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景燦
摘要:本文通過對聽障學生群體的教育特點的討論,分析了視覺藝術教育在聽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從實踐出發,對視覺藝術教育的注意事項加以總結。
關鍵詞:視覺藝術;聽障教育;聽障學生
聽障學生是特殊教育事業服務對象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對聽障學生實施有效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他們提高綜合素質,使他們最大程度地融入社會,順利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并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而視覺藝術教育在聽障教育中更是起著積極的作用。
一、聽障學生的教育特點
聽障學生群體不同于普通學生群體,有著其自身的特點。眾所周知,聽障學生即聽覺存在障礙的學生,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對于推動社會進步這種較為復雜的活動而言,其困難更是可想而知。而針對聽障學生的特殊教育意義就在于能夠幫助這類學生發展,使其身體缺陷得到其他方面的補償,減輕他們面對的障礙和困難,努力使他們成為對社會建設有用的特殊人才。
對于聽障學生而言,其自身的聽力障礙形成了他們認知方面的諸多特點,主要包括:
1)敏銳的觀察能力。由于在聽力方面存在不足,他們的視覺因此受到長期的鍛煉,從而處于比較發達的水平。他們對于事物的具體形象通常觀察入微,這就奠定了他們在對視覺藝術品的欣賞方面有著比正常人更為敏銳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意味著他們通常過于關注細節,對于整體把握卻不足。
2)抽象思維的不足。這類學生在對事物進行認知的過程中通常依賴于較為直觀的形象思維方式,抽象思維的運用能力相對較弱,也因此造成了聽障學生對視覺藝術品的內涵主旨把握不深刻。
3)交流障礙。目前,聽障人群基本都采用手語進行交流,手語能夠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溝通,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卻存在問題。
二、視覺藝術教育在聽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視覺藝術教育對聽障學生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重點表現在:
1.幫助學生逐步提高欣賞的能力
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實際上是一種整體的能力,欣賞能力的逐步形成和塑造過程,實際上是對聽障學生整體思路不足的一種糾正和彌補。對這一方面能力的塑造,只有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優質的視覺藝術品,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導向作用,才有可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2.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由于存在聽覺方面的障礙,聽障學生通常比正常學生更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因此,較為直觀的視覺藝術形式就相對更容易被這些學生所接受,以此作為思考的切入點開啟聽障學生的思想,幫助他們熟悉并形成抽象思維也就成為了聽障教育中的必要環節。
視覺藝術的教育,還能夠幫助聽障學生加強多種自身能力的協調,強化他們的綜合能力。這使得聽障學生在聽覺存在障礙的情況下,能夠通過合理有效的訓練和學習,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為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3.鍛煉意志
由于生理上的部分缺陷,聽障學生在家庭中常常受到額外的照顧,同時自身的不足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心理發展,因此自卑等脆弱意志就常常會出現在這些學生身上。
視覺藝術教育不僅是對視覺藝術品的欣賞,它同時還注重對視覺藝術品的創造。藝術創作的過程是一個千錘百煉的過程,畫好一幅畫,甚至為一個藝術品寫出相應的理解文字,都是一個創作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需要不止一次的修正和完善,是在不斷的成功和失敗交替的過程中進行的。每一次細節的失敗,都磨礪著聽障學生的意志,而每一個微小的進步,又會激勵著他們前進。聽障學生就是在這樣的反復中不斷進步提高,從而形成更為完備的人格的。
藝術教育不同于其他的理論教育。藝術不是純粹理性的產物,它是感性與理性、想象與認知的高度統一。因此,視覺藝術教育并不是教師機械地從外界評論出發,向聽障學生灌輸相關所謂的藝術標準和評價結論,而是要引導學生學會欣賞進而學會創造。在進行視覺藝術教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想,教師不能強加約束和管理,要讓他們在掌握了欣賞和創造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自由想象和思考。莎士比亞只寫了一本《王子復仇記》,但是作為聽障學生的教師,卻應當允許每個聽障學生心中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哈姆雷特。
總之,只有充分激勵學生去獨立體會、獨立欣賞、獨立創造,才能達到視覺藝術教育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張雙,曹照琪.特殊教育中的藝術活動與藝術育人[J].中國殘疾人,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