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波

60年一輪甲子,江山競顯風流。在只有10萬多平方公里的浙江大地上,錢塘兒女不僅譜寫了經濟發展的輝煌篇章,也開創了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局面,交出了一份頗具分量的“成績單”。
“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數列上海、北京、天津3個直轄市之后,居全國第4位;”
“2008年群眾安全感滿意率為95.7%,高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連續5年居全國前列,被認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p>
——在2009年9月1日召開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浙江經濟社會發展新聞發布會上,省統計局副局長王杰通報。
“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社會事業取得了全面進步。”他的語氣充滿自豪。
“60多年前,能上小學很幸運”
1936年出生的吳夢舟老先生是溫州瑞安的一名退休教師?;貞浧?0多年前上小學的情景,他歷歷在目。“那時候,上學是每個孩子做夢都想著的事。當時2元錢的學費對父母來說是一筆不輕的負擔。我很幸運,有一個開明的父親,所以能夠上學。整個東巖鄉,除了我們家,只有一家胡姓人家的孩子也上了學?!?/p>
“到了改革開放后,教育越來越受重視,大部分孩子都背起了書包?!眳菈糁劾舷壬f,“我最小的兒子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還考上了溫州師范學院,成為我們家第一位大學生,這讓我和妻子都高興壞了。”
“現在,我的大孫子在中央財經學院就讀,還打算以后赴國外深造;小孫子也上了安陽實驗小學,教室整齊明亮,冬暖夏涼,上下學有車接送。這幾十年的變化實在太大了。”
“變化實在太大”不僅道出了吳老的心聲,也反映了浙江教育60年的發展歷程。
曾經,因貧輟學相當普遍,高考之路異常擁擠。如今,浙江在全國率先基本普及15年教育,率先進入城鄉義務教育全免費時代。通往大學的“獨木橋”變成了四通八達的“立交橋”,普通高考錄取率達75%。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浙江的教育事業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基礎教育多年保持全國先進水平。1989年,全省普及初等教育;1997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4年,基本普及學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2008年全省15年教育普及率達到96.2%?!巴谝黄{天下”,民工子女、殘障兒童都能接受良好的義務教育,流動人員適齡子女的入學率達97.5%。
目前,全省共有小學4417所,在校生332萬人;初中1783所,在校生185萬人。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初中比例均達99.9%以上。普通高中594所,在校生85萬人;中等職業學校346所,在校生50萬人。2008年,全省初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學校的比例達97.5 %,名列全國前茅。
如今,浙江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40%,進入了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全省有普通高等學校77所,在校大學生數由1949年的3112人增加到83.2萬人,平均每萬人擁有在校大學生數從1949年的1.5人增加到169.5人。全省已建成杭州下沙、濱江、小和山、浙大紫金港和寧波、溫州六大高教園區。
值得稱道的是,浙江人“敢為天下先”,在辦學體制上大膽創新,支持社會力量辦學,涌現了浙江萬里教育集團、浙江海亮教育集團、浙江樹人學院等一批優秀辦學單位,民辦教育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不斷躋身科技強省行列
一家23年前以5萬元起家的“草根企業”,依靠科技創新,從小到大,成長為一個總資產60億元、銷售總額近200億元的國內最大低壓電器生產企業,產品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
每年拿出銷售額的3%—5%用于科技開發。手握400多項專利,與國際龍頭企業呈鼎足而立之勢:2005年與通用電氣合資,2009年在與施奈德的跨國訴訟中獲賠1.6億元。如今,又在新能源浪潮中,興建了填補國內空白的太陽能薄膜電池廠,拉開了中國太陽能電池生產邁入“薄膜時代”的序幕。
正泰集團的這一發展史,既是一家民營企業的創業史,更是浙江科技事業的成長史。
東南形勝,錢塘自古繁華。作為經濟大省,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浙江時刻不忘提升自身的科技綜合實力,努力躋身科技強省行列。
不斷加強創新系統培育和基礎性研究,應用科研水平居全國前列。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項目101項、重點項目508項。累計引進共建各類創新載體643家。有國家及部級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47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和試驗基地9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813家,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80家;省級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107家。浙江的水稻育種、果蔬、茶葉等傳統農業主導產業,以及種子種苗、現代農業裝備與設施等農業高科技產業均處于全國較高水平。
高新技術產業的加速發展,正成為浙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全省現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1個、國家和省級高新技術產業特色基地56個,其中國家火炬計劃產業基地26家。全省共有省級創新型示范(試點)企業158家,高新技術企業3100多家,省級科技型企業2300多家。2008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780億元,比上年增長11%。
2008年,浙江省全社會科技投入達到619.5億元,比有統計數據的1990年增長71倍,年均增長26.8%,R&D經費投入占GDP的比重由0.23%提高到1.61%。專利授權量繼續位居全國第2位,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萬件;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25項。
“由于歷史的原因,浙江科技資源比較短缺,科技實力現在排在全國第7位,離科技強省還有一段路要走。”在2009年2月對話網友時,省科技廳廳長蔣泰維暢想了浙江人的“科技強省”夢,“我們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夠成為科技強省,綜合實力進入全國第5位或第6位?!?/p>
“現在,就醫比以前更便捷了”
因牙痛了兩三天,76歲的寧波市鄞州區姜山鎮陳介村村民王香鳳走進了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醫生岑香遠趕緊把她攙扶進了全科診室?!拔疫@是小毛病,這里看看就行了,方便啊!”王香鳳說。
家住杭州浙大御蹕社區的朱大媽也同樣感受到了社區醫院給她帶來的便利。她說,幾個月前她發現脖子上長了顆小疙瘩,就立即來到社區衛生服務站看病。接診的責任醫師潘雪鳳對她進行了仔細檢查。
“現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網點多了很多,醫療質量也提高了不少,我小病基本上可以不出社區,大病醫生則會及時建議轉診。相對來說,就醫比以往更便捷了。”朱大媽感嘆道。
自1999年我省在全國率先開展城鄉聯動的社區衛生服務以來,已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80余家,服務站6700余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0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室)6319個。而這,僅僅是我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一個側面。
60年來,我省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全省已建有疾病預防控制機構98個,衛生監督機構102個,??品乐螜C構30個;疾病預防控制及??品乐稳藛T5189人,衛生監督員3531人。“五大體系”建設已成規模,成效明顯。重大傳染病得到有效防控,衛生應急能力明顯增強,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得到妥善處置。
如今,在浙江,每千人擁有醫生數由1949年的0.43人增加到2008年的1.99人。1978年,全省僅有醫療衛生機構6939所,醫療衛生技術人員97734名,病床61800張。2008年底,全省已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6598所,比1978年增長了近2.4倍;醫療衛生技術人員282200名,比1978年增加了近3倍;病床155622張,比1978年增長了2.5倍。

隨著公共衛生工作的加強,我省人民健康水平大大提高。全省傳染病總發病率從1978年的1592.49/10萬下降到2007年的348.02/10萬。孕產婦死亡率從1978年的25.59/10萬下降到2007年的8.08/10萬。嬰兒死亡率從1978年的14.7‰下降到2007年的7.41‰。人口自然增長率由1949年的17.2‰下降到2008年的4.58‰。平均預期壽命由新中國成立前的約35歲提高到76.6歲。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健身強體的體育運動和鍛煉中,人群主要健康指標均位于全國前列。
“有了養老金,我和老伴不靠兒女靠政策啦”
有保障者心恒安。在一個成熟的社會共同體,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僅是衡量社會發展水平的標志性指標,更是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演進的關鍵一環。
60年來,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從無到有,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保障形式更趨多樣,保障覆蓋面不斷擴大。目前,我省社會保障體系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截至2009年6月末,我省企業養老、基本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已分別達1355萬、1122萬、1254萬、744萬和709萬人,389萬城鎮居民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512萬和428萬農民工分別參加了工傷和基本醫療保險,362萬名被征地農民有了社會保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率達90%,惠及3094萬農民。
“像我這種幾十年沒有固定工作的人,76歲了還能拿到國家給的養老金,以前真是不敢想?!奔易〖紊蒲┧衫镄^6幢的邵福明老人捏著剛領到的錢,高興地說,“以前養兒為防老,現在有了養老金,我和老伴不靠兒女靠政策啦。”
2009年上半年,我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3.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9%,成為浙江經濟迎難而上的一大亮點。而日益健全的社會保障,正是浙江人敢于消費的底氣所在。
“國家把養老金加了好幾次,現在我爺爺和奶奶一個月都能拿一千多元,加起來有三千多元,頂我們上班族的月薪了。”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杭州市民周小姐稱,隨著養老金的增加,兩位老人的生活也越來越滋潤了?!八麄冋f要趁著身子骨硬朗,報團去北京、云南等地旅游呢。”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國統一推進的同時,我省在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中屢屢率先探索、率先實踐。
1996年起,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覆蓋城鄉一體化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1年,浙江在全國率先頒布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將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納入依法行政軌道;2003年,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出臺了《城鄉統籌就業試點工作標準(試行)》,促進就業工作從單一的城鎮就業向城鄉統籌就業轉變;2003年,浙江在全國率先建立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2004年以來,我省進一步將城鄉統籌就業試點范圍擴大到30個縣(市、區),成為全國試點范圍最大、取得成效最顯著的省份。
相關鏈接
近幾年來,浙江省大力實施文化大省建設,文化精品不斷涌現,眾多優秀劇目獲獎,演出市場持續繁榮,文化遺產保護繼續走在前列,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成績顯著,對外文化交流活躍。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3%以上,比全國高出約1個百分點。
全省有公開發行報紙70種,期刊218種。有83家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20套廣播電視節目,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8.9%和99.1%。有圖書出版社14家,電子音像出版社6家。有84家網絡媒體,并擁有國內首家省級手機報紙——浙江手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