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榮
摘 要:做好后進生轉化和提升工作,可以促進班集體的整體發展,可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從分析后進生的特征、成因入手,對后進生轉化的策略和辦法進行了切實有效的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后進生;轉化;提升;實踐;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6-0093-01
班級中后進生直接影響著班級的整體發展,教師應時刻觀察后進生的身心特點,查找落后原因,充分了解后進生的家庭狀況、思想生活、交友和學習等方面的情況,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對癥下藥,幫扶提升。通常,轉化和提升后進生工作困難重重,但只要教師用自己的愛心、想方設法去影響他們,就會促進后進學生的轉化。現結合多年教育實踐,對轉化和提升后進生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探究。
一、后進生的特征
由于每個學生在生理、心理、智力、性格、品行等方面的成長存在很大差異,且生活環境、家庭教育等不同,繼而產生了相對的后進生。后進生大體可分為三種:學習成績差的后進生、思想品行差的后進生、學習成績和思想品行都差的“雙差生”。
二、后進生的成因
(1)自身原因。學生的身心發展仍不成熟,對所處環境中許多不良語言、不良行為、不良事件等缺乏正確的認識,會受到不良影響。思想行為容易產生偏差,若沒有及時糾正就會養成不良行為習慣或導致思想品行的偏差。(2)家庭原因。有些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知識欠缺、方式不當、方法錯誤、教育思想和方法跟不上;有些家長忙于賺錢,對子女漠不關心;有些家長對子女寬嚴失度,或溺愛或過于嚴厲走極端;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過高,對精神生活、思想品行卻不重視,致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性。還有些家庭不穩定,如父母不和,經常打打鬧鬧,甚至離異,讓孩子失去父愛或母愛,使心靈受到難以磨滅的創傷,無法適應環境,成為后進生。(3)學校教育。在應試教育、擇優錄取的環境下,片面地重成績、輕品行,讓學生的品行發展和思想觀念出現偏差,逐漸成為后進生。個別教師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不足,對學生做不到因材施教,不能換位思考,致使師生關系不融洽,讓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及心理障礙,導致他們厭學或逃學。(4)社會的因素。受到當前市場經濟利益誘因的影響,一些商人為追求利益采取不法經營,其方法和手段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未成年學生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很強,自我約束和控制的能力較弱,容易受到影響,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而成為后進生。
三、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理論基礎
醫教同理,教師對后進生的提升教化與醫生診病相似,要望聞問切究成因,對癥下藥,才能藥到病除。診斷就是研究后進生的成因,望其課堂表現,聞其課外生活,問其思想動向,切其轉化之法。教師應時刻觀察后進生的身心特點,查找落后原因,了解后進生的家庭狀況、思想生活、交友和學習等情況,然后對癥下藥,幫扶提升。同時,教師需具備良好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知識及一些有效的轉化策略,這項工作才能做好。后進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行為目標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經常會受到批評和指責,在學生間受到排擠,致使好多后進生存在較強的自卑感。其實他們非常渴望得到家長、教師和同學的尊重與認同,因此,教師應真誠地關愛他們。愛是轉化后進生的基礎,也是攻破他們防線的利劍,是教育的前提。教師要主動關愛后進生,及時挖掘他們的優點,鼓勵每個后進生,用熱情融化他們,時刻給他們體貼和溫暖。在此基礎上,必須尊重、維護后進生的人格、權利、義務、意愿、情感、要求和意見,一定要信任他們,啟發和引導其正確認識自己的不足,鼓勵他們認識過去、彌補不足,從而融入集體,與班級同學共同進步。家庭教育對子女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后進生的成因與家庭教育緊密相連,因而在轉化后進生時,學校應與家長密切配合,加強家校聯系的頻率和方式,讓父母與學校的思想保持一致,積極配合,以說理為主、少罵、多鼓勵。讓學生感受到家長關心自己、老師愛護自己,這種學校和家庭共有的教育力量,會極大提升轉化效果。
四、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策略
(1)教師要做到身正為范,以獨特的人格魅力感化后進生。如果教師整天對學生拉著臉,嘮嘮叨叨,對工作不負責任,馬馬虎虎,學生就會對教師的說教感到反感。因此,教師必須做得正直,做得公正,以身為范,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2)班級要營造平等積極、團結友愛的班級氛圍,營造積極進取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正確認識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3)分解大目標,謹慎小步走。成功轉化后進生需要很長時間,可以把大目標分解成小要求,讓他們逐個達成,積少成多,不斷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自信,讓他們自己主動進行轉化和提升。(4)教師要善于挖掘后進生的潛能和特長,發現其閃光面,并巧加利用。用賞識教育的方法,有意給他們創造施展才華的平臺,鼓勵他們展現潛能和特長,得到大家的認同和肯定,增強他們的自尊、自信,激發內驅力,促使他們自我轉化。(5)恰當運用“冷處理”與“熱處理”對待后進生的錯誤。“冷處理”就是要求教師對事件或矛盾故意冷淡,引而不發,稍后再處置。“熱處理”就是對問題要觸機而發,及時處置。教師要因人、因時、因事而決定處理方式,使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取得實效。
參考文獻:
[1]郭金秋.“后進生”轉化問題的研究與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王佳.小學“后進生”的成因及教育轉化策略探析[J].亞太教育,20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