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毅沉
未來無疑是光明的,無論是高調炒作概念,還是潛心運作資本,中炬高新和國內眾多新能源上市公司一樣,仍然跋涉在曲折的前進道路上。
在大舉增持控股的中炬高新(600872)整整3個月之后,這家廣東中山上市公司的大股東——火炬集團已經在賬面上浮虧4811萬元。
不過,在經歷上半年投資機構的瘋狂追高、頂級券商傾力推薦以及大股東高位增持后,作為一家此前在市場上名頭并不響亮的公司,中炬高新曾經身居上半年漲幅最大的新能源概念股票之列。而這一切令人刮目相看的過程,都起于今年4月20日一個驚人的舉動。
影子巨無霸
這一天,中炬高新借大盤大漲的利好再次漲停,盤后上海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公開信息顯示,某一機構專用席位當天共買入中炬高新7136萬元,而當天賣出中炬高新最多的一個席位僅賣出1326萬元。巨大的反差使人不得不驚訝,是什么原因讓機構瘋狂買入這只已從低點暴漲近3倍的股票?
上交所顯示為“機構專用”的席位,一般為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專業投資機構使用,它們的投資風格與市場中所謂“漲停敢死隊”這樣的游資完全不同,追求穩健、安全,而并不追求概念與炒作。
雖然此前中炬高新已經透露,其控股的子公司——中炬森萊是一家以生產鎳氫電池為主要業務的公司,并致力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開發,其開發的“混合電動轎車用鎳氫動力蓄電池組的研發”項目,作為電動汽車的關鍵零部件,被國家列入“863計劃”現代交通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這似乎是中炬高新受到青睞的內因,但是另一個數據卻清晰地顯示,中炬森萊2005年至20D7年已經連續虧損三年。
一周之后的4月28日,謎底終于揭曉。中炬高新公告稱,擬投資12.15億元,建設年產3.6億Ah鎳氫動力電池總成擴產項目。
之后的5月21日,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火炬集團以11.8元/股的價格增持了中炬高新1383萬股,占到中炬高新總股本的1.9%,這也將火炬集團的控股比例提升至10.72%。就在大股東增持中炬高新股份后的第二天,作為中國最著名證券研究機構之一的中金公司,發布了一份“推波助瀾”的研究報告,稱“中炬高新是鎳氫汽車動力電池研發和產業化的先行者,汽車動力電池有望帶來業績的爆發性增長”,并給出了未來12個月每股18元的目標價。
所有的一切都在表明,中炬高新即將從概念中“破繭而出”,在汽車動力電池產業中大施拳腳。然而就在機構巨量買入、大股東高位增持、頂級研究機構強力推薦之時,中炬高新卻從5月26日開始,開始出現調整走勢。到了大股東增持后的3個月,該股股價已經從今年最高點時的13.4元/股下跌至8.07元/股,調整幅度接近40%。
畫餅還是做餅?
對資本市場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買股票就是買未來。雖然中炬高新目前的鎳氫動力電池業務并未有多大的規模,也一直沒有產生盈利,但連續上漲的股價代表著市場對其未來,特別是建設年產3.63億Ah鎳氫動力電池總成擴產項目的無限憧憬。
不過對于這個總投資規模將達到13.15億元的重大工程,人們最關心的是這筆巨資從何處而來。“雖然新項目前景廣闊,但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如果沒錢,一切都是‘畫餅充饑?!币晃婚L期關注中炬高新的北京私募界人士表示。
據中炬高新披露,在總共13.15億元的投資中,包括固定資產投資9.55億元和流動資金3.6億元,而資金將來源于股東自籌增資投入、銀行貸款、國家專項扶持資金等方面。
“股東自籌增資投入”是否意味著中炬高新將通過資本市場增發股票來獲得相應資金呢?顯而易見的是,如果需要進行增發股票募集資金,股價越高將使得上市公司更容易募集到更多的資金。
在5月26日《證券時報》舉辦的“廣東上市公司集體宣傳活動”上,中炬高新總經理李常謹副總兼董事會秘書彭海泓和證券事務代表郭毅航悉數到場,面對網友的提問,李常謹表示,中炬高新目前暫無增發募資計劃。不過,在回答另一位投資者問題時,這位總經理表示,“最近公司按上交所的有關規定程序接待了數批基金調研員、基金經理、投資人等的調研團隊?!睂Υ?,上海一家大型券商高層對筆者表示,“投資機構頻繁去上市公司調研,其中可能暗示公司期望借機構力量將股價推上去?!痹谫Y本市場中,確實有上市公司借專業投資機構調研的機會,向機構通過自薦或者暗中泄露部分利好,希望機構資金能夠助其股價“更上一層樓”。
另外,中炬高新官方網站上的投資者交流平臺表示,大股東增持上市公司股份,是為了加強控殷地位;同時,“股東自籌增資投入”也并非絕對不進行增發募集資金。
對此,上述私募人士認為,大股東增持中炬高新股份,不僅可以增強本來并不牢固的控股地位,也可以提升投資者信心,為以后增發融資做準備。
這樣一來,中炬高新2009年上半年股價的暴漲謎團似乎就這樣被解開,各方力量如此暗流涌動,不僅是對這家公司的看好,也可能是期望暗中推高股價從而為上市公司高位融資做準備。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從中炬高新的一季報來看,該公司并不缺少現金流,更重要的是,根據證監會的有關規定,擬進行再融資上市公司,最近三年以現金方式累計分配的利潤應不少于最近三年實現的年均可分配利潤比例的30%??墒牵芯娓咝伦?001年以來就從來沒有進行過現金分紅,若提出再融資要求,恐怕難免遭到監管部門的拒絕。
雖然中炬高新將如何在資本市場上動作依然撲朔迷離,但在提出3.63億Ah鎳氫動力電池總成擴產項目的初步打算后,中炬高新成為上半年新能源概念股中漲幅最大的個股。整個2009年1-6月,中炬高新漲幅達到了驚人的274%。
不過截至8月中旬,該項目本身毫無進展。同時,中炬高新股價隨著大盤那的調整迅速下跌,其大股東斥資1.63億元增持的股份已經縮水4800多萬元,中炬高新的“汽車鎳氫電池”之路到底何去何從?
光明屬于未來
6月下旬: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則》,其中表示,以金屬氫化物鎳動力蓄電池為動力源的混合動力乘用車在技術階段分類上將歸為成熟期。而在8月初,我國首條汽車動力電池能量包全自動規模生產線產品也在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科力遠(600478)的子公司——湖南科霸汽車動力電池有限責任公司成功下線。
有分析人士指出,把鎳氫電池技術歸為成熟期之后,為生產鎳氫動力電池的上市公司帶來今后幾年的黃金發展期。
回到5月份中金公司推出的那份報告,其中也認為,重度混合汽車更高的研發要求及失敗風險,都使得輕度、中度混合短期發展趨勢更為明確;目前電池成本占據混合動力車新增成本的絕大部分(1/2--2/3),鋰電池基于在能量密度、效率,及潛在成本下降空間方面的優越性,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的中長期發展方向,但是安全性擔憂、較高成本和充電體系的不完善將制約鋰電池車的大范圍推廣,中短期來看,鎳氫電池憑借高安全性、低成本等優勢仍是動力汽車電池的主流。
另外,3月2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2011年我國要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包括普通型混合動力、充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等),新能源汽車銷量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
而中金公司也預測,中國市場的初期應用以公交車和公務車為主,但乘用車市場也將逐步啟動,預計2015年以混合動力為主的新能源車銷量占比達到10%。
不過,雖然政策預期與機構判斷相對比較樂觀,但也有業內人士對此前景能否達到表示了擔憂,其中,悲觀的觀點認為,后年達到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可能并不現實。
但對于更加重視未來前景的資本市場來說,雖然一切都未能落實,但對于像中炬高新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概念上市公司,未來對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補貼、新項目帶來的產能擴大等等都將給整個新能源汽車板塊帶來新的機會。
業內人士認為,中炬高新目前的主要優勢有:技術研發實力強,技術成熟度、整車配套能力和產業化過程大大領先同業。2000年至2008年,在863項目實施期間,中炬森萊負責向重慶長安、安徽奇瑞、長春一汽、武漢東風、北汽控股和天津夏利六家整車廠提供了電動汽車研發用配套電池組,2008年提供電池的樣車參加了北京奧運會的示范運行,部分車輛的試運行里程已達10萬公里以上;目前已經具備年產2000萬Ah的鎳氫動力電池生產能力,可以滿足約2.8萬輛混合電動轎車的需求。
相對于國內其他擬進入汽車電池領域的競爭對手而言,中炬高新可能具備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只是到目前為止,中炬高新尚未公告和任何一個整車制造廠商達成鎳氫電池供貨合同。但不管是對于這家公司還是整個行業,未來無疑是光明的,無論是高調炒作概念,還是潛心運作資本,中炬高新和國內眾多新能源上市公司一樣,仍然跋涉在曲折的前進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