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ti
升級后的中網將于2009年首度移師國家網球中心舉辦。目前,國家網球中心的改造工程已經啟動。雖然正值盛夏,但TCM的小編決定冒著酷暑奔赴現場先睹為快,為讀者朋友們呈現第一現場。
會呼吸的球場
國家網球中心靜靜地棲息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臂彎中,宛如森林中不可缺少的一個成員。設計師利用了森林公園原有的地形高差,通過自西向東設置的緩坡形成了微地形的變化,并自西向東布置了三個逐漸升起的長方形平臺逐步切入到森林背景中。三個鍇開的平臺各司其職,外側布置預賽場、最高的平臺布置由心賽場和1號賽場。觀眾活動區位于平臺以上,貴賓、運動員、媒體等人員則布置在平臺以下,不同平臺設置不同入口,不僅巧妙地布置了比賽功能,更大功效則在于立體實現了觀眾和參賽人員的流線分離。
網球中心共有10片比賽場地,6塊練習場。其中,中心賽場可容納1萬名觀眾,1號賽場可容納4,000人,2號賽場可容納2,000人,另外7片比賽場均可容納觀眾200人。
三片主賽場都采用正十二邊形造型,12個邊就是12個看臺,再配以清水混凝土的灰白色外墻,宛如12片花瓣向空中伸展,形成奧林匹克森林公園里三朵盛開的“蓮花”。其中,中央球場是奧運會網球比賽決賽場地也將是中網決賽場地,它是三朵花里最大的一朵,48根傾角達到42度的現澆鋼筋混凝土懸挑斜梁,斜長約17米,單根自重達到62噸,正是這48根巨大的懸挑斜梁撐起了12片花瓣。
盛開在森林公園里的“蓮花球場”還是會呼吸的綠色球場。通過設計師的巧妙構思,在蓮花球場每朵“花瓣”的空隙之間,可以實現通自然風。12個“花瓣”托起的觀眾席上,設計了數個吸收自然風的處理設備,通過館內循環設施,從場地周圍的出風口向場地送風,可以有效降低場地溫度5攝氏度左右,同時觀眾席上的高溫也得到相應緩解。
小編抵達球場后,注意到西門入口左側有一大片擴建工程施工地。據悉,在北京奧運會網球賽場的基礎上,中網已經開始了的擴建工程。新工程包括一座可容納2萬人的可開合室內場館,而整個擴建工程預計將在明年9月完工并正式交付使用。
除卻這一座可開合室內球館的新建之外,國家網球中心處處透露著改變的細節。首先,3號至9號,共計7片室外場地,統一整齊地漆成了藍色,看上去就像是一片海水在陽光下蕩漾。其次,中央球場、1號以及2號賽場都在更換新的座椅,新座椅除了增添更為人性化的背兜跟杯托以方便觀眾擺放隨身物品外,在外形上也比日一代座椅更為美觀。
獨立殘疾人觀賽區
對殘障人群的貼心照顧,是中網今年采用的這個全新場館值得稱道的人文關懷。
在中央球場、1號球場和2號球場這3個主賽場寬闊的過道區附近,有一批座椅相鄰之間座間距非常大,靠前面是扶手,靠后面是空地,這就是特殊的殘疾人觀賽區。
高科技武裝
中網全新的場館還有諸多科技的考量,不僅漂亮,還是實用、節能、環保的實踐者。
在國家網球中心,草坪燈、發光顯示牌等所有的景觀照明工程,都是利用太陽能提供照明電力,北京長久的日照時長為太陽能在賽場的應用提供了保障。
在2號球場,設計者們安裝了土壤地源熱泵系統來為賽場提供冷暖服務。通過淺層地能開發利用技術,在賽場中開鑿37眼地埋管豎孔作為低品位能源的能量采集源,結合先進的熱泵技術,通過將淺層常溫土壤中的能量作為能源,既可供暖又可制冷。
球場大量人流產生的污水,則采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的膜生物處理法處理污水,建成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污水經過處理,完全可以達到綠化、澆灑等水質要求,既節約了用水,同時也實現污水零排放。
在2009年以及今后的中網,將有更多的觀眾能進入現場,親自體驗頂級賽場上的巔峰對決所帶來的震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