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我對漢字很感興趣。所謂“字里有乾坤”,比如“吝”這個字,“文”與“口”的組合,是個會意字,有“憐惜”的含義。
憐惜,為何與“口”相關呢?我想到了三千年前的周朝時期,史稱“文王演易,武王銘機”。“易”即《周易》。所謂機,是指事物發生的樞紐即成敗的關節,又稱玄機。武王指出:人生的玄機正是這個口。
“口”之所以成為人生玄機,武王說了兩層意思:一是“入”之口,口是進食的,須防“病從口入”;二是“出”之口,口又是發言的,須防“禍從口出”。無論進食與發言,都務必“惶惶惟敬”,故曰:謹食慎言。
養生之道,我以為要掌握玄機,把“口”先管住,這是基本的前提。
先說“謹食”。古語曰:“飲食之人,人皆賤之。”好吃貪食之人是應當鄙棄的,“爽口物多終作疾”,一切咎由自取。有毒有害的東西堅決不吃,這是原則。吃的時候要講究五宜:宜清淡,宜適量,宜有節,宜緩細,宜專心。現代人提倡六少六多:少肉多菜,少糖多果,少鹽多醋,少面多豆,少精多粗,少食多水。
再說“慎言”。古語曰:“巧言之人,人必遠之。”花言巧語之人也是必須防備的,言多必失嘛!還有口出狂言、大發怒氣的偏激者亦只能自傷其身。《保生篇》曰:“少言語以養心氣,唯謹慎以養神氣。”其實,言為心聲,慎言在于慎思,“心靜方知日月長”啊!
有人膽大,什么東西都敢吃,什么話都敢說,真是口無禁忌。好好想一想這個“吝”字吧,你若憐惜自己的生命,就管住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