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鐵路多個領域合作 俄媒評論透出喜憂參半
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趙漢臣
本報記者 謝戎彬 夏 穎
本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
中俄13日簽署40多億美元的“經濟大單”,俄羅斯等國的眾多媒體都報道了這則新聞。俄羅斯總理普京12日開始對北京進行正式訪問,此行的重頭戲之一便是與中國簽署多領域的合作協議和經貿項目。而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很多媒體都對普京此行給予了高度關注。
據俄國際文傳電訊社13日報道,此次陪同普京總理訪華的有100多位俄羅斯重量級商人。此前,俄政府副總理茹科夫表示,普京總理訪華期間,中俄兩國企業將簽署價值超過55億美元的協議。13日上午第四屆中俄經濟工商界高峰論壇開幕,在開幕前,兩國簽署了40多億美元經貿合作項目。同日下午,兩國總理在人民大會堂共同簽署了《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聯合公報》,并出席12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字儀式。包括《2010-2012年中俄航天合作大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關于俄羅斯向中國出口天然氣的框架協議》、關于規范海關通關監管秩序的合作備忘錄、關于互設文化中心的協定以及中國鐵道部和俄羅斯運輸部、鐵路股份公司關于在俄羅斯境內組織和發展快速和高速鐵路運輸的諒解備忘錄等。另外,中俄軍方還簽署了關于相互通報發射彈道導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等。
除了這些協議,俄羅斯媒體感興趣的還有一些很具體的經貿成果,比如未來俄羅斯每年將向中國輸送700億立方米天然氣,俄羅斯與中國將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建立超級造船廠等等,其中最關心的還是高鐵問題。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國知情人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俄可能合作的高鐵線路包括:莫斯科至下諾夫哥羅德和莫斯科至索契以及海參崴到哈巴羅夫斯克的線路。但目前雙方只是明確了投資方向,投資額、具體操作方式還未確定。但從技術角度來看,這些項目對中俄雙方都很有吸引力。此外,俄羅斯交通部長伊戈爾·列維金13日向記者表示:“兩國交通部門將與俄羅斯鐵路公司制定法規文件,俄羅斯鐵路公司將與中國投資者積極研究在俄羅斯修建高速鐵路的可能性。”他同時表示,雖然中國的鐵路機車很有吸引力,但俄羅斯不準備從中國購買機車。“假如我們決定修建高速鐵路,那么中俄兩國計劃共同進行投資。”
對于此次簽約的大手筆,俄羅斯一些媒體表示歡迎。據《俄羅斯之聲》電臺報道,俄中兩國間的經貿合作關系經受住了危機的考驗,俄中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同時也表明兩國加強政治對話和經貿合作的潛力很大。俄新社報道指出,今年是中俄建交60周年,也是中國“俄語年”,俄總理普京此次訪華對落實兩國元首所達成的協議、進一步加強中俄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將具有重要意義,正如中國總理溫家寶所說“兩國關系的明天會更加美好”。但也有俄媒體對此表達了不滿和擔憂。俄羅斯《獨立報》13日報道稱,盡管兩國在政治上的分歧早已成為歷史,但目前讓俄羅斯感到不滿的是兩國貿易中的不平衡。2008年,兩國貿易額達到568.3億美元,而石油在俄羅斯出口中所占比例為56%,機械設備出口只有4.4%。對此,俄羅斯副總理茹科夫也曾表示:“我們不可能感到滿意,機械設備在出口額中所占比例過低。”
普京此次訪華令外國媒體格外關注。路透社13日援引倫敦歐洲改革中心研究人員波波·羅的話說,俄羅斯急于同中國簽署協議,似乎是受憂慮所驅,因為全球金融危機使俄羅斯遭受沖擊,經濟與貿易不斷萎縮,而中國對于今年經濟保八目標充滿信心,進而得以鞏固其全球第三大經濟體的地位。澳大利亞《世紀報》13日稱,對中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力和政治力,俄羅斯一直是懷著一種“敬畏和擔憂”的心態。法新社稱,盡管在冷戰時期雙方關系有過動搖,但在蘇聯解體后中俄關系一直迅猛發展,俄羅斯的能源和軍事大單進一步推動了這種關系的發展。英國廣播公司則認為,“俄渴望賣更多油氣資源給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能源需求國。雙方關系的核心是北京對俄羅斯能源的渴望”。
上海社科院俄羅斯研究室副主任丁佩華1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次普京訪華的議題涉及金融、電信、礦產開采等許多領域,應該說是取得了很大成果。目前俄羅斯國內經濟比較困難,為了擺脫困境必然要向海外尋找機遇。表面上看中國在其中占主導地位,實際上數十億美元的大單是中俄經濟互補性的體現,不可能只滿足其中一方利益。▲
環球時報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