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炫
對于得失,不同的人看法自然不同。在我看來,我們應不囚于方寸,不困于得失,將自己的視野放到世界與未來。
固執于得失,讓我們變得世俗而功利。俗話說:“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如果對“得”有近乎偏執的渴望,則不僅會平添煩惱,最后的結果往往還會適得其反。馬德曾說過:“一個人,虛榮風光的時候,靈魂一定在受難?!本心嘤诒砻娴摹暗谩?,必然引發內心的“失”。我們都有著自己長期追求的事物,功名利祿也好,人生某個領域的成就也罷,這個過程終歸是漫長的,沒有人可以保證自己最后都能胸有成竹地把控全程。很多人無法以長遠的眼光去看事物,中途遇到順勢的事情就會盲目自信,感覺自己勢在必得,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會沮喪地一蹶不振。其實,我們應該有“失去也無妨”的豁達,不執著于“得”,自然也就不會因為“失”而內心痛苦。
寬闊的胸襟與豁達的人生態度,讓我們的內心擁有一方澄澈明朗的天地。東晉時期的陶淵明,厭棄黑暗的官場,毅然隱居南山下,追求屬于自己的那片安寧與自得。他“采菊東籬”的悠然,大概是每個人所向往的。正是因為摒棄了對名利的追逐,他才守住了自己內心的純凈,才能不執于“得”,不害怕“失”,以瀟灑的身影穿過厚重的歷史向我們款款而來。老子也曾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他用自己一生的踐行將自己的觀點詮釋得淋漓盡致。他看淡得失,堅守著自己的“道”,不在意世人的眼光。他們對名利與財富的不屑,在如今仍能給我們莫大的啟示。
不囚于方寸,不困于得失,讓我們堅定前行。人生中有太多的東西,不值得我們不顧一切地去爭奪。該爭的爭,不該爭的不強求;該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該是自己的順其自然。“得即高歌失即休,無拘無束亦無礙”,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人生境界。比如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成績的好壞也是一種得與失。若成績好了,就歡呼雀躍、自我感動;成績不好,就垂頭喪氣、怨天尤人,究其根本,還是因為我們把得失看得太重。成績只是一時的,不能完全將它看作學習成果的體現,我們應該正視它、接納它,不要被其左右,永遠堅定地去努力。看淡得失,我們需要有一種奮斗的精神和一顆保持熱忱的心。
我們漫長的人生路途,充滿著未知,需要我們去披荊斬棘。不囚于方寸,不困于得失,是我們面對世態人生的最好方法。
【河北辛集中學(654)班,指導老師:曹保順】
◆點評
這篇作文開篇提出了“我們應不囚于方寸,不困于得失,將自己的視野放到世界與未來”的觀點,鮮明而獨特;正文部分運用了引用論證、舉例論證等論證方法,有力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整篇作文語言生動,結構嚴謹,論述條理,是一篇成功的習作。F89946FF-C126-4C33-B279-BF4B1D18D6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