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景新
電力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產物,也是現代工業社會的助產師。在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從電力生產與消費來看無錫這片古老土地的過去與現在,真是明暗兩重天,巨變如滄桑。
無錫有電始于100年前。1909年11月。無錫鄉紳孫鶴卿、薛南溟等人在縣城創辦耀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的申請,呈清政府農工部注冊批準執業,揭開了無錫電力工業的序幕。1910年8月,由耀明電燈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臺50千瓦直流發電機組裝竣發電,正式定時向無錫城區夜間供電,無錫電力工業自此起步,這塊浸潤著古吳文化的漁米水鄉,躍入了時代進步的長河。在電力事業興起的同時,無錫社會經濟也得到了發展。經統計,1936年,僅無錫糧食的集散總量、加工能力、倉儲容量和運營總功能。就居全國四大米市之首:金融業也成為江浙一帶著名的“用款碼頭”;農村機械得到推廣。使用機器戽水的耕地占總面積的70%。然而,舊的社會制度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再加上戰亂頻仍,解放前的無錫電力工業幾經受挫,基礎薄弱。發展緩慢。1937年11月25日,日軍侵占無錫,電廠遭劫,供電線路被毀,無錫城持續停電82天,社會一片凋零。抗戰勝利后,國民黨又發動內戰,無錫經濟再度陷入困境。
當解放的禮花在無錫綻放的時候,華彥均(無錫民間藝人瞎子阿炳)已經雙目失明,但他那充滿著憂世與傷感的“二泉映月”因新中國的成立而得以保存和流傳,成為讓世人乃至全世界都為之驕傲的樂曲。今天,當人們在欣賞那舉世聞名的“二泉映月”時,或許會因華光的爛漫而少了那份月華下的悠揚與傷感。但是,由于電力的豐沛,古老的無錫已是“火樹銀花不夜天”的仙境般城市了。
1949年,無錫全社會用電量5507萬千瓦時。占全省用電量的35%,人均用電22.7千瓦時;且主要集中在市區,其他三縣總量還不到1%。建國后國民經濟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至1952年,無錫全社會用電量已增至8461萬千瓦時,3年平均遞增15.4%:其后連續4個五年計劃的實施,至1975年,無錫全社會年用電量首次突破10億千瓦時,1978年,達到13.96億千瓦時。
改革開放30年來,無錫的電力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發展勢態。1998年8月,無錫利港電廠建成投產4臺35萬千瓦機組,裝機容量達140萬千瓦,成為江蘇華東電網的主力電廠。2005年,中外合資江陰蘇龍電廠完成總裝機8臺、總容量321.5萬千瓦發電機組投產。2008年,無錫發電機組容量上升至126.4萬千瓦,年發電量達61.8億千瓦時。同時。無錫電網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一批高壓、超高壓輸變電工程相繼建成投運,從根本上改變了無錫地區的電網結構和供電規模。地區年售電量和年供電最高負荷始終保持全省第二,為無錫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無錫地區供電電網已基本形成為以500千伏變電所為主電源,220千伏輸電網和變電所為骨干,110千伏及以下配電網為支撐的網架結構,電網運行更加安全可靠,供受電能力全面增強。至2008年底,無錫供電公司擁有35kV及以上變電所289座,變電容量3580.94萬千伏安,35kV以上輸電線路長度6241,52千米;負責對全市236.2萬營業客戶開展供電服務。至2008年底,無錫地區全社會用電量466.69億千瓦時,供電最高負荷746.8萬千瓦。
“有電和沒電是兩個時代”。有媒體這樣評論電力在推動社會發展中的作用。1949年,無錫地區市政生活用電為361萬千瓦時,1978年則為4819萬千瓦時,新中國成立的前30年,市政生活用電增加了13.3倍,基本做到了家家有電用。又經過了30年的發展,2008年,無錫僅城市路燈數就達223000盞;市區居民用電量已達到14.68億千瓦時,居民用的電度表已從0.5個千瓦配置發展為6至8個千瓦的配置。
農村用電60年來更是變化巨大。1949年,無錫農村年用電15萬千瓦時,人均年用電0.08千瓦時。30年后。1978年,無錫全地區農業用電量已達2.87億千瓦時,人均用電97.31千瓦時;1983年,全市2127個村實現村村通電。又經過30年的發展,2008年,無錫僅鄉村居民用電量就達到19.96億千瓦時。
電力的發展推動了無錫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1985年,無錫被國務院確定為長江三角洲沿海經濟開發區開放城市:2005年。無錫率先在全省達到全面小康的社會建設目標;2006年起,無錫又朝著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目標奮進。
電力的發展也讓普通市民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位名叫陳繼成的無錫熱心讀者,在今年7月15日投稿給《江南晚報》,寫了一個“納涼”的故事。他說道:“解放后的40年間,我一直在市區一幢有25戶人家組成的大宅院內。百來號人有老有少。盛夏晚上。都聚集到院子里‘乘風涼,有坐有躺,但扇不離手”。如今,在有電的時代,這樣的生活場景已不多見了。燈火闌珊的市民廣場,琳瑯滿目的購物中心,吸引了更多消暑納涼的市民,還有不少市民選擇了在家里孵著空調、吹著電扇。愜意地歪在沙發上看電視、玩電腦。當年,阿炳創作“二泉映月”時,無錫城內還是燈火稀疏。如今,當夜色降臨,從龍光塔下俯視錫城,眼前是蓉湖水月、京航運河,波光琉璃、燈的海洋,“二泉映月”中的憂傷已成情趣中的追憶。
“百年電力”見證了無錫的滄桑巨變。無錫供電公司將以“光潤江南”為使命,保持高昂的斗志和飽滿的熱情,繼續走在全國電網建設和供電事業的最前沿,再創電力事業的新輝煌。
責任編輯:尤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