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沙
生活并非復雜的數學,許多令人一籌莫展的個人問題都可以通過創造性地應用算術方法來加以解決。
有一位婦女談起她的生活,她承認自己從丈夫去世后一直很感孤寂。“按說我也無可抱怨了,”她說,“我有過一個美滿的婚姻,孩子們都已獨立,我的職業雖不致令人羨慕不已,倒也安全可靠。再過15年我就可以退休了。我還能希冀什么呢?”
一個50歲的女子,精明強干,富于生活經驗,風韻猶存,卻認定自己生活道路走到盡頭了。在不少更為年輕的人身上,也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況。
當然,一切改進要靠我們自己。另謀新職或移居他處都可以使我們煥發生機,重新跟上生活的潮流。對于你想做的事情,從某種程度上說,幾乎不存在為時過晚的問題,關鍵在于進取、圖新。許多人靠創造性地運用算術方法(包括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來增進他們的幸福。這些方法對于你或許也是行之有效的。
一、加法——從事新活動,開辟新天地
還記得你上學時新學年第一天的感受嗎?一年一度的開學日要求你去結交新朋友和探索新的知識領域。一年冬天,碧姬想學管工。與同齡的女子一樣,她被認定與各種工具無緣。可沒多久她便對鉗子和扳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并能使用它們。說到她的朋友中誰最幸福,最有朝氣,她認為應是那些不斷學習新技藝、開辟新領域、擴充新知識的人。當羅妮的鄰居托她照料一株上等的粉紅色非洲紫羅蘭時,她可是連一棵仙人掌也沒養過的。一天,她看見那株紫羅蘭的一片葉子掉了下來,就把它插到水里。幾天后,葉片生出了根須,這一成功使她著了迷。她買了一些紫紅色的和白色的紫羅蘭。現在她已擁有了不少紫羅蘭珍品。戴維退休后即考上了大學。另一位名叫威廉的青年教員,用了一個夏天的時間在諾瓦斯科夏地區追尋其家族的淵源,根據考察的結果,他計劃第二年到愛爾蘭去拜訪他的同胞。
二、加法——化生活中的限制為機會
如果你的生活存在某種內在的限制,你應與之抗爭,或化不利為有利。工傷事故使馬丁只能靠輪椅行動,他因無事可做而陷入絕望。一天朋友問他,可否把他的電話號碼告訴其女兒的老師,以防有急事時找不到朋友。不久,馬丁為其他幾個上班的母親提供了同樣的服務。消息傳開,如今他已開設了一個問訊服務處,收入亦可補貼殘疾人補助金之不足。“重要的是,”他說,“我又能干點事了,同大家聯系在一起了。”
黛絲的丈夫猝然去世,生活每況愈下。她選擇了臨時代人看家的工作,而把自己的小公寓只作為“后方基地”。后來她在波士頓為一家到南方過冬的人家看門,次年夏天她又到圖森代人照料一幢平房。
三、減法——放棄生活中已成為你負擔的東西,終止你已不再喜歡的活動
年輕時碧姬很喜歡母親的一套瓷器,那是母親的嫁妝,平時總放在櫥柜里,只是在擦拭時才拿出來一下。“將來它總是你的。”母親這樣說過。碧姬結婚的頭幾年喜歡講究陳設,可那套瓷器依舊好好地在櫥柜里放著。后來,這套瓷器終于歸碧姬了,可她意識到在她這個年齡,已不想要這些需要精心照料的東西了。于是,她把它送給女兒們,女兒們喜出望外,碧姬也樂得省去一些麻煩。
一位鄰居得知此事,豁然開朗地說:“你可真是幫我出了個好主意。”第二天,他拿把鐵鍬把門前的草坪鏟掉了。碧姬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說:“這么珍貴的草坪,再說還有你花費的心血!”
“你說到點子上了。”鄰居答道,“為了這草坪,我春天松土施肥,整個夏天都要修剪整形,秋天重新播種。年復一年,為此我花了多少時間?可又有誰需要它呢?”現在,他的前院是一片翠綠的長春花,年年春天開滿鮮花,又不必費工夫管理。這樣他也有時間去干點他真正喜歡干的事了。
四、乘法——擴大和他人的交往范圍
自從碧姬嘗試著去結交那些與她想法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的人們以來,她的生活有了可喜的變化。例如,通過與朋友們的孩子建立友誼,她接觸到一些本來絕不會理解的音樂、詩歌和觀念。
碧姬認識一位“收養”老年人的婦女,她通常以義務勞動的方法幫助老年人,有時也與他們直接接觸。“我是在超級市場里認識亨利的,”她告訴碧姬,“當時他好像看不清貨物的價碼,我就告訴他,后來又開車送他回家。他留我喝了茶。現在我們定期一起上街購物,孩子們很喜歡聽他講故事。亨利總覺得我們幫了他不少忙,其實他給予我們的卻是不可估價的,他使我們懂得了過去。”
五、除法——將難以處理的問題化整為零,一一分別解決
珍妮不顧父母的反對,放棄學業嫁給一個音樂家。兩年后他遺棄了她,留下兩個孩子和一堆未付的賬單。“有一陣兒我天天早上躺在床上不起來,”她說,“不知如何捱過新的一天。”后來,她不再面對整個困境而束手無策,而是把自己的問題按輕重緩急理出頭緒,找出那些最重要的問題,這時她的勇氣開始恢復。
她明白了自己最大的希望在于完成學業,于是把她要做的事情一一列出,逐一解決。“賣掉小汽車以暫渡難關,打聽何處提供教育貸款,向波士頓大學重新申請學籍,找一處周圍環境較為安全的公寓,找一家理想的日托幼兒園,給爸爸媽媽寫信,與債主聯系,以便安排在情況好轉時償還債務。”自珍妮結婚后便與她斷絕來往的父母接到她的信后,也不能不對女兒的應變能力感到佩服。
六、乘方——將你的努力程度自乘若干次方
碧姬一度對電視廣告商不厭其煩地重復宣傳同一商品的做法很不理解,其實,重復和強化自有其特殊的效果。乘方的原則也適用于生活的各個領域。我們拿家庭裝飾為例。多年來,碧姬一直喜歡收集草編織品。這些編織品散置于各個房間,似乎并不起眼。可是當她把它們集中在一間屋子里,一面墻上掛滿了編織的籃子,其效果真令人瞠目結舌。
這種方法在人與人的關系方面最為有效,重復和強化的努力可以產生顯著的效果。保爾就是這樣。保爾住處離母親居住的療養院很遠。盡管他總定期給母親寫長信,告訴她許多事情,可是當他給母親打電話時,他母親總是抱怨不休。“我真不知我是否還有你這么個兒子,”每次她都這么講。保爾申辯說他剛剛寫過信,而她又總是堅持說她已好幾星期沒接到片言只字了。于是,保爾不再寫長信了,他明白母親關心的不是信的長短。現在他每天都向母親致以問候,寫得非常簡短,有時只是一張明信片、一張快照或是一張便條,僅書“我想你”,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他母親的態度卻明顯地轉變了。■
月落烏啼摘自 《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