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志平
摘 要:高中新課程改革雖然優點不少,但是課堂模塊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盡可能解決這些問題對于推進新課程改革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關鍵詞:高中歷史 新課程改革 模塊教學 問題 對策
2005年秋季,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我們江蘇省范圍內全面鋪開,到目前為止,歷時四年左右,而且已經進行了一次新課程下的高考,馬上要舉行第二次。江蘇高中歷史新課改選用了人教版和人民版兩種版本的新教材。但是,最后的考試只有全省一張試卷。我從2005年到現在一直承擔著高中循環教學,發現在新課程改革下歷史課堂模塊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讓我們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充滿期待的同時,也有了一些不安與困惑。這里把我在課程改革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及我的一點思考提出來,和各位歷史教學界的同仁共同探討。
一、高中歷史新課程模塊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1.學生知識儲備與課程標準的要求有距離
高中歷史新教材的編寫是建立在學生初中很系統完備學習了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的基礎之上而編寫的,學科課程設計的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以主題方式呈現的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與目前高三二輪復習的內容和形式相當,這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孩子的基礎相對較差,其一初中階段的歷史沒有得到應有的正規教學,歷史學科知識和學科思維方式基本空白。其二分班以后,選歷史的學生極大部分學生不是因為興趣,而是因為無奈,這些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知識基礎等方面存在問題。這給高中歷史教學造成了較大的困難。
2.歷史必修教材內容太深,歷史縱向線索不明確,跳躍性大,出現了新的繁、難、雜
師生們普遍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就是必修課的教學內容過深。具體說,就是教材彈性太大,內容過多,在教學實際中難以完成。新教材用模塊專題的方式來編寫教材,本意是使教學內容精練,突出重點主題,但導致跳躍性大,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被弱化,造成新的知識密度太大的問題。例如人教版必修①第七單元第3課《資產階級代議制在歐洲大陸的發展》關于“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教科書把1789年以來法國經歷的大革命、拿破侖第一帝國、波旁王朝的復辟、七月王朝直到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的整個歷史畫面,僅用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一帶而過。這段歷史在舊教材中至少3課時才能完成。如此一來,就增加了教師把握和駕馭教材的難度,展開來講吧,時間不夠;不展開來講吧,學生不知所以然。
3.版本不同對教學內容的取舍是教學組織的難點
目前江蘇省使用的歷史教材有“人民”和“人教”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的教材,無論在教學內容和呈現方式上都有比較大的差別,而課程標準的表述又很籠統,如何正確把握教學的“度”是個難點。一個課標多個版本的教材,就說明了任何一種教材都不能夠成為我們設計和開展教學的唯一依據,教材僅僅是一本材料或一種資源,甚至是一種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邊聽講邊看書代替了邊聽講邊思考,對學習質量必然產生嚴重影響。但是現實的考試,分數決定一切的時代,迫使教師不得不“再回到從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
新課標要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要掌握大量的史料,必須收集整理有關資料,而學生的課業負擔比較重,時間很有限,上網查閱的條件不具備。
二、應對問題的思考
面對新課程改革中模塊教學存在的這些問題,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做了一些嘗試,想了一些辦法和對策,具體如下:
1.整合教學內容,處理好新舊教材之間的關系,適當補充
新教材大量采用原始文字史料、實物、圖片等,盡量接近歷史的真實、但會給學生帶來語言和學習上的障礙。在有限的時間里,在閱讀基礎一定的情況下,學生難以全面地理解教材中的觀點,學習中有一定的困難。如必修1中,講抗日戰爭的意義,說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但是教材并沒有二戰中,中國參加一系列國際會議的內容,這就需要補充。
2.總復習最好以通史下的專題復習為主
近年新課程歷史高考題試題編排次序注重古今中外的時序性和空間性。因此,我們在復習中不能盲目按教科書序列,而要構建以專題為基礎的通史知識體系特別是通史,學生往往稀里糊涂。所以,加強通史的復習還是有必要的。
3.加強歷史學科學習方法與時政熱點的滲透
針對目前高考開始出現什么是歷史,什么是歷史學,歷史證據如何采集,史學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等等歷史學習方法的考查,我們都要清楚地制定目標,以探究式、灌輸式等不同的方法加以達成;高考在社會隱性地折射社會熱點問題,如江蘇2008年高考中關于羅斯福新政就和目前政府刺激經濟有聯系。
4.重視學生的知識背景,把握教學節奏,不能貪大求全
教學中,應該是合理地確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改變“一刀切”的做法,對學習困難生采取低起點、小步子,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把教學訓練目標分成有梯度、連貫的幾個分目標,一步或幾步達到標準要求。對學習優秀生則允許他們超標準、超進度學習,對作業的選擇也應該取舍,特別是一些比較難、深、偏的試題大膽拋棄。
總之,新課程改革才剛剛起步,對每一位教師來說任重而道遠。課改是一種必然趨勢,只有教師去適應新課程,而不存在新課程去適應教師,因此我們需要轉換觀念,把握角色定位,積極實踐,大膽探索,勇于創新,全面推進新課程的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