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澤彬
摘 要:本文以重慶大足縣中學生本土的“大足五金”為活動載體,將“大足五金”探究活動課方案予以闡述,旨在為豐富學生感性學習經驗,提高觀察、分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精神和創造能力,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大足五金 探究活動 實踐
一、活動的背景
(一)“大足五金”小知識
五金,顧名思義,是指五種金屬,即為金、銀、銅、鐵、錫,泛指金屬,現在說的五金通常用為金屬或銅鐵等制品的統稱。重慶市大足五金業起源可溯至晚唐,距今1100余年,其精湛的“大足五金”工藝與優秀的大足石刻文化同為傳統的兩朵奇葩。南宋名僧趙智鳳曾在重慶市大足寶頂山,按佛經故事建造佛教密宗道場,歷時70年,造像1.2萬尊,促進了重慶市大足五金業的發展。
(二)“大足五金”現狀
重慶市大足五金業主要分布在重慶市大足縣龍水鎮,是中國西部五金產業的亮點鎮,也是重慶市大足縣的工業重鎮,擁有大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一萬多家,從業人員五萬余人。五金產品種類繁多,有近三萬種,現已形成五金、鑄造、汽摩機電、農機配件、鋼模板等六大特色產業基地,擁有西部最大的五金專業市場和西部金屬交易城。
二、“大足五金”探究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開展這項探究活動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品質,努力讓學生運用現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具體的探究活動獲得科學的態度、方法和價值觀念;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培養學生關注生產、關注市場、關注環境、關注資源等人文精神。
三、“大足五金”探究活動預期目標
借此探究活動,使學生對此類活動整個過程有整體認識,學會如何制訂和實施計劃,如何組織和落實探究,懂得怎樣搜集和獲取信息,從而達到培養其社會調查、科學實踐的能力。
四、活動內容、過程和方案
(一)活動內容:“大足五金”溯源及其他。
(二)適用對象:14~18歲(初中二、三年級、高中各年級學生)。
(三)活動時限周期:1年。
(四)活動類型:學校科技活動實踐課。
(五)過程:按以下三個階段完成。
1.第一階段:完成探究準備,制定探究計劃(時間:1~2周)
(1)采用自愿報名方式成立三至五個組,每組4至6人的探究活動小組。
(2)安排探究小組人事分工,選組長、后勤財務、安全聯絡、信息采編等專門負責人員,落實責任,明確任務,既有科學分工,又能協同合作。
(3)印發探究活動有關計劃等資料,組織學習,務必使學生了解“大足五金”探究的一些知識和方法,明確活動的步驟和所需器材。
(4)制定探究計劃,編制活動表格,準備必要的信息采集工具。
探究計劃要分組分工,落實各小組誰擔負對“大足五金”歷史起源、分布、五金產品的分類、生產流程、應用及產品供求情況等等具體內容的探究任務;對探究步驟、方式、方法、預期結果、整體期限、階段任務給予明確;而每階段探究應制訂相應日程安排、所達目標。信息采集工具應有多媒體電腦(電腦筆記本)、數碼相機、攝像機、錄音筆等。
2.第二階段:實施探究計劃,進行探究活動(時間:10~15周)
這一階段活動內容和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選擇大足龍水鎮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大足五金”的分布情況,“大足五金”企業業主情況、能工巧匠、知名五金匠人等,利用錄音、照相機、攝像機、談話記錄、手工繪圖、采集標本等多種形式收集保存第一手資料。
(2)采訪五金文物收藏專家,對“大足五金”的歷史意蘊、文化歷史內涵等作全面的了解和探討,豐富學生知識,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積累五金知識,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創造發明意識。
(3)查閱檢索文獻資料,收集有關“大足五金”內容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拓寬并加深學生對“大足五金”的特點,歷年“大足五金”產品的應用地域,產品技術普及、輻射,“大足五金”產品分類、演變、意義、價值的認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運用資料的能力。
(4)匯總以上資料內容,加以科學分類整理并妥善保存。
3.第三階段:總結探究收獲,闡述活動最終探究的成果(時間:4~5周)
(1)總結探究收獲。對所有資料進行深入研究,并采用科學方法加以鑒別和比較,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得出自己的觀點,寫出調查報告、探究文章和心得體會,形成探究成果,運用豐富的表現手法(如多媒體形式),制成音影資料(如光碟)妥善保存。
(2)展示傳播探究成果。可由學生制作專題網站或光碟播放、學生解說、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在小組、班級、學校、互聯網等不同場合加以展示,突出展示探究結果的科學性和資源共享性。
參考文獻:
1.周明星主編.《教育創新素質與方法》.中國人事出版社出版
2.任長松.《高中新課程與探究式學習》.天津教育出版社
3.王升主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教育科學出版社
4.張廷凱,豐力主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指南》.人民教育出版社
5.鄭金洲.《探究式學習——十八條原則》.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重慶市大足縣教育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