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榮
在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推進宣傳思想工作的發展,就必須把科學發展觀作為制定宣傳思想工作戰略的重要原則。把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干部群眾思想作為根本任務,認真學習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宣傳輿論陣地,努力使科學發展觀落到實處。
堅持不懈地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干部群眾思想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在當前,最主要的是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廣大干部群眾思想,進一步引導廣大黨員、干部自覺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改造,不斷提高運用科學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年來,寶應縣理論武裝工作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主線,全面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分層次、多載體推進理論武裝和普及工作,為“建設和諧小康新寶應”營造良好的思想理論氛圍。一是進一步加大理論學習的力度。充分發揮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的龍頭作用。不斷深化科學發展觀的學習。進一步拓展理論宣傳的廣度,發揮基層黨校等陣地的作用,培訓基層理論骨干,組建干部理論教育兼職講師團,科學生動地宣傳闡釋科學發展觀。二是定期舉辦高層理論講座??h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在堅持集中專題學習研討交流的同時,開辦“高層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圍繞思想解放、能力作風建設、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等重點舉辦專題報告會,提高了學習的層次和成效??h委中心組成員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多篇文章在中央及省市刊物發表。三是完善中心組學習旁聽制度。加強對基層黨委(組)干部學習的指導和檢查。制定學習專題,編發學習資料,全年旁聽了22個黨委(組)的集中學習,推進了中心組學習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四是適時開展理論研討。深入開展以“推進科學發展,我們的思想還需要哪些跨越”為主題的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舉辦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理論研討會,形成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理論成果。五是成立縣委宣傳部講師團。聘任業余講師,深入機關、鄉鎮、學校開展宣講40多場。六是開辦“市民大學堂”。以提高理論文明素養,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傳授新鮮實用知識為目的,圍繞市民關注的熱點話題,提供無門檻的免費講座。
努力形成科學發展的輿論氛圍
為使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深入人心,必須用科學發展觀指導宣傳思想工作,加大輿論宣傳力度,認真開展典型宣傳、成就宣傳和對外宣傳,凝心聚力提升廣大干部群眾發展信心。寶應縣委宣傳部在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十分重視輿論宣傳的影響力,努力形成科學發展的輿論氛圍。一是堅持正確輿論宣傳。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弘揚主旋律、謳歌真善美,搶占輿論話語權,滿足群眾知情權??h“一報兩臺”開辟專題專欄,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能力作風建設等重點工作和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開展情況。二是加大對外宣傳力度。積極向中央、省、市各級媒體投稿。在煙花三月經貿節、荷藕節、蘇州商機說明會等重大招商活動中,精心策劃外宣戰役,在中國新聞社等主流媒體策劃專版介紹寶應,形成“外宣強勢”,提高了寶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三是突出成就宣傳主題。根據省市部署和縣委要求,精心組織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系列活動,召開全縣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暨專場文藝演出,組織編輯《活力四射的寶應》大型畫冊,舉辦“改革開放三十年寶應縣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圖片展”,組織各地各部門通過文藝演出、歌詠大賽、知識競賽、征文、攝影等活動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全面展示全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此來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
著力打造科學發展的文化環境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不斷提高國家的文化的軟實力,努力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群眾的精神面貌更加昂揚向上。近幾年來,寶應縣十分注重多形式繁榮發展地方文化。一是拓展特色品牌。成立了全市縣級首家微型小說學會,創辦全國縣級文聯第一本微型小說雜志,被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授予“中國微型小說之鄉”。舉辦了六縣市淮劇名家及票友聯誼會、戲曲名家演唱會、“香漫梨園”淮劇名段演唱會、四縣市十七鄉鎮戲曲大賽,提高了“淮劇之鄉”對外知名度。二是加大文藝創作力度。貫徹“三貼近”原則,文藝創作成果豐碩,在市以上報刊、網站發表小說、詩歌、散文等作品1000多篇(首),10多人次的作品在全國和省市展賽中獲獎,創作戲劇、演唱作品30多件,10多個節目在市以上比賽獲獎。三是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開展“慶元旦、頌和諧”送文藝下鄉活動,舉辦了新年音樂會、慶元宵詩詞朗誦會、戲曲歌舞名家演唱會以及“和諧社區大家樂”系列廣場文藝演出、“5.17”慈善賑災文藝演出等大型文化活動。荷藕節期間,舉辦了“相約荷鄉”荷藕節開幕式文藝晚會,受到社會各界和中外客商的好評。四是成立鎮級文聯。寶應縣農村文化底蘊較為深厚。文藝愛好者眾多,是發展地方特色農村文化、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寶貴資源。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年來各鎮的文藝事業也有了長足發展。為了進一步弘揚傳統文化,充分調動農村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縣文聯經過2年時間的工作。各鎮均成立了文聯,累計吸納了1000多名“散落”在各地的“本土型”文藝愛好者,鎮級文聯成了真正扎根農村、永不回城的文藝隊伍,努力使科學發展觀思想在基層農村得到充分的體現。
責任編輯:尤展