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群芳
教學情景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要素,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景是促進學生學習,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然要求。一位德國學者曾經有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景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于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于情景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更好地被學生吸收和掌握。那么我們如何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呢?
一、勤做實驗,激發學生興趣
達·芬奇說過:“實驗是科學知識的來源,智慧是實驗的女兒”。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繼續、補充、擴展和深化。它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物理、化學、生物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生在實驗中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聲、光、電、磁、動力等知識在實驗室一一驗證;可以用大小不等、高矮不同的瓶瓶罐罐,用赤黑黃綠白藍紫的化學藥品做出萬千變化的化學實驗;可以觀測到許許多多的生物標本、模型、裝片等,體會生命的力量。
二、演示規范,鍛煉學生能力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應盡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見的東西應盡量放到視官的跟前,一切聽得見的東西應盡量地放到聽官的眼前……假如有一個東西能夠同時在幾個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應當用幾個感官去接觸。”演示能創設直觀情景。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并促進理性認識的發展。因而對于做好所教學科的演示實驗和分組(探究)實驗,是實驗教師的基本功。任何一個演示實驗都要求實驗教師精心準備,在進入課堂前都要求試做,檢查效果,不要臨陣出錯。做好演示實驗要做到精心示范。實驗教學中教師的每個細小動作都為學生所注意,教師在實驗中要喚起學生的有意注意,消除學生的無意注意。教師在演示物理和化學現象的過程中,每個動作都要美觀、沉著而又準確。任何時候都不能違反這個原則,如果馬虎草率,用手去拿砝碼和固態物品,用嘴去吹燃著的酒精燈或在開關閉合時就連接用電器,那么這樣的演示實驗就會給學生留下極壞的印象,不利于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在演示桌上,任何不用的東西都不應放置。用左手拿的要放在左邊,用右手拿的要放到右邊,常用的東西要放得近,矮的東西要放在高的前面,以便全部用品都容易看得見,容易取用,用過的東西要放回原處。所有這些都應為學生作出榜樣。探究實驗的開出,要重在培養學生能力,要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參與,使學生養成對所做工作進行評估的好習慣;重視探究中的交流和合作。
三、共同閱讀,競賽獲取知識的速度
理科教材也有很多文本內容,教師可以同學生一起閱讀教材時,不妨采取語文學習的方式:咬文嚼字,來分析字義字形,加深印象,如“串聯”“并聯”中的“串”“并”字,物態變化中的“熔化”是吸熱過程,與“火”有關,所以是“熔化”而不是“溶化”;辯詞析句,如能量守恒定律中的“轉化”和“轉移”;分析物理概念語句的表述,比如語序、范圍副詞、介詞詞組等,來加強理解,甚至教材閱讀完后還可試著寫寫中心思想來比賽獲取知識的速度。
四、玩玩魔術,體驗知識的新奇
比如教學不同液體的沸點時,可玩“油鍋中撈錢”的魔術,(利用硼酸的沸點低),又如教學紅磷或黃磷的屬性時,可玩“手指點燈”的魔術,來讓學生體驗知識的新奇。
五、整合各科資源,聯系相關知識,形成系統記憶
比如“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大于任何一個而且是最大的,并聯電路的總電阻小于任何一個而且是最小的”,就可以與數學中的ax2+bx+c=0,在Δ>0時的求解形式聯系起來,拓展學生知識的橫向聯系。
六、聯系現實生活,體驗知識無處不在
這是新課程明顯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了解生活和社會中處處有物理,讓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
總之,教學情景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情景是利用一個熟悉的參考物,幫助學者將一個要探究的概念與熟悉的經驗聯系起來,引導它們利用這些經驗來解釋、說明、形成自己的科學知識。”(喬納森《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創設有價值的學習情景,促進學生有意義的學習!
作者單位: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