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曉丹
摘 要:“山寨文化”的出現和流行是一種思維的革命和意識的進步。本文從“山寨”起步,利用趙云峰老師的山寨版“線和角”的復習來談談自己自己對復習課的理解。
關鍵詞:再創造 思維 梳理
一、復習與再創造矛盾嗎
復習可以促使學生回憶,進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復習的基本出發點是幫助學生減少遺忘,增強記憶力。因此,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實際活動來獲取數學知識。這個過程被他稱為“再創造”,顯然復習課與再創造是不矛盾的。復習課應該有復習課自身的創造性。本節課的再創造,就是復習整理方法的運用。在教學片段二,我開始引導示范用列表法,引導用網絡法,回憶用集合法,運用自創法。在學生自由整理角的知識的時,就發現學生整理得很全面。有了相應的復習方法,學生復習其他知識,得心應手了。只是初次進行這樣的整理嘗試,學生并沒有出現獨創的整理法,但是隨著這冰山一角揭開,學生自主整理知識的能力有了很大地提高。
二、復習與練習怎么處理
如果把復習課簡單的與練習課等同起來,將復習課上成了練習課,這樣必定會使得復習課失去了其應該有的梳理知識、溝通知識、提升能力等功能,這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當練習的思維含量不夠,多數停留在回憶、鞏固的層面上,沒有體現這部分的重難點,那么學生的能力是不會有提高的。我覺得復習課不等同于練習,但是也不能缺少練習。練習是為復習服務的。在教學片段二的練習里,我把復習藏在練習之中。在練中復習,在練中整理。從一道題目里,窺到了垂直與平行知識點的整理體系。
復習課的練習是必要的,練習的時間要足。經過一段時間學習,要針對學生易錯、易混淆、難掌握的知識點,精心設計針對性強的復習內容,《數學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愿望。在片段三的練習,取材自生活,取意于垂直、平行線的畫法等的復習。而且本課的練習也不是獨立于其他知識而存在,把垂直、平行知識運用于位置。
三、復習課重思維與還是重技能
從整理方法的取名、運用、自創,把《圖形的認識與測量(一)》復習定位重在思維的提升。我們說復習課的目的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梳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結構化,并有效地喚醒學生的舊知;二是熟練技能,形成能力,提高正確率;三是發展思維,在復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的生成。作為一節完整復習課,三個方面的目的往往糅合于同一課中,不可分割。但是到底是重思維還是重技能,要看是哪類專題的復習。如概念類的知識時,一般要體現出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系統為主要特征,應重思維;復習計算的方法和法則等要體現出熟練技能,形成技能為主要特征。
四、幾何畫板的運用是不是在作秀
幾何畫板在初中幾何里,是學生學習的常用工具,就像我們的常用字典一樣。小學階段的知識與初中知識并不脫節。如果真要說幾何畫板的運用是作秀的話,那也是故意秀給學生看的。讓學生初步接觸初中將要接觸到的工具,為新知識與舊知識做好鏈接,也是我們的復習課的目的之一。當然,作為小學教師的我,應當把畫板的應用滲透在各幾何圖形的教學中,而不僅僅是復習課。
數學的課堂,本身就是充滿智慧的課堂。在我眼里,數學課的智慧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有人說“平時教學是栽活一棵樹,復習過程是育好一片林”,教師運用智慧提升復習課的質量,學生在復習課上得到智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奚定華.數學教學設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趙云峰.《線和角的復習》教案設計
5.顧汝佐.課堂教學設計和指引.人民日報出版社
作者單位:溫州市岠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