立足未穩之時,不斷騷擾隋西北邊境;被隋軍擊敗之后,吐谷渾并沒有就此收手,次年又來騷擾,隨即又被擊敗;但是第三年,吐谷渾卷土又來,在短短幾個月內,先后騷擾了臨洮、涼州、岷州—-屢敗屢擾,的確令人費解。

到了隋煬帝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被騷擾得不耐煩的隋朝開始了以征服吐谷渾為目的的“西巡”。隋軍大敗吐谷渾,并將今青海大部分地區劃歸到隋朝的版圖。到了隋朝末年,雖然吐谷渾可汗伏允又盡復失地,吐谷渾國復興,但它的強盛時期已經就此成為歷史,開始邁向它的暮年。

隨后,歷史行進到了唐朝。從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到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渾與唐朝的關系又進入了另一輪表面平衡的循環之中:一方面是吐谷渾不斷向唐朝遣使,雙方交往密切,并設立了互市;另一方面,吐谷渾舊病不改,乘唐朝忙于鞏固政權之機,頻繁地寇擾唐朝西部邊境,阻礙唐朝從河西入西域的交通。吐谷渾為寇唐朝邊境,史書中記載的有24次之多,岷、鄯、洮、疊、芳、旭、扶、蘭、涼、松、河等11個州深受其害。

貞觀八年,李世民統治下的唐朝除西域和青海等地外,已經基本完成了統一大業,國內局勢穩定,生產迅速發展,“貞觀之治”的盛世已然來臨。面對吐谷渾的不斷寇擾,已經騰出手來的李世民覺得不能再坐視不理了,他決定開始對吐谷渾進行大規模的討伐。當然,大唐帝國此時急于拔掉吐谷渾這顆眼中釘,也是為了掃除中西陸路交通的障礙,積極經營西域。

但吐谷渾并不知道大難即將臨頭,這年11月,他們又到涼州劫掠了一番,并拘走唐行人鴻臚丞(官職,負責傳旨、冊封等事)趙德楷、安侯等人,這一事件成為唐朝對吐谷渾發動戰爭的導火索。事實上,李世民并非沒有給吐谷渾機會,事件發生后,他先后派人與吐谷渾可汗伏允交涉10次,還親自對吐谷渾使者曉以禍福,但年老昏憒的伏允始終不放人。這一極其不明智的作法激怒了李世民。11月,唐太宗發布《討吐谷渾詔》,歷數吐谷渾歷年罪行;12月,以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10萬唐軍兵分三路直指青海。

唐軍在行軍過程中雖然十分艱苦,但戰局的發展與唐太宗戰前的設想并無分別。唐軍一路窮追不舍,以不到半年的時間,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全面勝利。貞觀九年(公元635年),唐太宗下詔讓吐谷渾復國,并封慕容順為西平郡王。但慕容順不為國人擁戴,不久便在內亂中喪命,他的兒子燕王諾曷缽繼位。此后,吐谷渾正式成為唐朝的屬國。

諾曷缽是吐谷渾第15代王,吐谷渾亡國的命運就落在他的頭上,對手是后起于西藏地區的強大政權—-吐蕃。然而諾曷缽也并非一生暗淡,比起他那些孔武威風的祖先,也有榮耀之處—-諾曷缽先于藏王松贊干布,迎娶了唐朝的皇室女兒弘化公主;得到了“河源郡王”“烏地也拔勒豆可汗”的封號;公元652年,他和公主同赴長安“歸寧朝見”,弘化公主成為唐朝遠嫁邊疆的15位公主中惟一回過娘家的人。

但這點榮耀一旦與亡國之痛比起來,便全然失去了意義。唐高宗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吐蕃祿東贊大舉進攻吐谷渾。吐谷渾國內親吐蕃的大臣素和貴逃奔吐蕃,把吐谷渾的虛實及兵力部署情況全盤告訴了祿東贊。吐蕃大軍順利攻入吐谷渾境內,在黃河邊上擊潰了吐谷渾軍。吐谷渾政權350年的基業就此煙消云散。

諾曷缽夫婦倉皇逃到涼州之后,熱切希望阿舅天子趕緊派兵攻打吐蕃,助其恢復故國。但此時的大唐皇帝唐高宗優柔寡斷,遲遲不肯發兵。直到7年之后的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才派大將薛仁貴統兵10萬攻打吐蕃。這場戰爭最終在今青海南部的大非川落下帷幕,吐蕃的40萬鐵騎輕而易舉地大敗唐軍。薛仁貴帶來的10萬人幾乎全軍覆沒,而他自己也是在向吐蕃統帥求和后僥幸得脫,狼狽不堪地回到內地,將一世英名毀在了青海。諾曷缽的復國之夢,也就真的成了一場支離破碎的夢。

正如本文開頭所說,國滅不等于族亡。亡國后的吐谷渾作為一個部族,分別歸吐蕃和唐朝統治,散居在今青海、甘肅、陜西、寧夏等地。他們頑強地在西部大地上生存了下來,并且最終匯入了民族大融合的洪流之中。

那么,吐谷渾的后裔是否留存到了今天呢?或者說,他們是否融合到了某個民族之中呢?一些學者認為,今日土族與古代的吐谷渾人有著十分密切的歷史淵源關系,可以把吐谷渾視為今天土族的祖先、主要的族源,但并不能將土族視為吐谷渾的直接后裔,因為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吐谷渾人已經與藏、蒙、漢、羌等民族融合到了一起,已經不再是純粹的吐谷渾人了。

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威遠鎮小莊村,我問一位雙目失明的土族老人:您的祖先是什么人?老人回答說: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人。也許老人并沒有錯,他只是不能使用專業的術語,把這些與“民族融合”聯系起來。歷史學家們忙于在文本和各種歷史遺存中尋找“民族融合”的證據,而老人也許原本就在這洪流之中。

歷史太宏大,總會忽略掉什么……

(作者單位:青海省文物考古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很黄的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av中文在线| 高清码无在线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欧美国产在线精品17p|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欧美人与动牲交a欧美精品|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欧美在线伊人|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就去色综合|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 无码AV高清毛片中国一级毛片 | 国产福利观看| 久久福利片|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综合天天色|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91色在线观看| 青青操国产| 国产99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人成在线| 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 欧美色99| 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伊人久久大线影院首页|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av无码区| 成人在线天堂| 国产青青操|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大秀91| 亚洲色成人www在线观看|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欧美日韩第二页|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系列在线| 99人妻碰碰碰久久久久禁片| 日本成人福利视频| 欧美一级夜夜爽www| 999国产精品| 久久青草免费91线频观看不卡|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国产精品免费p区|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伊人五月|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国产综合欧美|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精品91视频|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99er精品视频| 第一页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