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丹
被譽為“京城地產界張學良”的少帥派人物王哲,在房地產界摸爬滾打了16年,網球競也陪伴著他走過了15年的美好時光,說起他的網球故事,一如他的房地產事業一般精彩紛呈。
“我是徹徹底底被騙了。”拍片中,王哲無奈地說了好幾次。以往,王哲接受采訪的情況般都是這樣,記者見縫插針地問幾個問題,攝影師在他言語間捕捉幾張照片。對他來說,連等待攝像機架起的時間都是種折磨。也許,這樣的爭分奪秒就是房地產商的步伐。幸運的是,被譽為“京城地產界張學良”的少帥派人物王哲性情溫和,拍攝中親身感受到我們雜志的誠意后,一下子就體諒了我們。
要知道,記者至少和王哲通了10次電話才完成此次采訪,他總是在出差中忙碌。在房地產界摸爬滾打了16年,王哲在京城早已聲名大噪。國美第一城總經理陳云峰如是評價王哲:“專業、豐富、率真、實在”;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總裁陳順認為,王哲是“一個有天賦,做事努力認真、肯動腦筋的人”,中聯地產總經理杜欣欣賞王哲,“與人交往很是平易,再加上長得頗為帥氣,所以人緣極好,跟誰都能打成一片,讓人總能感覺到他老實厚道、踏實做人的一面”。目前,王哲在中體奧林匹克花園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任副總裁一職,主要負責集團招標采購平臺、成本控制平臺、設計平臺的建設和優化品牌戰咯等核心發展業務。
最讓記者驚喜的是,網球竟陪伴著王哲走過了15年的美好時光。哪怕再忙,每周二晚8點到10點,他一定會準時出現在網球場上。這也難怪王哲說起他的網球故事時,一如他的房地產事業一般精彩紛呈。
跟網球較勁
1993年,王哲從北京自動化工程學院能源利用專業畢業,加入到了華遠地產。那時候,華遠地產的小區建有一片網球場,沒有移交之前,主要是華遠公司內部人員在使用。實際上,經常打網球的是公司的老總級人物,以及跟領導走得比較近的員工,他們經常有組織地參加網球訓練。
王哲是搞工程的,主要是在工地上混,加之剛畢業,不懂太多的人情世故,往往與領導保持著距離,“把工作做好就行了”,王哲這樣想。有一件事卻真正讓年輕氣盛的王哲跟網球較上了勁。王哲和一些剛畢業的同事想參加網球訓練,卻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你們別玩了,你們水平不行的,連基礎都沒有。”王哲當時心里特別不服氣:“憑什么呀?大家年齡都差不多,你們頂多也就是早畢業兩年,你們天天不花錢打網球,可就是不想讓我們玩。”
就這樣,盡管別人統一訓練的時候沒有王哲的身影,他就等著周末場地空出來的時候去打網球,甚至掏錢到其他場地去,和王哲同行的同事都是公司里的幾個乒乓球好手。王哲從小就酷愛乒乓球,上學時參加比賽經常都能拿到名次。正因為他的身體素質和協調性都不錯,王哲學網球時上手很快,“打了一個月后感覺自己還行”。
一戰成名
1995年公司內部的一次網球比賽,讓名不見經傳的王哲一下子出了名。當時公司舉辦30歲以上組和30歲以下組的對抗賽,每組比賽需要5對雙打。30歲以上組以領導為主,他們平時經常打網球,水平相對比較高,一下子就把隊伍湊齊了。倒是30歲以下組東拼西湊,最后還是差一對。
這時大家想到了王哲,大家平時聽說他的乒乓球水平還不賴,在他們看來,只要湊夠數別棄權掃興就是最大的勝利了。抽簽時,王哲和搭檔高鵬抽到了最強的那一組,對方一看,“跟他們最弱的一組比,算了,我們拆開吧。”對手最強的一對搭檔拆開重組了。
豈料到原以為毫無懸念的比賽總分打成了2比2,關鍵的決勝場剛好落在王哲和高鵬身上,對手中有一人很強,另一人水平和他們相當。王哲和高鵬的策略是:“打強的,沒戲,就攻那個弱的,哪怕失誤,也就攻他一人。”就如王哲的乒乓球戰術一樣,什么球能抽盡量抽,由于他們體力好,速度快,一下子就把對方打毛了。“發現領導的臉色很難看,因為什么球都不打給他,他也沒法搶,只能干著急;另一個對手沒想到什么球都打給他,最后連發球都不會了。”
拿下這場比賽后,王哲在公司一下子出名了,原來特意為領導準備的大球包獎品被他這個后生小輩奪去了。直到現在,王哲打網球時背的還是15年前的那個獲獎球包。從那以后,王哲的網球水平也突飛猛進,半年后單打就能保持在公司前兩名。“原先30歲以上那幫打球的,沒想到我們提高得這么快,慢慢地體力不行后就不再打了,進攻到其他領域去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也就那么幾個人。”
賽場上的領悟
1996年到1 998年,是王哲打網球最瘋狂、水平也最高的時候,屢次在北京市和西城區舉辦的三資企業運動會上拔得頭籌。“直到現在,我的動作有很多還是跟打乒乓球很相似,進攻型打法,什么球都抽著打,而且全是正手打,用反手也就是過渡一下,挑一下高球或削球。”王哲并不“忌諱”自己的動作。“乒乓球出身的人就是手感好,我看過李富榮、張燮林、蔡振華、劉國梁那幫人打網球,他們的動作跟乒乓球一樣,改不了的。他們的水平也不差,蔡振華還曾經拿過全國業余比賽的冠軍呢。”
別看如今王哲心態如此平和,他笑著表示自己當年也很沖動“年輕時很愛較勁。”有一年,北京市西城區三資企業運動會的網球決賽是在王哲和華遠公司副總之間進行。“領導每打出一個球都會喊,這個角那個角,就好像能指哪打哪一樣,把氣勢壓在我身上。”于是王哲也跟著喊“正手,反手”,更沒想到的是不管什么球王哲都極力去挽救,在場的觀眾送了他“張德培”的稱號,不拋棄不放棄的王哲贏得了比賽。“現在想想,我當時真不該贏,讓領導拿個第一,我拿個第二也沒什么關系的呀。”如今坐上了副總裁的職位,王哲的體會才會更深刻。
現在每周固定和王哲一起打網球的都是各行業的高層,基本上固定在5、6個人,他們主要是進行雙打,每次兩個小時的訓練中一定會打比賽。“打球能看出人品來,特別是在關鍵分的時候。打網球對人的境界、人的心胸都是一種考驗。”王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