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山
為了體現(xiàn)教育跨越式的發(fā)展,學校在管理中應努力探索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轉變教育觀念,建構學習型組織,實施人文關懷。以與時俱進的精神,面向未來,使每一位師生得到最佳發(fā)展,走向成功。教學管理中,管理者的人格力量和品質(zhì)影響將成為推動教師教育活動的有效力量。這一功能是借助管理者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水準、通過制度化和人文化的并行傳遞來體現(xiàn)的。
一、主觀理念的人文性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首先應該重視靈魂塑造工程。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在春風化雨的環(huán)境中逐漸明白為什么活著,牢固確立一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讓人文思想融入校長的一切行為,不要感情用事、個性處事、浮躁做事。校長要引導教師樂觀向上,積極進取,自覺充當教師靈魂和心理的導師。人永遠是管理活動中最寶貴的資源,充分調(diào)動每一位職工的積極性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保證。首先,學校管理者要盡可能地“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其次,管理者要從“制度管理化身”的心理優(yōu)勢中解脫出來,克服“我是領導”的優(yōu)越感,平等地對待每一位教師,尊重他們的人格;第三,要讓學校群體中每一個人,特別是教師都有合法的自由發(fā)展和時間支配空間。試問在這樣充滿人文關懷,充滿溫情的“管理”下,誰不盡心地工作、學習?
二、管理意識的人文性
尊重和理解人,是實施學校有效管理的先決條件。學校的中心工作是圍繞人來進行的,工作是人做的,只有先管好人,才能管好事,管理的核心是人。因此,工作中要根據(jù)教師的心理特點及工作特點,首先要尊重教師人格,給教師工作環(huán)境和心理空間一定的“自由度”。為教師工作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教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得到恰如其分的發(fā)揮。其次是要一視同仁,給教師心理一種公平感。管理者要一視同仁,將心比心。更不能犧牲一部分人的積極性來換取另一部分人的積極性。同時校長應該有獨立組織、決策和指導的能力,讓每位教師感到背后有校長的支撐,開展工作有一種安全感,教師自然沒有任何理由不干。第三是校長要“蹲”下去親近每一位教師,研究每一位教師,給予教師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讓教師找到自己的位置,盡力幫助教師把握一切機遇,可以顯示更多的親和力,產(chǎn)生潤物無聲的效果。這就是校長在化解難題同時也是為教師的成長與發(fā)展營造了一個“場”。這個“場”給教師搭了臺子,給了路子,實現(xiàn)學校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學校的管理是復雜的,校長的管理是多層面的。提高校長的管理藝術,是學校工作的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規(guī)范制度的管理里面,我們要學會做人情工作,讓我們的工作環(huán)境里,充滿人文味道。
三、人際關系的人文性
人是社會的人,不是一個簡單的存在物。在人生存的時候,精神的層面、意義的層面、社會價值的層面,不同的人是不一樣的。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比物質(zhì)的獎勵還要重要,其管理原則就是要強調(diào)對人的精神層面的滿足,強調(diào)對人的尊重,強調(diào)對人的理解。加強人際溝通,營造舒暢的心理環(huán)境。學校的人際溝通主要有領導與教職工的上下溝通、教職工之間的平行溝通和師生之間的友情溝通。加深友情溝通,融洽同事關系。讓教職工知道領導想做什么,做了什么,讓教職工相互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質(zhì)、特點、成績、困難等,在群體生活中多些“平等”,少點“架子”;多些“微笑”,少點“臉色”;多些“合作”,少點“說教”;增進彼此的尊重和理解,及時消除誤解和隔膜,營造一個學校關心教師,教師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教師支持領導的融洽聯(lián)動和諧環(huán)境,讓互敬互愛的旋律充滿整個校園。
四、校園個性文化的人文性
校園文化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一種環(huán)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文化是一種思想,文化是一種氣質(zhì),文化是一種底蘊,文化也是一種內(nèi)涵。當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成為一種氛圍,成為一種傳統(tǒng),一所學校也就有了靈魂。學校是育人的殿堂,物質(zhì)文明建設應當與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校容校貌應當成為物化的學校文化。其原因就在于學校的物質(zhì)建設是匠心獨具的結果,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審美性、教育性,這樣的校園魅力就在于到處流溢著人文的光澤。這就是學校人文管理的內(nèi)涵。
作者單位:中壩鎮(zhèn)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