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花 貝麗斯 羅 馬
納芙拉蒂諾娃、塞萊斯、張德培、阿加西和桑普拉斯,他們有何共同點?大多數球迷馬上能說出五人全是偉大的網壇冠軍,有的甚至可以如數家珍倒背如流他們的輝煌成就。更細心一點的人,也許能從統計學的角度出發,歸納出他們都是美國人的這一條事實。但如果你夠老資格,就會耐人尋味地發現,原來他們不單是擁有美國國籍這么簡單——他們都擁有深厚的移民背景。
事實上,每一個新的空白點成為熱點,伴隨的都是大規模人口遷徙,然后扎下跟來成為主流,然后同化或者等待被同化,移民城市和移民國家一無例外都極富活力,這也基本成為一個定律,可能是雜交優勢的影響或者是生存狀態的壓迫。
被稱作“種族大熔爐”的美國就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其移民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620年。近400年來,美利堅民族已成為由100多個民族組成的混合體,就連矗立在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也是在1886年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的。移民們懷著各自的夢想,遠涉重洋來到這片理想中的土地。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是移民造就了美國,是移民發展和改變了美國。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美國移民也有一千個美國夢。上文所提的五位巨星的網球天賦和歷史地位毋庸置疑,但他們的移民之路卻也不盡相同。比如瑪蒂娜,她19歲時背負叛國罪名忍辱負重在美利堅開創無拘無束的事業與人生;比如莫妮卡,從小在尼克網球學校訓練讓她更能適應美國式的競爭,在激烈的女子網壇打出一片天地;比如邁克爾,一個黃皮膚黑眼睛的亞裔,在強壯的歐美白人林立的ATP,用美國式的堅韌贏得尊重;再比如1990年代的偉大對手桑普拉斯和阿加西,一個來自傳統的希臘式家庭,一個則是伊朗后裔,卻一同成為令人肅然起敬的美國偶像;甚至連現今仍然活躍在WTA的大小威廉姆斯姐妹,據稱也是非洲移民的后代。
你可以說,網球明星的巨大成功屬于個例,但他們或者他們的先輩,勇于追求自由和財富的美國夢的精神,卻是息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