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希
奧巴馬在白宮擺“啤酒峰會”,以平息早前批評警方逮捕哈佛黑人教授一事的不妥言語引起的種族風波,其公關智慧,可嘆一流!
奧巴馬聰明地選擇啤酒作為化解事態的工具而不是什么下午茶或盛宴,是因為啤酒在美國是最平民化的街坊飲料。但見傳媒上各位“冤大頭”手捧啤酒杯談笑風生,就此化解了一場隨時可以升溫的“黑白糾紛”。這位由黑人貧民區走進白宮的非裔美國總統贏了漂亮的一分。
奧巴馬此舉令筆者憶起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呼風喚雨的人物虞洽卿、杜月笙……但凡江湖上有什么糾紛爭拗——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有些事連警察局大法官都搞不定,只需請出阿德哥(虞洽卿)或杜先生出來請雙方吃杯茶或吃頓飯,“擺句閑話”出來一切就“擺平”,擺平就是和諧。
吃茶也好吃飯也好,首要就是大家先要坐下來。人是很奇怪的,一旦坐下,就會放松,那劍拔弩張的氣勢自然就緩和了,再吃口茶或咪口老酒,萬事就可商量了。可見飲食對人,不僅是提供我們生存必需的卡路里,更是助我們理性思維的卡路里。因而我們有飲食文化之說。
對政治人物來說,選擇正確的飲品或食物,直至擺“和事茶”或“和事酒”的地方都十分重要。首先,地點必是與矛盾雙方不相干的第三空間,背景也要賞心悅目點,至少要安靜、清靜點。美國人也一樣。去年美國大選,民主黨初選時,希拉里在賓州一個拉票場合就是喝一杯啤酒,以展示其親民姿態,她最終在這里險勝,誰敢說這杯啤酒沒有發揮作用呢?奧巴馬向來飲食十分中產化,為了拉選票,他不惜公開吃炸雞這樣十分美國化的食物來爭取民眾好感。
美國人為自己的一切自豪,包括食物。前任總統約翰遜甚至不讓外國啤酒進白宮。此外,白宮在舉行宴會時,都是致力推銷美國本土食品,有時甚至連餐單上一些外國地名也會本國化。比如在布什時代,美法因伊拉克戰爭而關系不大和諧,白宮就將一道著名甜品“法式沙弗里”改名為“自由巧克力”。
所以說,白宮選用的飲品或食品,可于細微處觀大勢呢!此次奧巴馬啤酒峰會前,外界猜測奧巴馬定會選波士頓產的Samuel Adams(塞繆爾·亞當斯),此款酒是以美國一名開國元首命名,也有人猜測奧巴馬會喝其老家芝加哥出品的啤酒。結果,奧巴馬選的是“百威”(英國產);哈佛非裔教授選的是Red Stripe(紅帶啤酒,英國產);警官選的是Blue Moon(藍月啤酒,英國產),豈料又在白宮外掀起一陣風波。有議員要求奧巴馬在白宮要弘揚“啤酒愛國主義”。
原來奧巴馬老馬失蹄,他選“百威”是精心挑選的,因為“百威”是十分大眾化的美國品牌,但他沒想到,“百威”的廠家已在2008年被比利時巴西合資的公司收購了,因此嚴格講,“百威”已不屬于美國酒。入選為奧巴馬御用啤酒的“百威”總裁立時抓緊時機高調聲明表示非常高興,但美國啤酒商則紛紛大表失望。一度被外界猜測會御用的波士頓啤酒Samuel Adams創辦人科克哀嘆:“外國壟斷了啤酒這種重要的文化元素!”,加州釀酒廠發言人深表失望:“我們希望白宮會選一個家族品牌的啤酒!”
此外,美國的禁酒團體提議奧巴馬可以用汽水和紅茶替代啤酒。
不論如何,這些由白宮啤酒會引起的風波較種族沖突引起的風波純屬小菜一碟。不過從中我們可以悟到,飲食文化絕非只吃吃喝喝那么簡單!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當年就憑著一張“大啖港式食品符號——蛋撻”的照片而獲得香港市民很高的得分呢!
世博會已迫在眉睫,在麥當勞、星巴克鋪天蓋地搶灘中國各城市之際,如何保護并尊重我們的本土飲食符號,讓全球認識中國的食品符號并將其視之為政治任務,此話其實一點也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