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成
獨特的風土人情、高額的出場費……
從2009賽季開始,這些都不會再是大牌球星們出現在亞洲、投身亞洲賽段的主要原因了。
先是忘情地倒地,四腳朝天,緊接著爬起身,虔誠地合十雙手。在2008年泰國公開賽中收獲自己首個ATP單打冠軍的特松加擺出了斯里查潘曾經常用的姿勢向全場球迷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特松加有足夠的理由這般情不自禁,這場決賽的勝利不僅成就了他的生涯首冠,更是讓他完成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復仇。年初的澳網,就是此時被他擊敗的德約科維奇阻止了特松加的步登天。
這樣一場充滿戲劇性的比賽讓泰國的球迷大呼過癮。除了德約科維奇和特松加這對澳網冠亞軍之外,2008年的泰國公開賽還吸引了薩芬、孟菲爾斯等一眾高手。對于一項總獎金只有57.6萬美金的ATP國際巡回賽來說,能夠匯聚如此豪華的參賽陣容絕非易事。畢竟,像辛吉斯這種對于亞洲國家情有獨鐘,甚至想過在退役之后到日本執教的大牌球星是少之又少的。
那么,是什么讓泰國公開賽做到了這點,是什么吸引著大牌們在美網結束不久就來到亞洲參加這些中小型賽事呢?從以往的經驗來看,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相比歐美發達國家,亞洲國家有其特有的吸引力,概括地說就是充滿神秘感的異國風情。多次來到中國參加大師杯的羅迪克這樣評價上海:“我喜歡城市新老部分之間的那種對比。江的一邊坐落著大批的傳統建筑,另一邊全都是超級現代化的高樓。這種強烈的對比美妙之極。我想你無法在其他任何城市如此近距離地看到這種反差。”第二,就要說到中小型賽事吸引大牌明星一個慣用的方法:高額的出場費。就拿去年的泰國公開賽舉個例子,德約科維奇、特松加、薩芬等人的出場費加起來很可能已經超過了57.6萬的總獎金額。去年中網期間小道消息流傳,莎拉波娃曾向賽事主辦方提出了高達80萬美金的天價出場費,但最終沒有“得逞”。雖然是個失敗的例子,但我們也可以從一個側面了解出場費在球星們選擇參加中小型賽事時所起的作用。
每年的9月中旬到10月中旬,美網之后歐洲室內賽段之前,是屬于亞洲賽段的例行時間。這段時間里,關注職業網球的目光都會轉向亞洲這片厚重而神秘的土地。但多年以來,如何吸引更多大牌球星、更多的眼圈一直是中小型賽事集合而成的亞洲賽段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球迷們對此朝夕期盼,賽事總監們為此絞盡腦汁。然而,當去年年底ATP和WTA公布重新統籌后的賽事安排時,2009年就已注定將成為亞洲賽段一個全新的起點。
2009亞洲賽段最直觀的一個變化就是旗下賽事級別的提升,北京WTA皇冠賽和上海ATP1000大師賽的出現讓亞細亞大陸擁有了除四大滿貫之外級別最高的男女賽事。而這一變化帶來的是一系列良性的連鎖反應。
首先是賽段時間的延長,這點在ATP賽事方面體現得尤為顯著。從9月28日到10月18日,亞洲賽段的時間由原來的兩周增加到了今年的三周。在球員們紛紛抱怨賽季時間過長的情況下,ATP2009年的賽程還是比去年多了一周,而這多出來的一周正是加在了亞洲賽段上,足見ATP對于亞洲市場的重視。
其次是重組后亞洲賽段的賽事更加集中。ATP在上海的賽事由大師杯變成了1000大師賽,時間也從年終提前到了歐洲室內賽段之前。曾經在全年里的不同時間段舉行的WTA泛太平洋公開賽也被固定在了中網之前。這些都使得亞洲賽段的賽事隊伍一下子壯大了。
最后是全新的亞洲賽段展現出的比賽層次性。從屬于ATP250賽的泰國公開賽、馬來西亞公開賽,到屬于ATP500賽的日本公開賽、中國公開賽,最后到上海ATP1000大師賽;從廣州國際女子公開賽、韓國公開賽、塔什干公開賽,到WTA頂級賽泛太平洋公開賽和WTA強制頂級賽中國公開賽。不論是亞洲賽段的ATP賽事還是WTA賽事,都是由低級別到高級別極具規律地排列。
上述這些同時證明著一個觀點,2009年之后的亞洲賽段將會是一個更加完善的整體。
從此,亞洲賽段只能依靠高額出場費和獨特風土人情誘惑吸引大牌球星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北京皇冠賽、上海大師賽會的強制參賽規定會為亞洲賽段帶來至高的網球人氣。它們就像是亞洲賽段的定海神針,對于那些想要在這兩項重要賽事中取得好成績的男女球員來說,以之前相對低級別的賽事作為熱身也將成為他們自然而然的選擇。“ATP1000大師賽是亞洲最重要的賽事,上海要永久性地舉辦這樣一項賽事才能讓大家真正感受到世界網球巡回賽的魅力。在這里,可以看到更多球星,以及主賽場內外的更多比賽,這樣的賽事是充滿活力的,球迷能在這里得到更多樂趣。”正如費德勒所說,這正是中國網球迷、亞洲網球迷最想要看到的情形。
聽著15位ATP球星在上海1 000大師賽的宣傳片中用不同的口音、相同的中文喊出“上海見”時,有一點值得讓我們感到自豪,亞洲賽段對于球星們的誘惑變得更加純粹了,少了點商業的氣息,多了點網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