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倫
摘 要:從城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內涵入手,分析了貴州省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及特點,并提出了治理城市水土流失的對策:加強水保方面的執法與立法;健全管理體系;加強教育和監督工作。
關鍵詞:城市水土流失;喀斯特地區;水土保持
中圖分類號:TU99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7-0093-02
1 引言
城市化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產物,是散居人口不斷向城市匯聚并參與城市組建的過程。自從人類進入文明時代以來,就開始了城市化進程,但從人口的迅速匯聚和對生態前所未有的破壞性而言,城市化可從工業文明算起。而由于城市化的建設進程產生嚴重水土流失,嚴重的制約了城市的發展。
貴州省位于世界三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區之一的東亞片區的核心,發育喀斯特碳酸鹽面積達13萬k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73%,是喀斯特強烈發育的高山區。山高坡陡、土層薄,生態環境極為脆弱。貴州高原山區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地帶,區內溝谷切割密度和深度較大,雨熱同季,多暴雨,加上長期大規模的破壞性、掠奪性墾殖,地表覆蓋遭到嚴重破壞,水土流失極為嚴重,嚴重的影響了貴州城市的發展。
2城市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的概念和內涵
城市水土流失,實際上是城市化過程中因城市建設等人為活動而產生的規劃區范圍內的水土流失現象。城市化水土流失,可以理解為當建設規模或開發建設活動擾動土(巖)體并超越城市的承載力和管理水平時,在自然外營力(降雨、重力、徑流沖刷)的作用下,造成的水土資源的損失和生態景觀的破壞。它與傳統的農村水土流失,在侵蝕機制、侵蝕方式、侵蝕模數和危害程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城市化水土保持不是要使城市化過程逆轉,而是要使城市化過程有序化,確保城市化過程中的各種基礎設施能發揮其正常的功能。城市水土保持規劃,是城市總體規劃的一部分。
城市水土保持的內涵,包括如下主要內容:①開發建設項目的開發整地方式,優化泥沙控制方法與措施。②城市規劃區內退化劣地的生態修復及生態重建技術,包括閑置開發區的生態恢復治理、裸露山體缺口(采石場、遺留邊坡、廢棄石場等)的復綠治理、毀林種果、原有侵蝕劣地的生態修復。③水源保護林的建設、管理及山地生態風景林的保護。④小流域內的河道(排水道)整治與河岸景觀改善。⑤預防監督措施及水土保持違法案件查處。
3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形式
(1)生態失調。生態系統結構破壞、生態系統功能降低、城市生態環境惡劣,表現為突發性災害,如洪災、滑坡等重力侵蝕災害。
(2)資源衰退。表現為植被破壞、用地硬化、水土資源損失、生態景觀破壞、投資環境惡化。
(3)設施破壞。淤積河道、市政管網、橋涵,破壞水源、影響水質,影響交通、供電設施,淤埋房屋,影響企業生產等。
造成水土流失的開發方式有:采石、取土活動;高速公路、公路、鐵路、市政道路等建設;開山造地、填海及機場、港口碼頭等建設活動;涉及場地平整工程的房地產開發;工業園區及工業企業建設開發;外運土石方的棄置工作(如地鐵修建、建筑物基坑開挖、河道清淤等);環境工程(如納土場、垃圾處理場、危險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與運營。
4 貴州省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與特點
貴州省城市水土流失的形成不是陸地表面土壤受到侵蝕,而是由于建筑、修路棄土、工礦企業的棄碴、固體廢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固體廢物在外營力的作用下發生搬運、傳輸。它產生的主要原因是人類的活動。城市的發展形成了一種人工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這個系統幾乎完全失去了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在種類、數量及生物特性上總是存在一種適宜的比例,系統內部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相對穩定,各生物群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即使因某種因素打破平衡,生態系統也能自動調節,從而達到一種新的平衡。這種自動調節功能,使生物群落能夠抵御一般自然因素的變化,在較長時段相對穩定地存在。而且物種種類越豐富自我調節功能越強。各物種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協調發展,生生不息。但是,由人類組建的城市生活系統則失去了自然生態系統的自我平衡、修正功能,具有著特殊的結構:在城市生態系統中,主要的物種是人,人類作為消費者(人類的工業生產等也被認為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消費)存在,而作為消費者的人類不僅需要提供食物的生產者亦需要滿足其生產生活需求的各種消費物資。
貴州省城市水土流失的一般特點:①人為性:城市水土流失的產生完全是人為活動引起的。②非阻抗性:城市水土流失過程中的阻抗因素大為減弱。③多樣性:城市水土流失的流失源種類多、危害大。④不間斷性:城市水土流失是不間斷的。
5針對貴州省城市水土流失防治對策
5.1加強水保方面的立法執法
完善水保法律法規,建立健全水保執法機構,強化監督管理。水土保持執法監督在國家法制化建設中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很快,在遏制濫砍濫伐、亂挖亂采等破壞生態資源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在城市建設方面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在大力宣傳的基礎上,要逐步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城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機構,搞好執法人員的培訓,提高執法隊伍素質。對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城市基礎建設項目,實行水土保持方案編報制度并對水土保持設施實行“三同時”制度。對造成水土流失的違法案件要嚴厲查處,從嚴從快處理。以維護法律的尊嚴,使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5.2健全管理體系
城市水土保持涉及到水利水保、國土、城建、環保、農林及立法執法等部門,要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必須在當地政府統一的領導下,注意協調,各部門分工負責,密切配合;不僅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民對城市水土流失的認識,把城市水土保持列入各級政府的議事日程;而且還要健全法制,將城市水土保持的內容作為一個章節寫進去,以法律法規條文的形式強化水土保持,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健全城市水土保持監督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確保穩定的資金投入;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城市水土保持理論和措施的研究,全面指導城市水土保持實踐。
5.3加強教育和監督工作
一般而言,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質較高,環保意識也較強,對他們進行必要的環保知識普及,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對于工廠和建筑施工單位,除教育外,必要的監督管理措施很重要,由于城市企業眾多,信息發達,一旦發生水土流失危害,很容易找到責任單位,因此實施監督時只要能嚴格管理、公正執法,一般能收到好的效果。
6結語
總之,貴州省城市水土流失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水土流失。城市水土流失,是伴隨快速城市化產生的。造成貴州城市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因素,又涉及到許多人為活動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其水土流失大部分是人為造成的。因此,其水土流失有其獨特的成因和危害,在綜合防治措施的設計上也有別于一般的水土流失。
參考文獻:
[1]嚴正.中國城市發展問題報告[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4.
[2]王冬梅,張文艷,蘇新琴.城市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對策[J].城市發展研究,2001(5).
[3]滕朝霞,喬聚玲.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之淺見[J].山東水利,2002(6).
[4]吳長文.城市水土保持的理論與實踐[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04,2(3).
[5]韓福生,郭新榮,郭建軍.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4(2).
[6]李昌來.貴州石漠化的治理及可持續發展[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4,22(1).
[7]劉子沛,黃艷霞.淺談水土保持與城市可持續發展[J].廣西水利水電,2007,(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