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林
摘 要:闡述校園生態的內容,指出中學校園生態建設的作用和功能,并提出建設好校園生態環境要處理好同對關系:自然環境建設與人文環境締造的關系;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升學壓力與學生健康的關系;知識掌握與價值觀培養的關系。
關鍵詞:校園生態;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07-0105-02
1引言
在改善生態環境,維護人類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大背景下,我們提出校園生態建設具有時代意義,全社會尤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該特別關注。
2 中學校園生態建設的涵義
“生態”這個概念首先應用在生物學上,其主要含義就是指有機體與其環境的相互關系。英國《韋氏辭典》對生態的解釋是:“生物體與環境的適應性互動。”本文借指中學校園師生的教與學及師生與環境的相互關系。這里的環境既指自然環境,也指人文環境,我們不能片面地定格在自然環境上。校園生態建設是一個生態系統工程建設。
生態系統就是指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在生物之間及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一個自然系統。校園——我們可視為一個生態動力圈,其設施設備是硬件環境,教育、教學、管理為軟件環境。生活在其中的師生也有一種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的生態關系,即校園生態。
校園生態的內容涉及校園內外2大因素:一是內部環境,指師生魚水般的關系;二是外部環境,即學校與家庭、社區的和諧發展。其本質是為學生的成長創設最適宜的土壤。校園生態的核心是調整校內外的各種資源關系,通過調整校園生態中的生物因素——師與生,以及非生物因素——校園環境、教學條件、教育管理等相互關系,促進校園生態整體的積極、自然、民主、和諧發展。校園生態的內涵是以人(學生)為本構建生態校園。
3 中學校園生態建設的功能
中學生多為寄宿住讀生,大部分時間在校園內生活。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對他們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讓學生感到校園的優美與舒適,從而激發其愛護校園和愛護自然的情感,使之學會與環境和諧相處,在自然中進行德育、美育。中學校園環境追求生態美,是校園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態的實現,它可構筑并豐富校園的審美空間,提高師生審美能力,促使師生自覺維護美和創造美。
先進的教學設備、適用的教學方法、恰當的教育教學管理可以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樂學,教者輕松愉悅,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智育,帶動德育和美育等。
中學校園生態建設的作用和意義就在于和諧校園,使校園地理環境美,生活環境樂,人際環境諧,心理環境健,育人環境優。最終實現教育教學目標: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使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真正成為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合格人才。
4生態建設應處理好幾對關系
4.1處理好自然環境建設與人文環境締造的關系
長期以來,校園生態建設,人們關注的是自然環境的建設而忽視了人文環境的締造。其實,后者比前者的影響更大。筆者認為,我們要重視校園自然環境建設,優化教學設備設施的建設,如教學區、宣傳區、宿舍、食堂、廁所、垃圾區、運動場等,因為它們無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更應重視校園人文環境的締造,改變陳腐的師道尊嚴的理論和應試教育殘留的智育為先的思想,清除教育教學過程中種種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行為,逐步優化人文環境,使教與學和諧發展。
4.2處理好教師傳授知識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
教與學任何時候都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可偏頗。我們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并非教師要控制一切;倡導學生為主體自主學習,并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也就是說,教學應“收”“放”有度。教師的“教”應適當靈活而不能全盤強行灌輸,盡可能地放手讓學生自思自學;學生的自主學習并不是盲目沒有任何限制,它應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學前教師指定內容,傳授必要知識提示學法等,學中教師適時點撥釋疑;學后師生共同總結,總結時,師應允許學生突破自己既定的方案答案,鼓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教與學融為一體,實現高效。
4.3處理好升學壓力與學生健康的關系
家長望子成龍,教師盼生登科,學生也自知在知識經濟時代考學是自己最佳的出路。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很多教師把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變成了單一的智力活動,并向課外延伸,不少家長還剝奪了孩子學習知識以外的權力,致使部分學生覺得學習乏味,身心疲憊而厭學,有的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許多學生心理畸形發展,有悖于教育教學宗旨。眼下,教師和家長務必考慮課堂如何在“收”的基礎上適當地“放”,課外如何在“放”的基礎上恰當地“收”,讓學生勞逸結合,精神處于最佳狀態,情感處于穩定狀態,樂于學習,適當有效地掌握知識技能,在身心愉悅健康的情況下努力升學,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4.4處理好知識掌握與價值觀培養的關系
素質教育,并非不要智育,也絕不可能取消考試,而是注重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在高度重視知識技能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的德育和美育等,努力培養中學生正確的情感態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因為一個情感態度思想行為偏激的人,他掌握的知識越多技能越高,其對社會的危害性就越大;相反,一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很正確的人,即使知識技能平平,也能為社會作出或多或少的貢獻。所以,我們中學教育萬萬不可培養缺少個性,缺乏思想情感的“機器人”,時刻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努力構建和諧的校園生態,遵循德育為先,五育并舉的原則,使學生為人正氣,為事規范,為學嚴謹,追求實效、優質、健康文明。
5結語
教育教學活動是校園生態建設的一部分,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要解放思想,全員參與,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將構建校園生態落實到每一個角落,注意其內容的前瞻性和方法的實踐性,將構建生態校園與教育活動融為一體,使之成為一個生命健康發展的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