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扮演蘇聯飛行員 海軍出身熟悉亞太
本報駐日本、加拿大特約記者 薩 蘇 陶短房
當地時間10月19日上午10時,位于夏威夷火奴魯魯島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禮炮齊鳴,美軍原太平洋艦隊司令羅伯特·威拉德上將正式接替蒂莫西·基廷上將,成為新一任太平洋戰區美軍司令。這支“1/3精力用來和中國打交道”的美國軍事力量,正式換了掌門人。這是美國在亞洲—太平洋地區最高的軍事指揮職務。
曾經扮演蘇聯飛行員
威拉德出生于洛杉磯,早年曾獲得工程管理碩士學位。參加美國海軍后,他以戰斗機飛行員的身份逐步升遷,先后擔任“特里波利號”兩棲指揮艦、“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艦長以及第七艦隊司令官,參加過索馬里登陸戰和海灣戰爭。2007年擔任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此前長期在參謀長聯席會議任職。福克斯新聞網對此次人事變動評價稱,威拉德對防區內下屬了如指掌,他的上任有助于美軍在美日同盟和美中關系之間尋得平衡點,確保美國的戰略利益。
由于太平洋周邊地區特殊的敏感性和復雜的政治、文化情況,美軍對于太平洋司令部的指揮官選拔十分嚴格。威拉德之所以得到這個職務,原因有四:第一,他有真正的作戰和一線指揮官經歷;第二,他有大區域、大編制部隊的指揮經驗;第三,他曾在中樞任職,熟悉美軍的作戰原則和戰略目標;第四,他曾擔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對太平洋地區的情況比較了解。
有趣的是,這名威拉德上將曾為反映美國海軍飛行員的電影《壯志凌云》擔任過技術顧問。這部由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影片曾獲奧斯卡金像獎,美國海軍憑借此片迎來了自二戰結束以來歷史上最高的入伍率,飛行員式皮夾克也一度成為服裝時尚。但很少有人知道,威拉德上將本人也在影片中出過鏡。曾是F—14戰斗機飛行員的他在影片中扮演的卻是蘇聯米格—28戰斗機(影片虛構,事實上蘇聯并無此類戰斗機)的駕駛員。
其實,在威拉德真實的履歷中,與《壯志凌云》一片的背景情況還真有點兒瓜葛。他曾經擔任該片故事背景地——美海軍飛行學院的院長。
海軍將領壟斷高級職位
威拉德的海軍出身也引起分析人士關注。在美國,海外各大軍區的指揮官職位,通常都是空軍和海軍競爭的對象。有些位置甚至存在空軍和海軍輪流坐莊的現象。然而,在太平洋司令部的34任指揮官中,海軍出身的將領占了絕大多數。出身空軍的僅有兩人,即1994年的哈羅德·菲爾德斯中將和2007年的丹尼斯·里夫中將,且兩人均為代職,任職不過幾個月。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在亞太地區,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要從海上發起,并且嚴重依賴海上支持。離開了海軍,美國的軍事力量在太平洋地區根本無法正常運轉。
太平洋部隊“依然強大”
在威拉德的任命書發表之際,其前任基廷上將也發表了告別講話。在講話中,他回顧了擔任這一職務兩年半來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作用和成就,也提到太平洋地區復雜的形勢。他提到,任期中他和他的部下花費了1/3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怎樣應對中國的發展,頂住了中國欲與美國“平分”太平洋的壓力。
《火奴魯魯觀察家報》的文章稱,一些評論家認為,基廷的退休,標志美軍在遠東及太平洋的軍事力量開始走下坡路,而即將退休的基廷則認為這種說法是“無稽之談”,基廷說:“我們依然強大”,“在我即將離任時,我們在太平洋地區和我接任的時候一樣準備充分。”他表示,美軍在韓國首爾以南地區建立了新的中心基地,可以向亞洲各地迅速提供兵力。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這意味著韓國軍隊必須自己應對北方的威脅。他亦表示,作為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重要基地,關島的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然而,這一增強的來源是“從日本沖繩撤退的海軍陸戰隊”。盡管基廷不意承認,但隨著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合國的講話中強調要各國分擔維護世界秩序,美國在全球的戰略收縮不可能不影響到它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
可見,在威拉德上任之際,太平洋地區正是風云變幻之時。怎樣在戰略收縮中退而不亂,保持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這位當過“蘇聯人”的海軍上將面臨著極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