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要:由美國次貸問題引發的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國內外主要工業行業受到強烈沖擊。甘肅省工業企業也不例外。金融危機發生后,市場需求銳減、產品價格大幅跳水,目前企業生產經營仍未走出困境,且從各方面分析此次危機對重點工業企業的影響有不斷加重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金融危機;甘肅;工業經濟;影響
中圖分類號:F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3-0039-03
經濟是稅收的源泉,稅收收入增長主要源于經濟發展。甘肅省屬經濟落后省份,工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工業稅收是稅收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在我國實體經濟領域的深入和蔓延,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國民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重。本文著重結合金融危機以來有關稅收數據的變化和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并探尋有關原因,提出對策建議。
一、經濟指標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
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甘肅省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外部需求嚴重萎縮,產品價格急劇下跌,企業開工不足、虧損增加,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進入2009年,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深度顯現,主要表現:
一是工業增速下降。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98.87億元,同比下降1.7%,西部12省份中只有甘肅省增速下降,14個市州中只有金昌、天水、張掖、慶陽4個市實現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加,10個市州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分月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逐月下降,1月份增長1.5%,2月份下降2.4%,3月份下降2.9%。
二是工業經濟效益下降。2009年1—2月,甘肅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9.12億元,同比下降42.56%;規模以上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為147.24,同比下降28.74個百分點,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2.39個百分點。一季度,30戶省屬企業盈虧相抵后實現利潤1.54億元,同比下降95.31%。
三是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延續自2008年8月份以來下降走勢,連續回落23.7個百分點,一季度降幅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同比下降12.9%,其中,電解鎳平均售價為8.59萬元/噸,同比下降64.2%;陰極銅平均售價為28 209元/噸,同比下降55.3%;酒鋼集團鋼材價格平均售價3 400元/噸左右,比2008年7月下降了43%。
四是工業用電量和貨運量下降。一季度全省工業用電量112.0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15.6%;貨運量總體下降,雖然鐵路貨運量同比增長0.32%,但公路貨運量4010萬噸,同比下降15.44%。

五是企業應收賬款和產成品庫存上升。截至2月底,全省規模以上工業應收賬款218.07億元,同比上升9.78%;產成品資金占用194.8億元,同比上升0.23%。
二、從稅收運行情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不斷加深
工業稅收增長主要源于工業經濟發展,因此,工業相關稅收運行情況可以反映工業經濟發展狀況,考慮到國內增值稅的主要稅基為工業增加值,企業所得稅的主要稅基與工業增加值和工業企業利潤水平密切相關,二者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業企業的總體生產經營狀況,以下將它們作為反映工業經濟發展的主要稅種指標來體現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
(一)分季來看,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下滑趨勢明顯,至2009年一季度兩稅增速均為負值
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總體均呈逐季下滑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增速從2007年四季度的14.50%跌落至2008年四季度的-13.05%,其間僅2008年三季度增速略有反彈,為5.61%,2009年一季度降幅進一步擴大,為19.26%;企業所得稅增速從2007年四季度的65.87%回落至2008年四季度的14.13%,其間各季雖能維持正向增長,但下滑趨勢不減,最終2009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為-38.76%(見圖1)。
(二)分月來看,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增速同比大幅回落,進入2009年以后兩稅均呈負增長運行
2008年以來,國內增值稅、企業所得稅月度增速同比均呈大幅回落態勢,其中,國內增值稅僅2008年7月同比增速高于上年,且除2008年1月、7月、12月三個月份外,其余各月均為負增長,2009年1月降幅最大,為-38.69%(見圖2);企業所得稅僅2008年8月、9月同比增速高于上年,整體來看雖然各月增速不高,但當年有10個月保持正向增長,進入2009年以后,企業所得稅開始負增長運行,前3個月降幅分別為26.26%、57.14%、45.02%(見圖3)。
三、從重點稅源企業經營狀況看:國際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甘肅省工業結構較為單一,有色、鋼鐵、煤炭、石化、電力等重點支柱行業為重要的納稅主體,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以來重點企業經營形勢較為嚴峻,產量增長,產值下降,效益下滑。據稅務部門統計,2008年度,甘肅省納稅百強企業累計繳納稅收收入190億元,同比下降3.55%(上年為增長41.6%),占全省稅收收入376億元的50.5%(上年占比為56.7%),其中77戶企業來自于第二產業,納稅合計172億元,占百強企業納稅總額的90.9%。因此,以下從納稅百強企業中選取上述重點行業的個別代表企業,通過著重分析國際金融危機對其生產經營的影響來進一步體現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經濟的影響。
(一)對有色金屬企業的影響
金川集團有限公司是采、選、冶、化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聯合企業,鎳和鉑族金屬產量占中國的90%以上,是中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公司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首位,2008年累計納稅285 252萬元,同比下降26.70%。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在金融危機和國際市場價格影響下,鎳價從2008年5月下旬的約21萬元/噸開始震蕩下滑,12月末,金川公司鎳出廠價降到6年以來新低,基本恢復到2003年1月份的水平,約為8.2萬元/噸。進入2009年,在國家適度寬松貨幣政策下,企業資金緊張局面有所緩解,下游行業需求稍有增加,1月份鎳價略現回升,但之后開始回落,至2月末又下降至8.6萬元/噸。
二是市場需求疲軟,產能相對過剩。供給方面,隨著2006年開始的鎳價大幅攀升,全球大型鎳項目逐步建成投產,產能擴張較快,世界金融統計局公布,2008年全球精煉鎳過剩5.41萬噸。需求方面,國際國內經濟起色不大,國內幾大不銹鋼企業減產,導致國內鎳需求平淡;同時鎳價兩年前開始的持續攀升催生了大量替代品的出現,鎳產能相對過剩。
三是削減產量。針對現狀,金川公司不得不采取嚴格執行以銷定產,適時適當調整產品結構的措施;同時還進一步降低鎳產量,2008年鎳產量比原計劃減少2萬噸,新增的冶煉爐也已停止投產,另有兩臺高爐裝置被改為銅冶煉。
(二)對鋼鐵企業的影響
酒泉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甘肅省重要鋼鐵生產企業,是我國西北地區建設最早,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鋼鐵聯合企業。2008年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第7位,累計納稅61 362萬元,同比下降22.82%。金融危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是2008年產量首次下降,2009年開年產量仍然萎縮。受金融危機影響,房地產、機電、汽車等用鋼行業萎靡,對鋼鐵產品的需求大幅萎縮,銷售不暢。酒鋼公司從2008年11月份起,實行限產策略以應對低迷的市場形勢,2008年全年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同比分別下降7.37%、4.97%和2.95%,而2003—2007年產量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24.1%、29.3%和29.5%,2008年產量出現首次下降。2009年1—2月份,企業的產量仍然較低,生鐵、粗鋼、鋼材產量分別同比下降8.7%、9.4%和8.3%。
二是鋼材價格持續疲軟。從2008年7月初開始,鋼材價格開始大幅回落,繼而出現暴跌,如螺紋鋼價格由最高5 875元/噸,下降至3 700元/噸,跌幅達37.02%。2009年開年在刺激政策和利好信息的拉動下,2月8日螺紋鋼價格漲至4 100元/噸,之后幾個交易日價格持續下行,3月中旬單價跌至3 600元/噸的低位,下旬雖微幅回升了50元/噸,仍低于2008年12月時的最低水平。
三是出口形勢嚴峻。金融危機發生以后,歐美、東南亞等國經濟增長放緩,對鋼材產品需求量減少,酒鋼公司出口訂單大幅減少,出口貿易嚴重萎縮。盡管國家從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了67個稅號的鋼材出口關稅,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但由于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主要出口地區需求總量縮小,鋼材出口環境較為嚴峻。據了解,酒鋼集團公司從2008年10月份起,與東南亞貿易進口商再未簽訂新的出口貿易合同。
(三)對煤炭企業的影響
華亭礦區是甘肅省最大的煤炭生產基地,也是全國13個重點大型煤礦之一,華亭煤業集團公司是華亭礦區最大的省屬國有大型煤礦,2008年居全省納稅百強企業榜第14位,累計納稅26 396萬元,同比增長106.04%。由于2008年煤炭緊缺帶動其價格一路攀升,金融危機對煤炭企業的負面影響從2009年開始才有所顯現。
一是生產銷售降低,庫存積壓嚴重。2009年1—2月原煤產量和銷售量分別為238萬噸和217萬噸,同比分別減少7萬噸和61萬噸,2月底庫存原煤110多萬噸,高出去年同期120%,積壓較多。煤炭銷量大幅下降,直接導致銷售收入和利潤減少,集團公司效益回落。2009年前兩個月,華煤集團公司銷售收入和利稅分別比同期減少3 500萬元和2 600萬元。
二是產品價格不斷回落。2008年上半年全國煤炭市場空前旺盛,煤炭緊缺形成供不應求局面帶動價格一路攀升。之后,煤炭消費行業緊縮,煤炭需求減少,該企業庫存積壓嚴重,幾次下調煤炭價格,如目前混煤價格已由2008年9月的690元/噸降至420元/噸。
三是各方面需求縮減。金融危機使煤炭消費市場進入嚴冬,從總體形勢看,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四大主要煤炭消費行業產品產量增幅大幅回落,煤炭需求減少。另外,由于實體經濟下滑和市場轉冷,鐵路系統不斷縮減運力,要開拓周邊市場、追加銷量比較困難。同時,本地銷售情況也不樂觀,需求企業之一的華明電廠資產負債率已達到115%,基本處于停產狀態;華亭西華發電公司只有一臺機組運行,年用煤量僅維持在80萬噸左右。
四、原因分析
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擴大內需、推動工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今年一季度全國經濟發展趨勢已顯露出積極信號,但從甘肅省工業經濟有關數據來看,金融危機對甘肅省的影響不僅沒有減弱,反而正在加深,工業經濟發展仍然處于艱難時期,甘肅省經濟運行與全國經濟運行相比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分析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大環境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尚未見底,美國等西方國家和我國周邊國家的經濟仍在持續下滑。盡管國家和省內出臺一系列擴大內需、推動工業經濟穩定發展的政策措施,一些領域出現回暖跡象,但市場總體疲軟問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
二是甘肅特殊工業結構影響。以原材料、化工為主的單一工業結構和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配地位,決定了甘肅省經濟運行主要倚重于工業經濟發展。而甘肅省是一個典型的資源型省份,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型產業比重較大,消費品、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比重較小;國有經濟比重較大,民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比重較小,“兩高一資”產業比重占到了工業總量的80%以上,這種工業機構,勢必導致甘肅省經濟回升總比其他省市慢半拍。
五、對策建議
(一)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為應對嚴峻的經濟形勢,2008年下半年以來,國務院繼出臺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今年又陸續下發了鋼鐵、石化、有色、輕工業等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開展了電解鋁企業直購電試點,實施了鋁錠等重點工業品收儲計劃。甘肅省在支持工業發展方面也采取了許多措施,出臺了《關于支持企業生產經營促進全省工業穩定發展的意見》,下發了《關于實行重大項目互保共建措施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的意見》,省物價局出臺了實行峰谷分時峰谷電價的有關辦法。企業應認真學習,研究吃透國家和省內出臺的各項政策,并積極關注政策變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努力在政策中尋求發展商機,趨利避害,加快發展。
(二)加快產業調整。一是要抓住國家在內需拉動、產業升級、投資方面予以政策支持的機遇,特別是在甘肅省經濟發展上給予優勢產業支持的機遇,抓緊技術改造和產能升級。二是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的有利時機,根據市場需求,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產品,努力開拓新的市場領域。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大對裝備制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創業企業的扶持力度,形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費低、環境污染少的經濟結構,既增強抵御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又為加快發展夯實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