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律師是收購DSI過程中的一位參與者。2009年1月,春節前夕,經三方同意,他飛往杭州,將一些重要資料提供給吉利汽車高層,代表第一大股東洽談收購DSI事宜。”
——白先生(DSI中國大股東)
四年前,上汽與南京爭購韓國雙龍汽車時,白先生正在著手成為DSI的最大股東,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樁當時引發諸多爭議的中國汽車海外并購案會在很大程度上左右DSI的未來。
這位一直致力于把世界最先進汽車變速器技術引進中國的中國人,雖然在業界也有著中國自動變速器先驅的美譽,但是在面對媒體的時候,他依然選擇低調。
四年后,白先生坐在一間普通的寫字樓里接受《汽車觀察》記者的獨家專訪時,變及DSI被中國吉利汽車收購的情形,依然有些唏噓不已。
默默耕耘
作為澳洲獨立變速器生產企業DSI中國地區總代理,白先生并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這個最老牌動變速器公司的最大股東。
因為長期從事DSI產品的代理工作,在這個過程中,白先生越來越感受到了中國汽車企業在核心零部件上的受制于人,但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廣闊空間,讓白先生覺得這種局面的出現太不正常,于是,他想到了首先從自己熟悉的變速器上去改變這種狀態。
“沒有什么特別的想法,就是覺得中國人應該爭一口氣。”面對《汽車觀察》記者對其動機的質詢,白先生的回答樸實卻又讓人無可辯駁。“現在來想,中國汽車產業在核心零部件上要取得突破,無非只有五種方式:自主科研、引進、挖人、收購、盜取。”
以一種什么樣的途徑把自動變速器納入中國汽車產業版圖,白先生開始了長時間的思考。在他看來,自主研發無可厚非,但是卻成效甚微;引進也是外方控股,中方掏錢當小股東,替人打工,還要防止自主品牌與外資品牌的競爭。偶有出售技術者,大多此技術已被國外淘汰;挖人似乎看來可行,但即便挖來一兩個頂尖人才,由于汽車核心零部件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也不會產生實質性的成功;而盜取更是不可為也不可能。
于是,在中國汽車市場推廣DSI的產品時,白先生和他的團隊開始有意無意的形成了一個構想,日后聯系一家或多家中國汽車整車廠去控股或者收購DSI。此間,他也和國內眾多汽車企業進行了廣泛的接觸,包括對DSI產品需求最為迫切的長城汽車,白先生與之開始了長時間的合作。
“但是,這樁看起來不錯的交易被破壞掉了。”盡管事情已經過去了好幾年,盡管語氣也有些輕描淡寫,但是對于DSI和長城最終沒能結成姻緣,白先生還是很惋惜,而且用了“破壞”兩個字。
其實,翻開DSI的主要客戶表和產品目錄,長城汽車收購DSI似乎也和合適,也很天衣無縫。
作為美國三大汽車廠商原來直屬的自動變速器生產企業之一,雖然因為澳大利亞汽車市場的變化而獲得了獨立的身份,但是由于技術基礎雄厚,其仍然是世界上最老牌的自動變速器公司之一。而其最重要的客戶,就是韓國雙龍汽車。無獨有偶,2005年期間,長城汽車在產品布局上,跟雙龍有著高度的相似性,都專業生產各種SUV車型。
但是這樁看起來很不錯的交易最終流產,也讓白先生感到無可奈何。這個時候,DSI本身也發生了一系列股權變動,這讓白先生覺得不能再等下去,經過不懈的努力,他成為了這家公司最大的股東。
接下來,他只是需要等待一個機會,將整個DSI再次送到中國。
只賣給吉利
這個機會,白先生等待了四年。而導火索,還是雙龍。
作為年供應能力20萬臺的DSI,其一半的供貨量要靠雙龍來保證。但是雙龍汽車工會無休止的罷工,不僅逼退了給其注資30億元的上汽,也把雙龍送到了破產的邊緣。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不斷折騰已經幾乎停產的雙龍汽車對于白先生和他們的DSI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不過相對應的是,白先生覺得,對于中國汽車工業來說,這也是一個機會。在這種嚴峻的局面下,他更有條件從董事會入手,讓其將DSI賣給中國汽車公司,從而實現他一直的夙愿。
“其實對于中國的汽車企業來說,DSI真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這家因為陰差陽錯而不屬于任何世界大的汽車集團的核心零部件生產企業。因為規模小,注定要被大客戶控制,但是現在大客戶自顧不暇,所以中國整車廠的機會就來了。”回憶當時的情形,白先生如此表示。
此前,在跟中國各種汽車企業打交道的時候,以長城、吉利為代表的民營汽車企業給白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跟國企此前接觸也很密切,但是這個時候,印度的一家企業已經跟DSI在談判,如果按照中國國企的決策機制和作風,沒有兩個月的時間,這樁收購案是不會做決策的。”白先生談及當時的狀況時,對于中國一些汽車企業國企的作風深惡痛絕。
“按照中國一些國企的作風,首先是底下的人要去澳洲考察,大堡礁之類的也是順便要考察一下的啦,沒有半個月,這個考察不會完,然后還有一個漫長的決策過程,這樣下來,機會肯定給印度的企業了。”
于是,按照白先生的說法,他選擇了主動去聯系吉利,他們和吉利汽車已有數年合作談判,并有了DSI為吉利匹配英國出租車自動變速器項目,私人關系非常好,于是派王律師前往杭州。
“我當時跟吉利的高層講,敢投資汽車的人都是英雄,既然敢巨額資金建工廠、做車型,賭未來會贏,收購DSI,盡管帶來新的資金壓力,再投個幾億元,去制造別人造不了的高水平汽車,甚至可以為企業盤活整個負債。”
于是,一切順理成章,接下來的一切,如國內媒體鋪天蓋地的報道那樣,吉利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內,收購了DSI。
價值
作為以前DSI的最大股東,白先生對于DSI的價值了然于胸。在他給《汽車觀察》記者的一份清單上,列舉出來的是讓人怦然心動的DSI價值直。
除卻一些基本的資產之外,對于已經收購了DSI的吉利來說,收購的價值在于DSI已經擁有的技術前景和應用車型范圍,包括6速后輪及前輪驅動自動變速器、7速雙離合器自動變速器(DCT)、混合動力自動變速器在內的一系列先進技術,保證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吉利汽車的變速器配套能力處于國內領先的地位,特別是自動變速器混合動力技術屬于世界先進水平,國內還是空白。
而對于外界對DSI人才流失和技術研發能力減弱的質疑,白先生并沒有回避。“我知道他們說的人才流失是指什么,這個并不重要。因為很多人并不了解DSI在技術開發上的流程,每個技術人員只負責一小塊,他不可能一個人掌握所有的技術開發流程。”
一個細節可以說明DSI的價值,白先生對《汽車觀察》記者表示,雙龍汽車工人罷工的一個理由是上汽偷了雙龍的核心技術,包括C200車型及混合動力汽車,而C200車型及混合動力的核心技術里面,很重要的一項就是DSI專門為雙龍研發的自動變速器技術。現在上汽打造的榮威,用的還是5速的變速器,在自主品牌汽車里面已經處于高端位置,而DSI的成熟技術,已經是6速。
但是白先生的眼光顯然更長遠。對于他來說,一個年產銷量已經要突破1000萬輛的汽車大市場,每年光自動變速器這一項,所產生的價值就已經超過了150億元(每臺利潤3000元人民幣,50%裝自動變速器)。
他希望的是,這150億元能被中國的企業所賺的,但是現實的狀況是,沒有一分錢被中國的企業所分享。
“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要進入DSI做股東,之后不遺余力的要把DSI賣給中國汽車企業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