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張艷紅 于鳳玲 焦艷平 康欣娜 王翠華
摘要:針對我國目前日光溫室等設施農業的特點和發展現狀,討論了我國日光溫室的節水節能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方向,這些技術包括溫室棚面集雨灌溉和利用沼氣給日光溫室加溫以及利用沼氣為改善作物發育環境而補充二氧化碳。提出了集雨設施的合理配套、沼氣池池容與日光溫室的合理配套以及溫室提高二氧化碳環境濃度對溫室節水的意義。
關鍵詞:日光溫室;集雨灌溉;節水;沼氣;節能;溫室加溫;二氧化碳
中圖分類號:S625.54;S162.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09)05-0095-03
Water and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for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s
ZHAO Yong1,ZHANG Yan-hong1,YU Feng-ling2, JIAO Yan-ping1,KANG Xin-na3, WANG Cui-hua4
(1.Hebei Provincial Academy of Water Resources,Shijiazhuang 050057,China;2.Hebei Provincial Head S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opularization,Shijiazhuang 050011,China;3.Shijiazhu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Shijiazhuang 050041,China;4.Shijiazhuang Bureau for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Survey,Shijiazhuang 050051,China )
Abstract: Based on current installation of agriculture specialties in China such as Chinese solar greenhouses and their developing actuality,this article discusses application and developing way of water-and energy-saving technology for solar greenhouse,which covers rainfall collection system of greenhouse roof,methane warming for greenhouse and improving CO2environment by methane.The paper submits the proper integrity of rainfall collection facility with solar greenhouse,the fitness of methane tank volume to solar greenhouse siz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CO2concentration in greenhouse for greenhouse water-saving.
Key words: solar greenhouse;rainfall collection irrigation;water-saving;methane; energy-saving;greenhouse warming;CO2
1 引言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總體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與這種變化相適應,農業生產結構和生產水平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設施農業的飛速發展。據統計全國設施農業中,早在2000年就已達到小拱棚683 600 hm2,大中棚699 300 hm2,日光溫室379 100 hm2,連棟溫室1 300 hm2。
近十幾年來,在市場經濟和人們需求增長的刺激下,設施農業增長迅速。以河北省為例,設施蔬菜面積1992年僅為3.54萬hm2,到2007年達到51.33萬hm2。其中日光溫室從1992年的0.49萬hm2增長到2007年的17.87萬hm2。設施蔬菜增長了14.5倍,平均年增長率約為20%;日光溫室增長了36.5倍,平均年增長率為27%。
設施農業、日光溫室的發展改變了蔬菜作物灌溉用水的季節分布。設施農業延長了蔬菜的秋季,提前了蔬菜的春季,甚至實現了蔬菜周年種植,將露地的非灌溉季節變成了灌溉季節。設施農業延長了蔬菜市場的供應季節,也增加了農業灌溉用水量。農業是用水的大戶。在河北省,農業用水量占總用水量的70%。河北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約為8 785 500 hm2,蔬菜瓜果播種面積1 210 200 hm2,占13.8%(2005年)[1]。按2007年河北省大白菜、黃瓜、番茄等播種面積最多的前十位蔬菜為權重得到蔬菜綜合灌溉定額5 100 m3/hm2計算(依照各種作物溝灌或畦灌灌溉定額[2]),蔬菜瓜果灌溉用水量估計至少約為61.7億m3/a。因此,設施蔬菜節水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日光溫室進行蔬菜生產,與露地生產相比有其特殊的關鍵制約因素。有些蔬菜品種對溫度要求較高,當連續陰天造成太陽熱能輸入不足時,需要臨時加熱補溫;日光溫室經常處于密閉的環境,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得不到補充,容易形成作物的二氧化碳饑餓,這就需要人工補充二氧化碳。同時,利用溫室封閉的環境,人工將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到大大高于大氣中的正常濃度,會取得作物顯著增產效果,有些品種甚至可以達到增產1倍[3]。這就意味著,一些蔬菜在保證同等市場供應量的情況下,可以減少灌溉面積的一半,取得顯著的節水效果。
2 設施農業節水的途徑
日光溫室是設施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河北省日光溫室面積17.87萬hm2,占設施農業的35%。比起大棚等其他設施農業來,日光溫室具有保溫效果好,栽培季節長的優點,在一定條件下還能夠實現周年種植。在北緯40°以北地區,一般日光溫室冬季(候平均氣溫≤10℃)天數可比露地縮短3~5個月,而大棚的冬季天數只比露地縮短50 d左右[4]。另外,日光溫室設施相對固定,適于長期運行,便于節水節能工程的配套,可以長期發揮效益,收回成本。因此,本文將設施農業的節水節能討論集中于日光溫室。
溫室節水措施的研究和討論一般多著重于現代微灌節水灌溉技術,如滴灌和微噴等技術。現代微灌節水技術的節水原理是利用小定額灌溉及土壤局部濕潤的方法減少棵間蒸發和深層滲漏所造成的無效損失。但是僅僅灌溉節水的技術措施是不夠的。第一,微灌節水技術的節水能力是有限的。盡管相對于傳統的地面灌溉,微灌節水技術一般認為能夠節水50%~70%[5]。第二,在實踐中僅靠節水其經濟效益有限,難以對溫室經營者形成推廣的吸引力。第三,溫室環境屏蔽了雨水,不能有效利用降雨這種自然水資源。因此,如何在日光溫室的環境下利用天然降雨増辟水源以及如何在節水條件下提高溫室生產效率水平是本文的關注點。
在采用微灌技術節水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一系列綜合節水技術進一步提高節水效果。例如,采用適當的溫室結構設計形成溫室棚面集雨系統,收集儲存溫室表面天然降雨徑流作為灌溉的補充水源,減少地下水源等常規水源的開采需求;改善溫室內溫濕度和氣體環境,在作物同等耗水量的情況下提高蔬菜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使有限的水資源投入達到產出和效益最大化,從而間接達到減少水資源對設施農業的投入,減少農業水資源開采量的擴大。
3 日光溫室的棚面集雨
溫室棚面阻斷了天然降雨,使降雨不能像露地種植那樣對土壤水分進行補充。溫室蔬菜作物的生長發育完全依賴灌溉。溫室棚面降雨以徑流的形式白白流走,盡管可以補充地下水和地表水增加水資源,但是不如直接利用效率高。一是降雨轉化為地下水等其他形式的水資源以及提取這些水資源進行灌溉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轉化損失。例如,河北平原在目前地下水埋深大于6 m的條件下,不同水文年降雨補充地下水的效率大約在10%~25%左右;而井灌提取淺層地下水灌溉的利用率在70%~90%,一般情況下只能達到70%~80%。二是將降雨轉化成地下水以后再行提取是要耗費大量能源的。據觀測,在河北平原許多地方開采淺層地下水的能耗,以提取1 m3地下水耗電0.3 kW?h左右較為常見。若以河北省蔬菜瓜果栽培為例,每年若開采61.7億m3淺層地下水,按此估算耗電量將為18.5億kW?h。因此,直接利用棚面集雨是一種較為經濟合理的開源途徑。由于棚面面積有限,為了擴大集雨量,可以同時利用設施農業周圍其他集雨面,例如混凝土道路路面等。在許多地方,設施農業集雨不能完全替代常規水源灌溉,但是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水源減少對常規水源的開采。
溫室集雨系統由集雨面、雨水匯流槽、沉淀過濾池和蓄水池(水窖)組成。集雨面主要利用溫室傾斜的屋頂,有的地區為了擴大集雨量,將溫室群內的硬化道路也作為集雨面。雨水匯流槽一般通過在集雨面邊緣設置溝槽來實現。匯集的雨水經過沉淀過濾池進行處理,去除泥沙和雜物通過管路進入雨水蓄水池(水窖)。
北方流行的節能型日光溫室設計為東西向延長,坐北朝南。溫室屋脊南面接受陽光輻射的透光面由塑料薄膜組成,稱為前屋面,垂直投影面積較大,是主要的集雨面;北面不透光的的保溫屋面稱為后屋面,能夠集雨的垂直投影面積較小。前屋面曲線形的塑料薄膜棚面是理想的集雨面,表面光滑,徑流系數很大,集雨效率高,可以利用年降雨量的85%~90%[6]。日光溫室棚面南側下邊緣設置雨水匯流槽。匯流槽通向雨水沉淀過濾池的出水口最好設置在中部,這樣可以減少匯流槽的設計尺寸。
集雨系統蓄水池容積的確定主要取決于降雨量和集雨面的大小以及灌溉制度等因素。全年可集水量可用下式計算:
Fp=E?A?K?Rp/1000(1)
式中:Fp—設計保證率p的全年可集水量(m3);E —年集雨效率,根據集雨面的材料確定,塑料薄膜溫室棚面可采用0.85;A —溫室棚面集雨面的垂直投影面積(m2);K—降雨量(減去降雪等非液體的水量)和降水量的比值,根據實際資料確定;Rp—設計保證率為p的年降水量(mm)。
集雨系統蓄水池容積可用下式簡單估計:
V=α?Fp(2)
式中:V—蓄水池容積(m3);α—蓄水池容積系數,根據當地降雨過程特征和溫室滴灌用水過程特征確定,如果缺乏實際計算資料,可在0.6~0.8之間取值。
日光溫室的棚面集雨的集雨量是有限的,必須和微灌節水措施結合起來應用才能很好地發揮效益。集雨過程中往往帶入泥沙等雜物,使用滴灌系統時尤其注意過濾器的設計、安裝和維護。另外,在溫室管理上,北方夏季高溫時,不用屋面揭膜,充分利用降雨,增加集雨量。這種情況下或者對溫室進行休茬悶棚,減少溫室作物連茬造成的病蟲害;或者適當遮陽通風,保證適宜的生產環境。
4 利用沼氣加溫和改善日光溫室CO2環境
溫室節水灌溉發揮效益的前提是溫室首先能夠給作物提供適當的溫度和氣體環境,使其正常發育成長,否則植物發育不良,形不成產量,單純節約灌溉水沒有意義。因此,對于溫室這種設施農業,我們在研究應用節水灌溉的同時,也要研究溫室保溫增溫這些關乎作物生長發育的基本功能。
中國北方的節能型日光溫室,采用充分利用太陽輻射能加溫和嚴密的保溫技術防止熱量散失,保持室內適當的溫度以利作物生長。在冬季連續陰天的情況下,輸入溫室內的輻射能量不足,隨著熱量的逐漸散失而造成溫室內溫度大幅下降。這就需要額外的能源為日光溫室進行臨時加溫補熱,以維持溫室的正常生產不受損失。沼氣作為加溫的能源可以節約煤炭等常規的礦物能源。1 m3沼氣的熱值約18 017~25 140 kJ,相當于1 kg原煤或0.74 kg標準煤[7]。北方地區每立方米沼氣池每天可生產沼氣0.1~0.2 m3[6]。利用100 m3池容的沼氣池為溫室補熱,每天可節約原煤10~20 kg。
和露地相比,日光溫室是個相對密閉的環境,會產生一些特殊的問題。例如,如何保證作物的生長發育所必需的CO2。在露地情況下,CO2的供給是不成問題的。大氣中的CO2濃度相對穩定,一般在300~350 mL/m3范圍內。在密閉的溫室中,作物的光合作用會大量消耗CO2,造成CO2濃度遠遠低于大氣平均含量,造成植物的CO2饑餓,影響作物的發育和產量。在溫室內燃燒沼氣是產生CO2的一種價廉有效方法。
目前,各種類型的沼氣設施和技術較為成熟,工業用沼氣和農村用沼氣已有一些商品化產品。沼氣和日光溫室的配合需要處理好兩個主要問題:①沼氣池和溫室的合理匹配問題;②保證沼氣池冬天高效產生沼氣的問題。
沼氣池和溫室的合理匹配指的是一定面積的溫室需要多大容積的沼氣池。若沼氣池容積小,則產氣量不足,溫室增溫效果較差。沼氣池池容和溫室面積的合理匹配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溫室加溫所需燃燒的沼氣量和當地的氣候、溫室種植的作物種類以及溫室本身的保溫性能有關,而同樣容積的沼氣池的產氣量也和當地氣候、發酵原料種類以及沼氣池本身的保溫性能有關。據文獻建議[8],每10 m2大棚可用1盞沼氣燈增溫,每盞沼氣燈1夜消耗沼氣0.2 m3。使用稻草豬糞作發酵原料,常溫下沼氣池每天每立方米池容產氣量約為0.1 m3[9]。因此,每立方米沼氣池池容為溫室供氣增溫的面積不超過5 m3為宜。也就是說,每畝日光溫室所需的沼氣池池容至少要在130 m3以上才能產生一定的加溫效果。
保證沼氣冬天產氣效率,是溫室沼氣加溫的最關鍵技術因素。目前市場上有些沼氣設備帶有太陽能加熱功能的商品化產品,但是價格較高。我國一些地區將普通沼氣池建在日光溫室內是個好方法,如遼寧的“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這種模式將日光溫室、沼氣池、蔬菜和禽畜舍結合到一起,保證了沼氣的發酵溫度。
北方冬天保證沼氣發酵溫度的其他技術措施有:①將沼氣池建造在地下較深的位置;②沼氣池外壁和頂部采取保溫材料保溫;③沼氣池上方采用塑料薄膜覆蓋,或沼氣池上建造塑料大棚增溫,夜間覆蓋草苫等材料進行保溫。
5 建議
北方的節能型日光溫室在晴天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冬天一般不用加溫。只有連續多日低溫寡照,太陽輻射輸入溫室的熱能不足的時候,才需要臨時人工補熱。因此,建議進一步研究開發沼氣儲存技術,將平時生產的多余沼氣集中起來在陽光不足的情況下為溫室供熱。這樣可以適當減少溫室加溫高峰用氣需要較大容積沼氣池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統計局.河北農村統計年鑒2006[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2] 河北省水利廳.河北省用水定額[Z].2007.
[3] 張建新,韓 虹.日光溫室二氧化碳施肥技術研究[J].中國農業氣象,2000,21(3):44-48.
[4] 李天來.棚室蔬菜栽培技術圖解[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5] 周長吉.溫室灌溉[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6] SL 267-200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術規范[S].
[7] 張全國.沼氣技術及其應用[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8] 宋洪川,謝 建,董錦艷.農村沼氣實用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9] 林 聰,王久臣,周長吉.沼氣技術理論與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