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琦
企業競爭的最高層面是品牌的競爭,當一汽、上汽、長安、甚至廣汽都在進行戰略品牌部署的時候,北汽還停留在收購兼并的產能擴展層面上,無疑已經是競爭的后手了。
對于企業家而言,戰略愿景最重要。對于企業而言,戰略執行和品牌運營更為根本,尤其是在中國汽車產業進入到品牌深度競爭的大格局情形下。然而,從北汽的戰略執行和品牌運營兩個方面上,我們看到了東邊日出和西邊雨,彩虹何時顯現尚未有日程表的尷尬和幾許無奈。兩年前,徐和誼已經立足國內,放眼全球,招兵募馬,產業布局和團隊建構并舉,組建深諳世界主流車市的杠桿團隊、制定周密的崛起戰略計劃,一時間好評如潮。北汽深知自己在技術、自主品牌、產品線方面的短板制約。因此戰略計劃的實現,打出常規牌很難奏效。
金融海嘯起,似乎給北汽崛起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快速收購兼或重組成為了北汽的上上之選,放眼海外探尋技術和品牌內涵的棋子,緊盯國內圈地擴能,大有用收購兼并或重組撬動中國車市之勢。于是乎,北汽收購兼并重組團隊,四面出擊,在地球的兩邊開始規模行動,“克萊斯勒”、“薩博”似乎都是吃掉的對象,但是也許由于環境或策略的原因,北汽都予以否認。隨后,收購歐寶成為北汽收購兼并的重要午餐,北汽不但態度端正,體現了中國企業向世界學習的謙虛態度,而且報價實在,結果是:精密的納什博弈計算趕不上對對家底牌的洞察,更猜不透的是歐寶東家的心理變化和根深蒂固的思維以及對中國市場的整體布局,最終高調之后是戰略大轉移,收購歐寶敗走麥城,北汽移師國內,收縮戰場。匆匆地與福汽進行談判,最終北汽控股和福汽終于初步達成一致,原福汽戴姆勒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將花落北汽控股。但就福汽旗下的東南(福建)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及廈門金龍汽車集團有限公司資產,雙方并未達成一致。這可能是今年以來,北汽兼并重組的惟一戰果了!總算,在收購兼并風波中,沒有落得個七進中原而全軍覆沒的結局。
良好的戰略愿景是必須的,但是科學決策是藝術也是技術,戰略執行更是決策執行藝術中的牡丹!草船借箭需東風更需霧氣蒙蒙和曹軍的多疑,北汽在執行戰略收購兼并或重組前后,是否對收購對象有足夠的合理的判斷,比如對通用、對德國政府對歐寶的掌控?比如對汽車技術和品牌的嫁接及國內市場的充分判斷……上半年,北汽市場戰績幾何?累計銷售582215輛,市場份額9.6%,位列第五;與第一的上汽1217280輛、市場份額19.96%相比,差距不僅僅是一個量級;數字背后的故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到了2010年北汽要實現200萬輛產能,依然有不小的差距,如何填補?北汽已經成立了汽車研究院等戰略舉措,是否可以解渴?其實,這些都是戰術層面的問題,關鍵是北汽在技術和品牌方面,尤其技術戰略執行、品牌運營方面急需提升,北汽的集團品牌是什么,北汽未來戰略支柱的自主品牌是什么?可能無論是業內人士還是消費者,能夠回答比較靠譜的也沒有幾個。
我們知道,企業競爭的最高層面是品牌的競爭,當一汽,上汽、長安、甚至廣汽都在進行戰略品牌部署的時候,北汽還停留在收購兼并的產能擴展層面上,無疑已經是競爭的后手了。
一場戰爭的勝利,需要的是全體指戰員的智慧、勇氣和毅力,更需要激情的強健體魄和沖鋒精神。新的產業規劃和細則給北汽崛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機遇和保障,北汽急需強化品牌建設尤其是集團品牌建設、強化戰略運營和執行力,抓住市場狹縫而快速提升。只有市場業績提升了,品牌影響力才會凸顯出來,也才會在未來的產業布局中,有新的談判籌碼。
“落袋”發展才能“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