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芹
《九年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強調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作用,關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和方法,倡導在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基礎上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可見,小組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組織形式,已成為教學任務、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對此,筆者以為,在新課程英語課堂教學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培養其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促進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一、在“呈現(Presentation)”環節,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在介紹教學目標后,對語言的訓練就開始進行了。這樣的操練,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熟悉語言項目,了解學習內容;另一方面,便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以便他們掌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筆者以為可以使用小組合作進行探究,主要的做法是:(1)學生閱讀文本,了解熟悉文本內容;(2)選出探究話題,便于確定合作內容;(3)小組得出探究的結果,并予以展現;(4)建議學生進行模擬表演,以激活學生的學習激情。
在進行這項活動時,如果有學生遇到一定的困難,如對新單詞的識記困難,教師可以這樣詢問:“Lets help him/her together.”,“Can we help him/her?”通過這些來幫助學生,其實也達到了一個小組活動的效果,只不過這時是一個班級為單位的“大組”。這樣做的優點是節奏快、密度大、頻率高,能使學生在緊張強烈的氣氛中興趣濃厚,人人參與,學困生也能夠掌握。
二、在“練習(Practice)”階段,激活學生學習的激情
為了幫助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課堂所學的內容,筆者以為在“練習”階段也可使用這樣的方法。其主要的合作流程為:(1)選擇富有豐富性的話題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2)鼓勵學生自己發表各自富有個性的答案,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鼓勵小組之間進行爭論,以激活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時,一定要注意發揮“助手(helper)”或“引導者(guide)”的角色。這樣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能夠便于小組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完成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對學生在合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予以及時指導,以便提高課堂小組合作的效率。
三、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拓展延伸學生的學科素養
學生在學習完了一定的章節之后,離不開一定的復習鞏固。這樣,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還能夠培養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能力。筆者在教學中主要運用了如下的步驟:(1)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小組予以表態,以便他們能夠歸納出富有相同性的觀點;(2)小組合作,進行表演所學的內容,并允許他們在合理的想像范圍內進行自主創新;(3)建議各個小組進行互相評價,以體現新課程英語教學的多元化評價要求。
教師在此中,一定要注意:(1)及時表揚學生的創新之處,滿足他們學習發展的心理需要;(2)融入學生的活動之中,便于了解情況;(3)對學生的不足予以糾正,提高鞏固的準確性。
四、課堂教學案例展示說明
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7A的Unit6的“Fashion”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就按照上述的教學步驟進行教學:(1)在呈現(Presentation)階段,主要的教學流程是:①Preparing the clothes:such as blouseoot②利用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進行反復操練;(2)在“練習(Practice)”階段,主要是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學習和小組成員上臺表演的形式予以開展;(3)在“鞏固(Consolidation)”階段,筆者主要通過:①Talkingabout the show;②識記一些主要的英語詞匯;③using “can”和“may”。
學生在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一方面,能夠增強自身英語學習的情感體驗,了解一些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語言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深化對文章內容的認識,培養了他們團隊合作的精神,促進了他們非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總之,學習英語如果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就可以有效地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以及運用語言的能力。
作者單位:江都市郭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