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杭民
價格聽證會開得夠多了,可在我們的記憶里,有幾個聽證會是開得令人信服的?招來質疑聲、非議聲的聽證會,倒真是不少。
據報道,廣州最貴大橋——黃埔大橋定價收費標準聽證會近日在爭議聲中舉行。15位正式聽證代表只有2人支持漲價。市物價局以維持會場紀律為由,拒絕記者在會前采訪聽證代表。另外,聽證會只邀請了11家媒體到場,每家媒體都限定采訪人數,拒絕沒有收到邀請函的媒體進場。此外,物價局一反聽證會“常態”,不給進場媒體發放聽證材料和監審報告,令眾多媒體不滿。
聽證會前發出“禁止采訪令”,阻攔記者采訪代表,要求保持會場安靜,這不是讓代表“封口”嗎?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制定價格聽證辦法明確規定,聽證會應當公開舉行,允許旁聽和新聞報道。難道,記者采訪新聞報道在聽證會上還有時間段的嚴格規定?況且,記者在會前會后即使是采訪有關代表,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看到每年的全國“兩會”的會場里外、會前會后,代表都會被媒體記者“圍追堵截”,難道今后都得為了“維持會場紀律”、“保持會場安靜”橫加阻撓、不讓采訪?
那么,“會前禁止采訪”,不給進場媒體發放聽證材料和監審報告,難道是有關部門在顧忌什么?對于如今名目眾多的價格聽證會,很多百姓都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聽證會=漲價會”。此次廣州黃埔大橋收費聽證會再次印證了老百姓的這一看法。據悉,此次聽證會的方案一是維持試行價格,方案二就是漲價??峙?聽證會前的一系列高度戒備的舉措,只是為了把價格聽證會成功開成“漲價會”吧!不然也不必搞得“猶抱琵琶半遮面”了。
為何要開價格聽證會?聽證會該如何組織、召開?這些國家在制度層面早有規定,可怎么還有那么多的價格聽證會在走過場,忽悠善良的民眾?說到底,就是既得利益、部門利益、壟斷利益在作怪。因此,企圖掌控聽證會、左右代表意見乃至輿論,也就是很正常的了,他們還巴不得記者不來采訪,代表在會上鴉雀無聲呢!
能否開個令人信服的聽證會?難道在這個民意洶涌、民智發達的公民社會,開個“通氣”的聽證會也是個遙遠的“烏托邦”式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