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欲靜而風不止 日激進派不斷刺激公眾
●本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薩 蘇 孫秀萍●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本報記者 劉揚
大陸與臺灣走近,感覺最痛的似乎是日本那批激進右翼分子。日本《產經新聞》18日刊文,呼吁警惕兩岸聯手在釣魚島問題上對抗日本。釣魚島最近沒出什么事,但日本激進勢力不斷在輿論上“先發制人”,試圖在聲勢上壓住中國,在日本與大陸、臺灣的關系中呼風喚雨。在臺灣,綠營是日本右翼的天然盟友,就在18日,他們也就一個“兩岸聯手”的虛構議題猛攻馬英九政府,聲稱國民黨“通敵賣國”,把臺灣的水文資料送給大陸。日本右翼之所以偏激,就是看不得周邊國家崛起,以為日本應當永遠充當東亞的老大。而他們的優越感正隨著中國的發展不斷遭遇挫折。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的“臺獨”學者和日本的右翼組織正越來越公開地往一起湊。在世界范圍內,民間的反華勢力也有聚合之勢。“中國的強大把他們逼到了一起,他們沒力量傷害中國,但他們將不斷制造麻煩。”一位中國學者對《環球時報》說。
要求鳩山做政治決斷
《產經新聞》10月18日在頭版刊登該報駐臺北支局長山本勛的專欄文章,要求鳩山做出政治決斷,積極處理日臺關系,否則在釣魚島或東海等主權之爭上,“中國和臺灣有可能組成對日本的聯合戰線”。
在文章中,山本勛對自去年以來“臺灣對日本的輿論出現微妙變化”表示擔憂,稱日臺漁業摩擦不斷,雙方于1996年開始的漁業談判已進行16次,卻連解決的頭緒都看不到,若不改善這種狀況,日臺之間可能重蹈過去曾出現過的那種一觸即發的危機。
“防止兩岸在釣魚島以及東海開發問題上建立起聯合戰線”,幾乎成了《產經新聞》這個名叫“東亞春秋”專欄的主打議題,該專欄近來不少文章都與之有關。前不久,山本勛在題為《“CHIWAN”的沖擊》的文章中寫道, 在去年上臺的馬英九政權推進對大陸接近路線的指導下,中國大陸在臺灣的存在感大增,與之相應日美的影子變得越來越淺,大陸主導的兩岸接近正在加速,“臺灣的歸巢將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的崛起,這其中蘊含著巨大改變,動搖平衡的可能性”。山本勛在文章中感嘆說:“看到日本在臺灣的存在感不斷減弱,讓我難以釋懷。”
日本右翼近來針對日本民主黨發出尖銳聲音很多,大多數時候,他們的矛頭并沒有指向中國,而是對準現任日本首相鳩山,罵他為“媚中派”、“國賊”。日本民主黨的黨徽是兩個套在一起的環,右翼勢力就畫漫畫進行諷刺,把其中一個環里放上紅五星,另一個放上韓國的標志,意指鳩山等人要向中國和韓國出賣日本的利益。
但日本右翼的極端言論難掩他們的頹勢。幾年前,日本右翼之猖獗,甚至達到即便某個議員得罪了他們,也會被燒掉房子的地步。而最近雖然右翼不斷開著宣傳車在大街上進行宣傳活動,但聽者寥寥。甚至出現了老百姓夜間靠近宣傳車,將輪胎扎壞,以防止其“噪音擾民”的行為。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的楊伯江研究員認為,這些人代表著一種日本的憂慮和恐懼的心態,日本作為率先成為發達國家的亞洲國家,對于中國等新興國家的發展和崛起會出現一種反彈的民族主義,而這些右翼勢力就是這種民族主義的先鋒和代表。
事實上,自馬英九在臺灣“大選”中獲勝之后,臺日圍繞釣魚島發生一連串沖突,讓很多日本人都有點擔心兩岸聯手。日本《東京新聞》曾在社論中聲稱,日本樂見臺海兩岸關系的改善,但兩岸中華民族主義共鳴,
環球時報200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