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杰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一個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教育規律,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形成并獲得廣泛的對學習生活的情感認識、態度體驗和價值觀取向,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
情境是指外界事物所形成的情景與環境。學生學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生有了一種強烈的學習欲望,才能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情境教學法,創設富有刺激性,具有吸引力的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打開思維的“閘門”,使之進入“心求知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激起學生的疑惑、矛盾感與好奇心,形成探究的動機,從而主動參與并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思維,并在其過程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二、參與提問,搭建學生主動學習的平臺
學生是否善于提問,不僅標志著他是否在主動思考問題,而且能看出他是否具有一定的創造力。創新教學不像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那樣,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而是倡導學生要積極參與課堂,自己去發現、挖掘、探究并獲得結論。在大力倡導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我們應從培養學生提問開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較大的提高。在教學中,要讓學生自己在學習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在相互討論中解決問題,真正做到讓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效果好起來。這種放開的課堂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且更重要的是徹底解放了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為學生主動學習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三、提供時空,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
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充滿著學生的思考、質疑、猜測、辨析等探究性活動。在教學中,教師要把自己置于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地位,努力營造一種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課堂上把時間全部還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給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材料,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去。讓學生不但有機會“問”、能經常“議”、自由“講”、而且還能自由閱讀。凡是能讓學生動起來的活動都可以在課堂上試一試,使他們知道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寫字,還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這樣,課堂不再是教師單獨表演的舞臺,而成為學生施展才華的七彩空間,教學活動會呈現出生動活潑的局面,學生也在這種開放性的學習中品嘗到學習的快樂,并學會運用多種形式去探索新知識。
四、參與評價,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在現代教育過程中自我評價是一個重要環節。學生通過經常性的自評,不斷校準自己行為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從而更快更好地實現目標。學生自評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某些問題的思考過程進行分析評價,不僅能增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感情交流,增強他們的交往與合作,而且能促進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使他們相互取長補短,自我完善。
總之,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參與學習,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讓學生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在探究中拓展,努力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河南新野縣教體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