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崇俊
摘 要:繪畫發端至今,意會神思始終是其得以安身立命,發展變易的命脈。繪畫是以線條、色彩、光線組成的符號語言。繪畫既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更要有豐富的人生和社會知識,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和藝術修養,藝術作品才能達到形式美。繪畫閃耀著民族文化之光芒,繪畫藝術之美是永恒的。
關鍵詞:繪畫藝術;藝術形式美;美學思想
中圖分類號:J2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11-0068-02
1 引 言
繪畫藝術,前人已高論數千。當今繪畫藝術的審美思想已進入人們的生活之中,這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求。筆者就繪畫藝術的形式美與美學思想談談粗淺認識。
2 繪畫藝術的形式美
從繪畫講,繪畫是技法的運用,情感的抒發,色彩的感受,對人類自然充滿著美的意蘊。雖然繪畫不象作文章那樣,篇章結構要求序化,但繪畫講究布局。那一涂一抹自然而然地印證了人的心跡,是視覺引來的內在情感的綜合體驗。無論油畫、國畫,其畫面的協調、統一與和諧,實際上包含著人的情感和智慧的特質。如果在純技法程式中,過分地追求技法上的嫻熟,自然的、純真的情感則拋于人的思維創作之外了,作品不可能升華自己的心靈。所以,繪畫要不斷地開掘新的審美層面,去構建自己用真實平淡的心態描繪祖國山川之美,以感召人們的心靈,使祖國民族文化帶給人們熱愛自己的生活。對生活,和自然,人們關注的角度有不同之處,有提出哲理觀念的,有注重情節的,有思考人文心理的,有再現風情風俗的,有直面大眾喜愛的畫風或文化的。這些都需要有精湛的繪畫技巧,更要有豐富的人生和社會知識,更要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和藝術修養,繪畫藝術才能達到其形式美。如繪畫只迷戀于個性的自我抒發和表現之中,不注重這種個性表現在社會上的反應如何,沒有取得人們大眾的共鳴,其作品必然缺乏藝術的真誠,作品自然不能感動于人。繪畫是要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從一幅畫到一個形象超越現實的精神時,作者的每一落筆有點有線,逐漸到畫面的布局形成,是基于繪畫要素和技法、技巧的應用。通過繪畫的過程達到布局合理升華成一幅畫作,讓大眾從畫中獲得美感,作者同時也在超越自己。這些看來平常的點線構圖,實際上是畫面成為作品最難得的一個方面,也是繪畫難以把握的方寸。所以,任何一條線和一個塊面的繪畫軌跡,要以畫面的多面性在千絲萬縷中去追尋著自然美的藝術境界,在眾多矛盾的展開和協調中,調整自己,注重筆墨色彩之法,加強柔中之靈,減弱靜中之燥,或加強枯中之濕,減弱枯中之實,使其畫面得以氣局宏偉。清初四僧之一的大家石濤云主張“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這種“跡化”是主體心理建構所蘊含的一切,映射在畫面的形態與空間之中,作畫之際不必拘泥于真實的客觀物象。一切人物,山川,河流通過繪畫走進畫面,使畫面充滿生機,帶來作品的靈感,形成作品與受眾之間交叉的一種動態交流。筆者認為,這又給繪畫藝術的形式美帶來一種只可意會的深遠的意境,使得繪畫者從根本上把握藝術創作的本質。
德國美學家特奧多爾?阿多爾諾(1903—1969)說過:“藝術作品中的全部邏輯要素,廣泛地說是藝術作品中的連貫性或一致性”。從美學思想講,形式歸納于四要素,即線條的節奏、團塊、空間和色彩。這些要素的連貫性和多變性構成畫面的格調。反之,是美學與個人的技法因素通過繪畫構成美的視覺,讓人們第一印象感覺到形式美,揭示出美術與人類相伴隨發展這一事實本身所蘊含的深刻意義。繪畫是用線條、色彩、明暗及各種構圖來組成的符號語言,表現創作者心靈深處和思想感情的具體變化及與周圍物象間的細微復雜關系,從而創作出一種形式感人的藝術作品,并被不同文化層次的人們所接受。繪畫作品可以表達出繪畫藝術深藏個人形象背后的那種難以言傳的意會,還有政治、文化、道德觀念等諸多學科的綜合知識。猶如明代董其昌《畫禪隨筆》論道:“畫之道,所謂宇宙在乎手者,眼前無非生機”。就是講人們的心境變化與宇宙運轉是一體的,所以人的生命節律與天地萬物的生命活動的節律是統一的。繪畫發端至今,意會神思始終是其得以安身立命,發展變易的命脈,這萬變不離其宗的命脈就是以線條造型,這是繪畫之根基。宏觀看宇宙萬物各自存在,萬物在運動,運動的軌跡就是線。古人講書法“點如高山墜石”“橫如千里陣云”“豎如萬歲枯藤”,體現一種生命運動的節律,符合人們審美心理和美學思想的要求。“書畫同源”也在于點線的意義,繪畫是運筆用線條把自然物景畫出來,由點成線,符合萬物運動,符合心律和審美效果,由此揭示美學思想,使繪畫藝術得到發展。
3 結語
無論東西方繪畫,其發端之初都是以線條表現物象,進入藝術創作,開拓藝術形式的內涵和其表現力。當今繪畫藝術,不再滿足于呈現藝術創作的最后結果而是要進一步關注繪畫藝術創作形式美,以符合人們大眾審美需求。唐代畫家張璪講究:“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這“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內心的感悟。意指繪畫應以大自然為師,再結合內心的感悟,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這正是社會文明發展史所要求,更是繪畫藝術進步的需要,同時也是美學思想開拓的需要。這說明繪畫更閃耀著民族文化之光芒,繪畫藝術之美是永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