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宋紹言
臺軍對大陸的秘密監控從未放松。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道,為加強對大陸軍事動態的掌握,臺灣“國防部”電展室多年來一直依靠租借來的間諜衛星,24小時偵察大陸解放軍動向。
據《中國時報》報道,臺灣租用的間諜衛星并不止一顆,而是有一整套。早在很多年前,“國防部”電展室就與一個國際組織簽約,租借這些衛星監控大陸。與一般衛星沿著東西方向環繞地球不同,臺灣租用的間諜衛星繞地球是南北向,“一天24小時”,一旦衛星飛到大陸上空,臺灣即接手控制,“不僅實時、同步,還可監控與拍攝解放軍動態”。據說這些衛星拍攝的照片分辨率達到0.6米,臺軍聲稱“想拍什么,就能拍到什么”。
為增加對衛星圖片的判讀能力,臺軍也花了不少心思。《中國時報》披露,臺軍專門派人赴美接受訓練,經過若干年的積累,“目前已培養一批衛星監控人才,無論是照片判讀或監控技術,都極具水平”。對于衛星照片的后期處理,則由“國防部”情報作戰次長室的情研中心負責。此外,臺軍通過衛星監控搜集到的情報,也會與美、日等方面交流,而且還會通過多個不同渠道檢驗、驗證情報的可靠度與價值。
臺灣擁有衛星監控能力的部門不止一個。除了“國防部”電展室外,還有“國安局”與“軍情局”。“軍情局”使用“華衛一號”衛星,雖分辨率不如電展室,但“華衛”畢竟是臺灣的,只要事前算好軌道位置,“想到哪,都可以去”。電展室租用的衛星,臺灣只能被動等它繞到相關位置,無法自由設定。“國安局”掌握的衛星照片則有明顯的局限,主要是照片不同步。一般來說,“國安局”要想獲取某些大陸情報,需要向國際賣家下單,等幾個小時后才能收到,時效性方面差強人意。不過,正因為它們掌握的衛星資源不同,這三個情報部門獲得的衛星照片側重點也明顯不同。“國安局”著重搜集中國大陸的戰略情報,“軍情局”與電展室則是收集區域性情報,特別關注解放軍的部署、動態等情報。由于電展室能24小時不間斷接收衛星照片,且分辨率比“國安局”與“軍情局”的高,解放軍動態衛星照片,九成由電展室提供。
“國防部”電展室是臺軍發動“密碼戰”的主力。《中國時報》披露,臺灣有三個部門負責電訊情報搜集,包括“國防部”電展室、“國安局”電研中心與“軍情局”電技室。“國安局”主要是攔截破譯國際信號情報,“軍情局”則是針對大陸的地面信號,而電展室則負責大陸所有空中的信號攔截與破譯。▲
環球時報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