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援行動進展困難 海嘯恐慌彌漫災區
本報駐印度尼西亞特派記者 孫天仁 本報特約記者 陳 一
當地時間9月30日16時許,印尼西蘇門答臘省(簡稱“西蘇”)發生里氏7.6級強烈地震,引發山體滑坡和建筑倒塌,當地機場受損,電力通信全部中斷,火山也存在爆發危險。據印尼人民福利統籌部公布的數字,截至本報截稿時,地震已造成至少770人死亡,294多人受傷。印尼衛生部災害中心負責人認為,最終死亡人數有可能多達千人。
據印尼《雅加達環球報》10月1日報道,此次震中位于西蘇省首府巴東西北78公里處,震源位于海底71公里處。地震造成帕里亞曼和巴東兩市包括學校、醫院、賓館等公共建筑在內的大量房屋倒塌。其中,受災最嚴重的巴東地區有500多座建筑物被嚴重損毀,至少造成376人遇難。此外,雅加達部分地區以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受到波及。印尼Tempo雜志網站10月1日稱,當天上午10時30分左右,巴東南部地區又發生了一次震級約為5.1級的強震,造成30多座建筑物被毀。印尼衛生部長表示,此次地震造成的損害將強于2006年的日惹大地震。日惹6.3級地震造成5700人喪生。
地震震動了印尼中央政府。印尼副總統卡拉宣布災區啟動為期兩個月的緊急狀態,10月1日,6名部長級官員前往現場監督救援行動。除了從雅加達派遣專家醫療隊趕赴當地,政府還臨時征用民用飛機運載救災物資和救援隊。《環球時報》記者從當地電視臺畫面上看到,由于道路、橋梁受損嚴重,重型機器很難深入展開救援。電力、通信被切斷也導致災區救援行動進展十分困難。地震發生后,中國駐印尼使館立即啟動應急機制,密切跟蹤災情發展。據使館網站消息,迄今未發現有我公民在地震中傷亡。
巴東市是世界上位于最強烈地震帶上的城市之一,靠近印度洋。《環球時報》記者曾于2008年前往該地區采訪。這里風景宜人,通往外省的主干道都是崎嶇而窄小的盤山路。當地朋友指著公路上的條條裂縫說,巴東地區經常發生地震,因此旅游資源沒能得到有效開發。
地震發生后,印尼地質部門發布了海嘯警告,雖然1小時后便予以取消,但恐慌氣氛仍在當地居民中彌漫,他們擔心會遭遇2004年印度洋那樣的海嘯。那次海嘯導致11個國家的23萬人死亡。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印尼處于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引發2004年海嘯的地震處于同一個斷層帶。這次印尼的強震就發生在南太平洋島嶼薩摩亞遭受海嘯襲擊幾個小時之后。對于是否是第一次地震誘發了第二次地震的猜測,紐約拉蒙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高級研究員萊昂納多·西伯表示,這是有可能的,但科學家們對二者之間的關聯性相當謹慎。印尼地質學家曾于今年2月份警告說,在未來30年內巴東地區可能遭受8.9級地震的襲擊,并引發大規模海嘯,這個有90萬人口的蘇門答臘島重要貿易樞紐將被徹底毀滅。
更令地震專家關注的是,目前該地區的居民能夠在海嘯來襲時采取的逃生路線相當有限。比如,現行的預警系統只依賴幾個安裝好的浮標來運作。當局原本計劃安裝更多與衛星連接的浮標加強該系統,但這些浮標卻遭漁夫偷竊。專家認為,巴東需要采取更多的防范措施,投資建設更好的基礎設施,包括建設更多道路和其他逃生路線。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0月1日稱,薩摩亞、印尼相繼發生強地震,再加上今年早些時候發生在意大利的破壞性極大的地震,使地球在今年看起來“尤其不穩定”,引起民眾擔憂。不過,美國國家地理調查局地球物理學家約翰·貝里尼說,事實并非如此,從長的歷史時期看,這是正常現象。▲
環球時報2009-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