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冬
產業發展決定經濟發展,打造特色產業是加快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科學選擇,是推進富民強縣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我們建湖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力推進特色產業高端化、規模化、品牌化、集群化,石油裝備、節能燈具等特色產業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揚特色產業之長,走特色產業之路,推進產業集聚向集群發展,已成為建湖縣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跨越式前進的重要課題和工作重點。我縣將按照“打造百億產業,提升產業層次,創建最優環境。增強競爭能力”的思路,全力推進主導產業向高端化、規?;?、品牌化、集群化發展。
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產業培植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政府強有力的主導。必須集全縣之智,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財,重點推進。一是完善規劃,引領產業發展。規劃是產業發展的龍頭。當前,迫切需要我們審時度勢,按照“著眼未來、特色鮮明、科學可行”的要求,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產業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產業發展規劃,更好地引領產業發展。石油裝備產業要著力形成“雙核、多翼、四大基地”的發展格局。“雙核”即以沿鹽淮公路石油機械工業區為核心產業帶,以高新產業園為核心產業區,設立省級研發中心、檢測中心、電子商務營銷平臺;“多翼”即以恒濟、蔣營、慶豐、近湖等產業特色鎮為依托,民營創業園為配套,同頻共振,合力做強石油裝備產業;“四大基地”即努力將建湖打造為石油裝備產業的產業基地、檢測基地、研發基地、貿易基地。節能燈具產業要著力形成“一個主體、多極配套”的發展格局,一個主體即以縣經濟開發區為主體,重點引進整燈及高端產品生產項目,加快省電光源質量檢測中心、LED研發中心、電鍍中心、燈具燈飾產品交易中心落戶,將開發區建成整燈生產基地和研發、檢測、交易等服務中心;多極配套即以顏單園區為典型。其他鎮有選擇性地發展節能燈產業,走配套化、差異化發展之路,從而形成眾星拱月之勢。二是用足政策,激勵產業發展。制定重大戰略型項目支持政策,引導重大戰略型項目進入“一區三園”。制定產業技術研發扶持政策和高端人才引進和本地人才就業支持政策。三是做強載體,保障產業發展。打造項目載體、物流市場載體、研發載體、人才培養載體。四是填補鏈條,加快產業發展。強化產業招商,突出招引主導產業中的龍頭企業,針對主導產業中的薄弱環節,采取超常規措施,大力引進重大“補鏈”項目,推動產業由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轉變,加快向產業鏈和價值鏈高端攀升進程。
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市場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我們要充分發揮企業的自發作用,始終讓企業成為產業發展內在的根本動力。一是壯大龍頭企業。支持骨干企業外引內聯,形成大型專業集團,不斷壯大規模實力;落實企業上市激勵政策,加快資本市場進軍步伐。認真落實激勵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措施,將政策資源、公共產品、社會服務向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傾斜,加快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技術領先、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強的企業。抓好“三個五”工程,即推動50強企業向高端化、國際化方向發展。推動50家高成長型企業培大育強,推動50家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方向發展。二是突破技術創新。引導企業建立國家、省級研發中心、工程中心,對引進的先進技術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同時深化與高等院校的合作,研發核心技術,增強核心競爭力。推進產學研結合,進一步深化與清華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西安石油大學等高等院校的合作,幫助解決技術難題,開發和研制特色產品。三是強化品牌建設。對已取得名牌產品稱號的企業,在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健全對企業品牌的保護性措施和相應的法律法規,為知名品牌的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圍繞產業品牌發展規劃,加大企業和質監、工商等部門創牌的獎勵力度。四是注重市場開拓。企業要不斷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拓寬銷售渠道,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不斷提高國內市場占有率。
充分發揮協(商)會主管作用。發揮行業協(商)會的作用,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要求,也是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改變經濟管理模式的需要。但由于種種原因,我縣兩大產業協會組織仍相對缺位,作用沒有完全發揮到位。我們必須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賦予協(商)會更多的職能,使其管理更加規范化、專業化、權威化,服務更加信息化、效益化、快捷化。當前,協(商)會要切實履行以下職能:一是當好橋梁。協(商)會是政府和企業間的橋梁,必須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強化政策建議工作,時刻關注行業內企業的發展動態和發展需求,在第一時間把企業心聲反映給政府,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強化政策宣傳工作,全面、及時、準確地把政策、市場信息傳遞給企業,提高企業家信心指數,增強企業發展動力。二是做好引導。積極開展國內外技術交流與合作,推廣應用行業新技術、新工藝。積極創新理念,引入現代營銷模式。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協助會員開拓國內外市場。組織舉辦展覽會、研討會等高端活動,拓展經貿合作空間。探索建立銷售中心,統一接單,統一派單,共避風險,共拓市場。牽頭制定完善人才引進、職稱評定等措施和辦法,規范人才引進、流動秩序,集約使用人才,發揮人才的最大作用。如對技術研發人才上。可共同引進,既減輕企業的個體負擔,又能夠促進行業整體研發水平的提高。做行業自律的引導者。制定有利于行業長遠發展的行規、公約,細分協(商)會職能,規范行業競爭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三是搞好服務。以服務會員企業、提升行業發展水平為己任,盡最大努力解決會員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題,增強會員企業的認同感。幫助企業協調處理經濟貿易及知識產權糾紛,維護行業合法利益。加強企業間的溝通聯系。推動共同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定期組織觀摩學習、培訓交流、專家講座和企業家沙龍等活動,傳播先進企業文化,引入現代管理模式,加快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責任編輯: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