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愈玲
摘 要:古代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也講究文采,這是很有道理的。俗話說:“人靠衣服馬靠鞍”,寫文章也是如此,一篇文章如果只是干巴巴的敘述,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必須要靠一些修辭來打扮點綴,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可見修辭對寫好一篇文章是很重要的。
關鍵詞:修辭 反復 比擬 比喻
古代的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講究文采,這是很有道理的,孔子曾經說過:“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边@對人們寫文章有很好的借鑒作用,《論語》不但蘊含著儒家思想,而且語言含蓄、優美、精煉,因此大家把它稱為古代文學的典范,劉勰的《文心雕龍·情采》中也這樣說:“言以文遠”,意思是說文章因為有了文采,才能流傳千古。俗話說:“三分長相,七分打扮?!睂懳恼乱彩侨绱?只有經過事事四五通的打扮,才能使文章達到精妙世無雙的效果。打扮的方法各種各樣,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修辭手法,巧妙地運用修辭會使文章煥然一新。
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修辭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一、反復表現強烈真摯的感情
反復用在說理文、記敘文中,能起到加強論點,分清條理的作用;在文藝作品特別是詩歌中運用,能表現強烈真摯的感情,起到強調主題思想、增強旋律美的作用。如高爾基的海燕中有這樣的句子:“……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重復使用“遮不住”這個短語,強調了海燕堅信革命必勝的信心。
二、比擬讓人對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
比擬能讓讀者展開想像的翅膀,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捕捉它的意境,體味文中的深意,還能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用比擬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表現憎惡的事物,可以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之感。
有位學生在《平凡讓我不再孤獨》一文中寫道:“當地上的小草東倒西歪的臥在地上時,我心里酸酸的,同病相憐的感覺油然而生,可是當太陽公公再次露出紅紅的笑臉時,它沐浴著陽光又精神抖擻的站在那里迎風招展?!?“東倒西歪”寫出了小草受風雨襲擊時受傷的樣子,“精神抖擻”又寫出了小草朝氣蓬勃時的情態,小草就像一個人一樣活靈活現的展現在我們面前。
三、比喻使抽象的事物變得生動形象
比喻也就是打比方,用在說明、記敘描寫中,可使抽象的事物變得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讓人容易接受。
有位學生在《人生》一文中這樣寫:“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就像迂回的小路,坎坷不平,也像一碗菜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把人生比喻成路和菜湯,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人生的艱難坎坷,把人生這個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了。如果寫成“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坎坷不平,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本妥屓讼胂癫坏饺绾慰部?如何五味俱全,文采大打折扣。
有時候,這些修辭不是單獨使用的,它們往往出現在同一個句子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然,我們不能為了形式而形式,那樣會陷入形式的誤區,但充分的展示自己的文學才華,使自己的文章多幾分姿色,多幾處亮麗的風采,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捷徑。為了使自己的文章豐富多彩,恰當的使用修辭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文獻:
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學語文課程教材研究所開發中心編著的《語文》,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陜西省柞水縣蔡玉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