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珍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學的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的全局。無論是從優化育人環境,還是從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準確地把握科學發展觀的深刻內涵,并予以貫徹落實。那么,教育工作者如何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促進教育的和諧發展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作為教師,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造就產品。產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會改變,要說變,那就是磨損、消耗和毀滅。而我們造就的人才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他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著想,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和完善自己。我們不應該只為了今天所謂的質量而肆意地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把學生僅有的微薄智力全部挖掘出來,我們要學會開發和合理地利用學生的智力,讓他們的智力在學習和活動中得到長足發展,而且為將來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復合型人才。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而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教師把落實新課程標準掛在嘴邊,而不落實在行動上,這樣,有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其實,學生的各項技能是能夠互補的,我們在發展學生德育、體育、美育的同時也在發展著學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們只注重學生的智育,而忽視其他各育,這樣是對學生身心的嚴重摧殘,同樣阻礙著學生智育的發展。我們的學生就會在教師的“讀書啊!讀書”聲中變得麻木、愚昧了。這樣,他們只能成為書的奴隸,而不能成為書的主人,就不會把書本上的知識應用到未來的實踐中。教師要把課堂變成學生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樂園,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地發展。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
我們在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的發展,我們不能抹殺學生的個性,而把學生培養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個性鮮明,具有獨立人格的合格人才。要保護和發展學生鮮明的個性,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及教育的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落實科學發展觀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價值取向,也是我國改革與發展的核心思想。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教育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具體措施有:1.教師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探索新課程評價與考試制度的改革,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2.要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大力整治校園周邊環境,還學生一方凈土,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3.要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優化育人結構,陶冶學生情操。4.要建立師生平等的民主關系,讓學生能和教師進行平等對話,平等交流,使學生在和諧的學習環境中發展自己。5.要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合理利用現有的教育媒體,讓學生開闊眼界,擴大視野,豐富知識。6.教師要確立服務意識,樹立服務育人,服務管理的思想,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
五、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進取的拼搏精神,樂觀向上的處世哲學,開朗大方的個性,寬廣坦蕩的胸懷,不畏艱難的韌性和耐力。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珍愛生命的情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要以身作則,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學生氣質優雅,性格開朗,胸襟開闊,精神飽滿,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成為新時代新型的合格人才。
總之,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站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高度,自覺地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總結經驗教訓,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才保證。只有我們用科學發展觀來指導和統領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才會取得優異的成績,我們的學生才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作者單位:新疆兵團農四師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