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燕 徐小玲
摘要:2006年底,我國的稅務代理業市場全面對外開放。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規范發展行業協會和市場中介組織”,為進一步加快發展我國的稅務代理業指明了前進方向。從微觀環境、中觀環境和宏觀環境三個方面,較為全面地去分析當前我國稅務代理業發展面臨的各種環境因素,可以更為全面地了解我國稅務代理業的發展現狀,從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發展對策,促進我國稅務代理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稅務代理業;環境因素;對策
中圖分類號:F812.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23-0084-02
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部分城市的一些離、退休稅務干部先后組建起稅務咨詢機構,拉開了我國稅務代理業發展的序幕。如今我國稅務代理業已從形成階段步入成長階段,為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然而,和英美等國相比,我國稅務代理業起步較晚,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亟待改善的地方。
一、微觀環境
(一)人力資源匱乏
稅務代理業自發展以來,每年報考注冊稅務師考試的人數不斷增加,從事稅務代理業的人數也年年增長。截至2006年底,注冊稅務師總人數達到70 066人,其中執業注冊稅務師約2.2萬人;從業人員近10萬人。但總體來看,稅務代理機構人員的綜合素質還不高。就知識結構這方面來說也不盡合理。截至2005年底,全國稅務代理人員有10萬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的只有18%,大專學歷的占46%,大專以下學歷的占36%。這與國外稅務代理業的發展情況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二)業務范圍狹窄
據抽樣調查測算,我國稅務代理機構的業務中,單項代理約占70%,全面代理約占30%,在代理項目上,納稅申報約占30%,納稅審查約占25%,稅務顧問占18%,稅務登記等簡單事項占13%;其他涉稅事項占14%。由此可看出,大多數稅務代理機構的業務范圍僅僅是從事代理納稅申報、代繳稅款等簡單的低層次代理工作,沒有或很少涉及到代理稅務咨詢、稅收籌劃等高層次的代理工作。
(三)內部管理體系不完善
表現在稅務代理機構從人員管理、業務管理、財務管理到事務所的整體運作都不是非常系統規范,比較高效的規章制度得不到切實履行,導致了稅務代理機構的管理效率不高,適應性和靈活性不強。另外,稅務代理機構在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方面還比較落后,沒有充分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和計算機技術來從事稅務代理,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稅務代理工作強度大、人均代理客戶少、代理成本加大等問題。
二、中觀環境
(一)行業間的競爭激烈
目前,在我國從事稅務代理的中介服務機構包括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和一些稅務咨詢機構等,市場競爭比較激烈。有些中介機構為了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獲取更高的經濟利益,不惜采用惡性壓價、行賄、收回扣等不正當競爭手段。行業間的競爭遠遠超過行業間的合作,嚴重破壞了稅務代理業的形象和聲譽。
(二)供需狀況分析
目前,我國企業納稅人約有1 600萬戶,個體工商業戶有400萬戶左右,還有眾多的個體納稅人,但據抽樣調查測算,目前委托稅務代理的納稅人約占9%左右。而在日本,約有85%以上的企業委托稅務代理機構代辦納稅事宜,東京地區高達96%;美國有50%以上的企業和近100%的個人委托稅務代理人來代辦納稅。由此看來,我國稅務代理業潛在需求量很大,發展空間十分誘人。另外,據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數據,截至2006年底,我國稅務師事務所總數量達到3214家。相對于龐大的納稅戶而言,我國稅務代理業的供給在數量和速度上還有待增多和提高。
三、宏觀環境
(一)經濟環境
當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發展良好,為注冊稅務師擴展業務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國家財政收入增長過程中,稅務代理業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2006年度,據35個地區開展所得稅匯算清繳鑒證業務的情況統計,稅務師事務所開展所得稅匯算清繳業務,共調增應納稅額985.47億元,比2005年增加315.7億元,增長47.1%。其中,調增應納所得稅稅額808.8億元,比2005年增加256.7億元,增長46.5%;共調減應納稅額271.3億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72.13億元,增長36.2%。
(二)稅制環境
我國現行的稅收制度是以流轉稅為主,且個人所得稅實行分類課稅模式。流轉稅稅負可以轉嫁,且計算、征收相對簡便;個人所得稅稅制設置比較簡單,且采用源泉扣繳的征管辦法,從而導致征稅對納稅人產生的直接影響不是很大,納稅人傾向于自己獨立辦稅,而不是委托稅務代理。目前,新一輪稅制改革已經開始。內外資企業所得稅的合并,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以及物業稅的即將開征等都會大大改變我國的稅收環境。大多數納稅人對于這些新政策新規定還不熟悉,為追求最大的經濟利益,會試圖尋求專業知識豐富的稅務代理人員進行稅務代理,以合法、合理地減少不必要的納稅支出。這必然為我國稅務代理業帶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法制環境
目前,我國關于稅務代理業的法律體系仍不夠健全,法律級次也不高。至今國家還未出臺一部系統的《稅務代理法》。對于已出臺的一些法律、條例和試行辦法等的規定也不是非常清楚詳細,原則性規定比較多。稅務代理的相關法律可操作性不強,造成了稅務代理機構有時在處理涉稅事宜時無章可循,納稅人對于稅務代理機構的信任度不高,無形之中還賦予了稅務機關一定的自由裁量權,極易產生尋租行為,造成腐敗。
(四)社會文化環境
表現在關系網現象普遍和納稅意識淡薄。有些稅務代理機構為了生存憑借稅務機關這個“保護傘”拉業務,拉客戶,而有些納稅人少納稅或偷漏稅被執法機關查出想到的也是先找關系予以解決。雖然我國一直在宣傳“納稅光榮”,但納稅人潛意識里仍有著根深蒂固的厭稅情緒,自覺納稅意識不強,再加上目前我國稅外收費多,使得很多納稅人感到稅費負擔重,不愿再破費請稅務代理機構進行稅務代理。
(五)國際環境
2006年底,我國稅務代理業的市場全面對外開放。由于國外稅務代理業無論是在資金實力、從業經驗、信息化水平、還是內部管理機制方面都比我國的稅務代理業要發達,因此,非常值得我國稅務代理機構學習、借鑒。但同時,由于國外稅務代理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和涉稅中介機構紛紛介入我國稅務代理業,也會致使稅務代理業的競爭更為激烈。在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律作用下,國內那些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的稅務代理機構有可能會被淘汰出局。此外,國外稅務代理機構也會采取以高薪、出國培訓的機會、優越的工作環境等條件與國內稅務代理機構競爭人才,從而會造成國內稅務代理機構人才的大量流失。
四、對策分析
(一)針對微觀環境的對策分析
首先,建立完善的稅務代理執業資格考試制度和年檢制度,辦好稅務代理人員的后續教育和培訓。同時加強執業道德建設并積極開拓創新稅務代理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
其次,明確稅務代理機構與其他涉稅中介機構的法定業務和兼營業務,以及稅務代理機構與稅務機關涉稅服務的界限。不但要以更現代化的方式從事納稅申報、代繳稅款、建賬記賬等低層次的業務,還要積極開展稅務籌劃、稅務咨詢、稅收法律顧問等高層次的業務。
再次,加強高效的內部管理體系建設,制定合理、可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實行規范化管理,努力建設良好的文化理念,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另外,稅務代理機構應積極購置計算機設備和先進的稅務代理軟件,改善辦公條件,提高稅務代理的效率。
(二)針對中觀環境的對策分析
首先,健全稅務代理業的自律監管體系,明確各監管機構的職責。堅決制止和打擊行業內存在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同時完善政府監管,減少違背市場規律的行政干預。
其次,積極培育稅務代理的供需市場。國家可以采取行政、法律或者經濟的手段支持、鼓勵稅務代理機構的發展,擴大稅務代理業的供給規模。稅務代理機構可以采用營銷策略,長遠規劃,擴大稅務代理業的需求規模。
(三)針對宏觀環境的對策分析
首先,進一步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進稅收體制改革。完善我國稅收法律體系,逐步建立以所得稅為主的稅制模式,同時,個人所得稅制向綜合課稅模式過渡,以刺激納稅人對稅務代理的需求。其次,建立稅務代理業的基本法,健全稅務代理業的實體法,完善稅務代理業的程序法。在法律條款的文字表述和內容規定上應規范、明確。稅務機關也應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再次,國家、行業組織以及稅務代理機構應積極開展各種稅法和稅務代理的宣傳活動;社會公眾應積極自覺地學習稅法知識,培養納稅意識,認識和了解稅務代理行業性質及作用。最后,國家應積極鼓勵國外稅務代理機構來華發展,使我國稅務代理機構有機會深入學習、借鑒其管理經驗。另外,稅務代理機構也應加強自身建設,通過合并重組做大做強,逐步探索和形成我國稅務代理機構的自有品牌。
五、結束語
在當前新形勢下,我國稅務代理業的發展可謂優勢和劣勢同在,機遇和威脅并存。如何發揮優勢,克服劣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是我國稅務代理業發展道路上面臨的重要問題。只有正確處理好這個問題,我國稅務代理業才能步入健康、和諧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王梅梅.當前稅務代理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6,(10):46.
[2]王斌.論稅務代理制度[EB/OL].[2006-09-20].http://www.studa.net/faxuelilun/060920/1608427-2.html.
[3]徐鼎.從代理需求看稅務代理的定位[J].涉外稅務,2006,(2):71.
[4]武兆宏.新形勢、新環境下的稅務代理模式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20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