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桂敏
藝術的形式與形式美問題,在圖案美學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式和內容是一個整體,沒有無形式的內容,也沒有無內容的形式,內容依賴形式得到表現,形式在內容的前提下存在,形式美法則即是圖案的構成法則。
圖案的形式美法則是圖案的構成規律和構成原理相結合。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主要有變化統一、對稱均衡、比例權衡、節奏韻律。
1.變化統一
它是指圖案中的形態的大小、長短、疏密、位置高低的對比,以及色彩深淺、冷暖的變化,均要有統一協調的關系。對比是變化的運用,調和是統一的體現。變化統一在圖案設計中的造型無處不在,無處不有變化統一的矛盾存在。在圖案的造型中,各種構成因素的差異和同一性的恰當組合,組成藝術作品完美的藝術效果。
任何的意識形態都需要變化的對比,它是一切藝術造型中,普遍采用的一種手段,用以加強藝術的感染力。事物都是通過比較,才顯現其差異和特征,在圖案中變化是差異性的強調,它是求得變化的重要手段,就是將分量、形狀、性質等完全相反的因素,組織在一起,相互襯托,更加鮮明地突出各自的特征。
統一是形象及其要素的同一性和類似性的顯現和強調,它是構成形、色、量和畫面各個部分的組合。它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是強調統一性質部分的共同性和他們的內在聯系,縮小差異性或使差異性有主有從,彼此和諧,相互聯系,產生同一性。其二是不同因素的恰當組合,層次分明,賦之以秩序,其作法常常是一些方面運用對比的手法,另一方面運用調和的手法,使他們之間在交叉穿插中取得“多樣統一”的整體效果。
總之,在圖案中,只要有兩個以上的因素存在,就會存在誰主誰次的問題。在設計變化統一中,他們不能同等對待,而是要有主有次地對待,變化中有統一,統一中有變化,使一方居于統轄的地位,做到既變化又統一。以色彩為例:紅色和綠色是兩個對比很強的色調,他們是相互爭艷的互補色,為了適應人們在視覺和審美方面的習慣,達到既變化又統一即對比調和的藝術效果,一般以紅色為主,綠色則作為配置,或者以綠色為主,紅色作為配置?!叭f綠叢中一點紅”說的就是這種現象,“萬綠”不是一大塊綠,而是與形象結合的一組綠色,造成統轄畫面全局的作用,“一點紅”則是畫面的經典部分,稱為視覺的焦點,從而達到變化統一的完美效果。
在設計中變化統一如何改變,要受到目的和功能的制約,要因時因地,靈活掌握。
2.對稱均衡
它是圖案最基本的組織形式。對稱是以中心軸為準,在上下或左右同形同量,我們稱為對稱。對稱可以產生安定與統一的感覺,自然界到處都可以發現對稱的因素,對稱是一種常見的規律,對稱的構圖具有莊重、整齊的美感。
均衡在畫面中是一種視覺因素的穩定,它“異形異量”,人們可以從形的大小、色彩、位置、質感等方面來達到視覺上的平衡。它符合人們心理上的要求,人們往往在心理上要達到一種力的均衡,畫面中的各種因素的組合以不失調、不失去重心為原則,均衡的畫面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取得,如在圖案中可以通過動物、人物等的變化來實現。
對稱往往使人產生拘束,呆板的感覺。均衡也容易使人感到平淡,在具體應用時可以在穩定中求得變化,求得視覺上的表現力。對稱是均衡的發展和變化,適當改變結構就能使均衡變為對稱,
3.比例權衡
權衡是指物體重心是否穩定。物體的造型權衡位置不同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它的偏下給人以穩定之感,偏上或左右給人以不安定的感覺。比例是指物體與物體部分、形象與形象的部分之間的長短、高低關系。世界上的萬物都有自己的比例關系,符合人們的心理和審美的要求,在圖案變化中往往要根據這種要求去做,最理想的比例是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所創造的黃金分割比例,如:書籍雜志的設計、報刊、招貼的設計等。合理的權衡與比例是視覺與心理審美要求的重要手段,在運用中要以人為中心。
4.節奏韻律
它的特點是使圖案形象和設計要素有強烈的秩序,效果優美,運動感強。節奏是音樂術語,韻律是詩詞術語?!巴曄鄳獮橹崱蓖畏磸褪菆D案節奏的基礎,圖案的節奏是通過形象及其要素的有秩序的反復和刻意安排而形成大小比例、疏密間隔、長短高低、虛實間隔等變化來實現的。圖案的節奏,實質就是空間形象的反復與變化,引起人們的視線在時間上有秩序的運動。同形反復在人們視覺形成知覺記憶,會造成節奏性美感。
圖案的韻律就是有變化的反復,它是構成圖案韻律的基礎和條件。它要求有組織有變化的相互交替。它是形象及其要素在節奏基礎上的完美組合。和音樂的韻律一樣,是一定內容和思想感情在節奏中的體現,即在圖案的節奏中,賦之形象及其要素的秩序變化,通過線、形、色的聚散、轉換更替、交錯重疊、逐層漸變、回旋反轉等縱向復合,從而體現一定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圖案的韻律就是體現作者的主觀意向。
節奏和韻律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之間相互聯系,相互襯托,相互依賴。節奏是韻律的基礎,是條理性、重復性、連續性的圖案表現形式。韻律是節奏基礎上的個性體現,是一種有秩序的變化,有變化的完美重復,是節奏的藝術深化。沒有節奏就沒有韻律,而節奏又包含著一定的韻律因素。節奏和韻律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
圖案的形式美法則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不能孤立看待,雖然它們會不斷地發展,不斷地創新,但已成為圖案作品和設計構思的理論依據,是長期以來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理論依據,在圖案設計中無處不存在,理論是從實踐中來并指導實踐,但不能代替實踐,不是懂得理論就行,要掌握它們還需要通過反復實踐和運用,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更好地理解它們,只有通過實踐苦心鉆研,才會有所領悟,運用自如。
作者單位: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一職業技術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