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冬輝
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效果的好壞是以學生參與的程度如何來決定的。新課標更強調培養學生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引導全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結合教學實踐,淺談幾點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課堂人際關系,是學生積極參與的前提
1.對學生保持一份愛,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師生的關系是學校課堂的主要人際關系,應該是平等和諧、教學相長的關系。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個學生,對學生和自己所授學科充滿真摯的熱愛情感,以飽滿的精神和負責的態度投入課堂。只有為學生提供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才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有利于創造型人才的培養。
2.建立友愛、互助的同學關系。
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人際關系不僅僅是師生的關系,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一個團結向上、凝集力強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夠很好地促進教學。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協調課堂中學生之間的關系,幫助學生彼此友愛與互助,樂于一起探索學習,共同分享學習的樂趣與收獲。當一個學生回答“卡殼了”或不完整時,教師可說:“誰來幫幫他?”當學生圓滿回答后,讓其余學生拍手以示贊揚。在教學過程中還可設計讓學生動手合作、相互訂正、集體討論、小組學習,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與交流。
民主、友愛的課堂人際關系,能把“教”與“學”融洽在情感交流中,使學生在一片和諧的氣氛中愉快地參與學習任務。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欲望
數學是一門充滿神奇趣味的學科,教師要充分聯系學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制造懸念,引起學生思維上的沖突,創設情境,使教學過程始終對學生有一份吸引力,吸引他們主動去探索問題,發現規律。如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用手指表示每個同學所分到的蘋果的個數:①有8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②有6個蘋果,平均分給3個同學。③有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當第三小題出示后,本來興奮的學生,這時個個面帶不解的神情,無所適從。此時學生的思路受到阻礙,想早點知道“謎底”,隨著教師的導入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參與教學過程。
此外,還可創設疑問、辯論、探索、巧設“陷阱”、設計“障礙”、動手操作等教學情境;應用電教媒體的動畫、音響功能創設愉快情境,都可以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的各個環節,自覺主動構建知識。
三、重視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特殊的認識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數學學科的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以此為動力使他們自始至終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教學活動。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道練習題,要求答對的,可把獎杯拿回去,答錯的獎杯留給教師:

這一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了學生,他們個個爭先恐后,踴躍參與。
此外,數學課堂教學要注意采用電教媒體,把學生的注意集中到媒體展示的知識的內容上;還可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樂于參與其中。
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參與意識
“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蘇霍姆林斯基語)。創造成功是促使學生形成穩定持久學習情感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的成就需要,為學生積極創設成功的條件。
如讓學生準確完整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正確解答難度較大的練習題;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道練習題;發表新穎、獨特的見解;提出有價值的質疑……讓學生獨立探求新知的過程中獲得成功。兒童的學習態度、情緒心境和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具有高度相關,教師的表揚是對學生最大的鼓勵,“講得好”、“說得不錯”、“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這道題解答得真棒!”等贊揚和鼓勵學生的語言應常掛在教師“嘴上”。對于講得不好的也不能一概否定,相反更應該給予鼓勵,耐心開導。通過語言藝術,運用評價的激勵功能,可以增強學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和信心。
五、領會數學內在美,提高參與積極性
數學以高度抽象、極其簡潔的形式和思想反映了客觀世界的內在美,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羅素所說:“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領會數學美,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探索的積極性。
1.從故事中體會美。
數學的每一個公式,每一個定理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通過講故事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所在。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向學生講述祖沖之的故事;結合課本中介紹的小資料向學生講述著名數學家研究數學的偉大成就,這樣既增加學生民族自豪感,同時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2.從直觀教學中欣賞美。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很高程度的形象性,而數學知識本身又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我們在教學中可合理使用直觀教具來解決這一矛盾,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充分欣賞數學知識的內在美。如教幾何知識時讓學生拼拼,擺擺、畫畫,既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同時欣賞數學的對稱美、統一美及簡潔美。
3.從數學應用中體會美。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廣泛應用于生活實際。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數學知識,并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目的,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好數學作為一種需要。如幫助家里計算每月水電費;為室內裝修戶測量并計算鋪地面要用多少塊磚,噴涂房間需購買多少顏料;怎樣用繩子在地面上畫一個圓……。總之凡是有助于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都讓學生去實踐,使學生越學越有趣,同時也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好學風,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東山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