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杰
當前,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教學生“會學”比教學生“學會”更重要,高中化學教學也是如此。所以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方法,是我們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讓學生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
學生剛上高中時,很多數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他們讀書一目十行,根本不動腦、不動筆。因此,他們在閱讀時抓不住重點,前后知識不能很好地聯系起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每一章教學開始,都給學生列出閱讀提綱,讓學生明確閱讀重點、難點,明確指出閱讀的目的,并采取粗讀和精讀的閱讀方法,努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
1.學生利用老師的閱讀提綱進行課前粗讀。粗讀就是先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閱讀,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并找出學習的重點、難點,哪些問題是自己清楚的,哪些問題弄不懂。要求學生對不懂的問題先自己去理解,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在聽課時找出自己的錯誤,并分析自己理解錯誤的原因。如果學生是概念不清,就要求學生加強對概念的理解。在教學中,對學生如此而反復的閱讀培養,使他們學會了粗讀的方法。
2.課后精讀是掌握化學知識的重要方法。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精讀,就是為了使學生對老師講授的內容和書本中的每一個概念、每一個知識點都逐字逐句地去推敲,力求對每一個概念都能深刻地理解,對每一個知識點都能有機地與舊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能熟練地應用新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精讀,提高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化學記憶的常用方法
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很多,并且都要扎扎實實地記憶下來,只有這樣,才能在解題過程中,正確熟練地運用概念,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就根本談不上解題的能力。但如何記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我耐心地向學生提出以下幾點記憶方法:
1.對比記憶。如對氧化-還原反應及氧化劑、還原劑等概念采取對比記憶,找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結合具體的反應逐步明確這些概念的本質含義,把抽象的概念同實際結合起來。對比記憶,能收到較好的記憶效果。
2.簡化記憶。就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重點掌握概念及基本理論中的關鍵詞。例如,對于如何配制物質的量濃度溶液時,就可以精煉地概括為十二個字“計算、稱量、溶解、移液、洗滌、定容。”這就大大簡化了記憶的內容,并抓住了事物的本質,記憶起來既準確全面,又能持久牢固。
3.口訣記憶。此方法對于容量大、記憶難且易混的基本理論有重要的作用。如酸堿鹽的可溶性,就可以這樣記憶:鹽酸鹽不溶銀亞汞,硫酸鹽不溶有鋇鉛,硝酸鹽全溶無沉淀,碳硅磷亞硫酸鹽,它們只溶鉀鈉銨,三大溶堿鉀鈉鋇,是酸均能溶于水。
三、及時的歸納總結是學好化學的重要手段
化學知識內容繁多瑣碎,若不加以及時的總結與歸納,很難使學生熟練地掌握化學知識。只有采取及時、科學歸納總結的方法,才能使學生找出各章各節相互聯系及不同之處,并使學生更快掌握化學知識。以下是我采取的幾點指導方法。
1.引導學生把概念相近的或易混的歸納在一起,采取比較的方法,分析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例如同位素和同素異形體這兩個概念,相同之處都指的是同一元素,所不同的是同位素是指同一種元素中子數不同的不同種原子間互稱同位素,如11H、21H、31H等。而同素異形體是指同一元素原子的結合方式不同,也即結構不同,如石墨和金剛石。
2.引導學生自己動筆歸納總結出一些表格和脈絡圖,這樣能加強學生對概念和基本理論的理解。如,氧化-還原反應、酸堿鹽的轉化、物質的質量和氣體摩爾體積的關系等,引導學生把它們列出圖表。在教學中,通過這樣的總結,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系統性的掌握。
3.引導學生由特殊知識總結歸納出一般的規律性。如,在學完乙醛的結構和化學性質后,對于乙醛具有銀鏡反應的特性,歸納總結出凡含有醛基的有機化合物如甲酸、甲酸某酯、葡萄糖等均有此反應這樣一個普遍規律,為學生更好地掌握醛基的還原性奠定了基礎。
四、科學的實驗方法是學好化學的關鍵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非常強的自然科學,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態度及科學的實驗方法,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正因如此,我在多年的實驗教學中,總結出以下教學指導方法。
1.實驗前認真預習實驗,并寫出預習報告,對每一個實驗都讓學生自己預計其現象和結論。做到有目的、有問題、有重點的預習,只有這樣,在實驗過程中才會全面、正確地觀察實驗,收到實驗的良好效果。
2.在實驗過程中,詳細認真地向學生講述實驗的內容,包括儀器名稱,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特別是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
總之,作為老師在高中化學教學中,除了要不斷探索、鉆研教學方法外,還要努力摸索、總結學生學好化學的方法,幫助學生登上知識的大船,駛向理想的彼岸。
作者單位:靖江市委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