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仁才其格
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堅持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則是農村一項基本經營制度。因此,在大力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同時,必須繼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在加大農牧民增收工作的同時,必須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村級基層組織開展各項工作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村級集體經濟實力如何,直接關系到村級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關系到農村兩個文明的建設,而且,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人均可支配集體經濟收入,也是農牧業和農村牧區現代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文就都蘭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談些看法、建議。
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做法
都蘭全縣107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有43個,1萬元到5萬元的有42個,5萬元到10萬元的16個,10萬元到100萬元的5個,100萬元的有1個,全縣實現了無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增強了村黨組織為民辦事的能力。
(一)抓班子建設,提高發展村集體經濟的能力。以村級組織換屆為契機,采取“公推直選”的方式,選配“雙強”型能人進入村級領導班子。同時,加大對村干部的培養力度,對全縣107名村黨支部書記和村“兩委”班子進行集中輪訓,并組織部分村干部和致富能手到新農村建設示范點、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參觀考察,學習借鑒村級經濟的成功做法和經驗,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能力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二)調整組織設置,形成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合力。一是以黨支部互聯為支撐點,建強新農村建設的組織基礎。察蘇鎮上下西臺村、縣多金屬礦業有限公司、鎮機關和新華街社區建立“村企機居聯合黨總支”后,縣多金屬礦業有限公司著眼于上下西臺村的長遠發展,投資16余萬元修建了西臺大橋,每年為上下西臺村提供40萬元的村莊道路建設補貼資金,西旺公司為上下西臺村解決了40多人的就業問題,每年可為村民帶來125余萬元的經濟收入。二是以產業互補為著力點,促進新農村建設持續發展。各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充分發揮組織協調功能,搭建起城鄉市場、信息、技術、項目合作交流平臺,把先進的經營理念、管理體制及管理方式引入農牧區生產經營中,探索農牧業經營的新路子。三是以幫扶互助為切入點,增強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后勁。深入開展“百企聯百村”活動,香日德鎮柴興村在對口企業的幫扶下,投資30萬元開發了1000畝集體荒地種植馬鈴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8萬元。在結對企業的幫扶下,全縣有42個村做大做強了村級集體經濟,增強了村級組織興辦公益事業的能力。
(三)新建經濟組織,壯大村集體經濟實力。以“三培雙帶”活動為載體,鼓勵黨員干部帶頭闖市場、帶頭創辦農業龍頭企業和經濟組織,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香日德鎮香樂村黨支部按照農產富村的要求,從海東地區引進優質農產品品種和先進的生產、管理技術,成立了馬鈴薯專業經濟合作社,在原有600畝的基礎上擴大種植馬鈴薯10800畝,年產馬鈴薯4萬噸,直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達40萬元。熱水鄉扎麻日村黨支部成立了全省第一家牧民股份制生態合作社,將18戶牧民組織起來,以5戶黨員戶為鏈接,成立了繁育組、飼草料種植組、販運組、商業勞務組和留守基地組,實現草場資源的科學流轉、牧區勞動力合理分工分流和畜牧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給農牧民直接帶來經濟收益達5萬元,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1萬元。香日德鎮中莊村牛羊育肥專業經濟合作社通過入股的形式發展區域性主導產業,投資104.3萬元建立了規模達2000多頭的牛羊育肥養殖示范小區,開展銷售中介服務,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7萬元。
(四)用存量資源盤活村集體經濟。根據各村的實際狀況,引導各村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盤活村集體資產和“四荒”資源,通過采取承包、租賃、拍賣、股份制等形式交付農民開發利用,并給予政策扶持,幫助經濟薄弱村提高造血功能,穩定村集體經濟收入。香日德鎮香盛村采取村辦、聯戶等方式,利用原農場遺留下來的閑置市場,投入資金60萬元建成占地1000平方米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每年可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4萬多元。宗加鎮哈西娃村對天然蘑菇資源進行開發,對外租賃承包,以地生財,年收入達6.4萬元。
二、當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主要制約因素
(一)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認識不足,動力不夠。部分干部群眾對要不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存在模糊認識,一些地方出現了放松集體經濟的傾向。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存在模糊認識:認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能保證村里日常開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發展壯大,存在“小富即安,小進即滿”的思想;認為現在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還不到,無關乎農村經濟發展大局,不須再強調經濟的重要作用;認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無關經濟全局,與政績無關,從而導致在思想上不夠重視。此外,對一些貧困村來說,還存在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的問題,有等靠要的習慣心理。
(二)集體經濟管理主體的素質與集體經濟發展水平不相適應。知識在現代經營和管理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目前都蘭縣村集體資產管理者的文化水平卻普遍低下。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干部由于缺乏現代管理知識、法律知識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遇到問題時消極被動,不能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決策,在工作上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失誤。此外,一些村的集體資產管理者缺乏創新意識,對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沒有思路。
三、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建議
(一)統一思想,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加大對村集體經濟的支持力度。要進一步統一干部群眾的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緊迫性和自覺性,要結合農業農村現代化教育,聯系都蘭縣實際,通過召開會議、赴外考察、正反兩方面的典型對比等多種形式,使大家認識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這是黨在農村執政的物質基礎,是確保農村長治久安的基礎。同時,還要進一步認識到在新形勢下發展集體經濟并不是無路可走,只要遵循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找準結合點,抓實落腳點,村集體經濟就大有可為。在統一認識的基礎上,各級政府還要把這項工作擺在重要議事日程上,進一步制定、落實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有關政策,采取“扶兩頭帶中間”辦法,加強對集體經濟強村和空殼村、薄弱村的扶植力度,增強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二)因地制宜,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途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關鍵在于增收,我們要做到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斷拓寬村集體收入渠道。一是要用好現有的土地資源,做到以地生財,做好土地文章。二是要認識新資源,發揮新優勢,做好新資源文章。山水資源比較豐富的村,要學會用新眼光來看待自己資源優勢,積極發展效益農業、觀光農業,要充分利用本地旅游資源,大力開發生態旅游、森林旅游、人文旅游和旅游配套服務業、旅游產品生產等,開辟村級集體經濟新的增收渠道。三是要樹立服務觀念,開展社區有償服務業務,做好服務文章。城郊型和集鎮型的村要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人口集聚優勢,開展象物業管理之類的社區有償服務業務,增加集體收入。四是要充分發揮資金優勢,開展多種經營,做好資金文章。資金充足的村要積極嘗試通過參股、合資等形式與其它所有制經濟合作,開展多種經營,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增加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后勁。
(三)積極創新,努力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機制。要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活力,確保村集體資產的保值贈值,就必須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進行制度創新,不斷探索和完善村級集體經濟的經營管理模式,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村級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一是要健全組織,建章立制。要根據“村企”分開的原則,建立代表全村農民利益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采取公司、經濟合作社形式)。二是要進行資產量化。要對村集體資產進行清產核資,民主評估,并將集體資產以股份的形式部分量化到村民(一般可設集體股、個人股、機動股三種股權),提高村民對村集體資產運營情況的關注度,在全村形成人人關心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良好氛圍。三是要明確黨組織的地位。量化的集體股份(應占最大比例)要由村黨支部來代表,黨支部書記出任公司或合作社董事長,以體現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四是明確村委會的職能。要對村委會實行“管用”分開,村委會將不再承擔“管錢”任務,只管“用錢”。這樣一來,村委會可以專心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務,而且通過年初預算和年終決算(由村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財務手段,保證了其管理的有效性。五是要完善監督機制。要以村民為主成立監事會,對集體資產的運營情況進行監督。
(四)典型示范,典型引路,積極引導村級集體經濟朝穩健方向發展。做到以點帶面,要把樹立典型和典型引路作為農村工作的重要方法。今后,要在全縣范圍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進行分類,然后根據不同類型分別樹立典型村,總結發展經驗和教訓,為一些后進村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同時,以建設村級組織團結、經濟發展較快、村莊規劃和建設比較領先、精神文明同步加強的現代新農村新牧區示范村建設為載體,積極培植一批集體經濟強村,以更好地帶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全面提升都蘭縣村級集體經濟。
(作者單位:中共海西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