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濤
雷諾顯然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背靠未來世界汽車第一大市場的東風,顯然不會被雷諾在合資項目上牽著鼻子走。
如果說召回事件只是雷諾在中國市場復興道路上的一個小插曲的話,那么近日東風公司高層的表態,無疑似一盆冷水,可以澆得雷諾上下一個透心涼。
“雷諾的事情,沒必要再費筆墨。他們自己的事情還沒做好。”東風集團副總經理周文杰在談及雷諾國產化項目或將落戶東風時,開門見山地表示,這也給雷諾國產化項目落戶東風宣判了“死刑”。
此前,一則來源不明的消息開始在業內流傳,該消息稱:東風日產將于2011年引入的雷諾Logan,車型代號為L90。對此,周文杰表示,“不可能,絕不會出現東風日產、東風雷諾并存的可能。”
事實上,對于雷諾來說,對中國市場的忽視和自身骨子里的固執已毀滅此項目。此前。雷諾上下面對媒體不厭其煩對其何時國產化的提問,答案總是千篇一律:“到目前為止,可以確定的是,雷諾合資的對象是東風汽車,雙方的具體合資計劃還沒有確定,正在等待合適時機。”
雷諾總是想當然的認為,有了東風日產的項目,加上自己和日產的特殊關系,那么東風對于自己來說,肯定是跑不掉的。結果這番幻想在東風公司高層的表態下,已經顯得很可笑。
如果說以前,因為神龍公司一直萎靡不振,東風自主品牌項目尚未正式啟動,乘用車對于東風來說一直是短板,那個時候,雷諾對于東風來說,還有著特殊的價值。但此一時,彼一時,就在戈恩為自己全球市場進行“精心布局”而犧牲中國市場時,雷諾就是固執的認定了東風不會甩掉自己,所以才會在諸如選址等細節問題上跟東風糾纏,可就是這樣的小把戲,讓東風對于雷諾徹底失望。
雷諾顯然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背靠未來世界汽車第一大市場的東風,顯然不會被雷諾在合資項目上牽著彝子走,在雷諾不斷喪失跟東風最佳合資機會的時候,東風的乘用車板塊,卻已經在雷諾忽略的眼光中逐漸壯大。
無論是日產,還是本田,抑或一直表現不佳的神龍,已經逐漸撐起了東風乘用車板塊的大半江山。周文杰的一番話或許代表了東風的內心真實想法,“所有的法國車都有一個再開發的過程,工作量很大,成本太高。”經過與另一個合作伙伴,同樣來自法國的PSA的多年磨合,東風已經頗有心得。
而隨著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爆,東風日產和東風本田已超負荷運轉,神龍和東風悅迭起亞的情況也在好轉。“綜合下來,產能利用率已達超過85%。”周文杰用數據表明了東風目前的狀況。“現在已不是(合資伙伴)多多益善的時代了。”這個時候,對于東風來說,在乘用車領域打造自己的自主品牌顯然更為迫切,也更為現實,風神的適時推出也讓東風上下頗為自豪。可惜的是,雷諾并沒有看到這個變化。
顯然,雷諾吹噓的進口車業務高速增長的數據,也掩蓋不了一個事實,2009年,在中國汽車市場一枝獨秀的時候,在幾乎所有的世界巨頭都分享中國汽車市場的巨大收益時,雷諾注定被排除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